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卧龙潭岸边,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琉璃影壁,影壁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虽经历数百年风雨侵袭,仍然色彩绚丽,保存完好。
影壁是一座独立的墙体,多立于一组建筑群的大门内外,因为进出的人都要和它打照面,所以又称“照壁”。
而这座影壁为何放置在卧龙岗武侯祠的一个角落里?
其实,这块影壁是大有来头的,它原来树立在南阳府文庙前,为了免遭破坏,1967年移至此处收藏。
南阳府文庙又称南阳府学,里面有祭祀孔子的庙堂和官府创办的学堂。明清时期,南阳府文庙是城区内最气派、最恢宏的建筑群之一,它前面树立的影壁是为了激励莘莘学子发奋苦读的。
位于王府饭店内的南阳府文庙
这组琉璃影壁的主题为“鲤鱼跳龙门”,所以又叫“鲤鱼跳龙门影壁”,它是由壁顶、壁身、壁座三部分组成。
壁顶如民居屋顶,有五脊六兽,上覆灰色瓦筒,装饰古朴。
壁身正面、背面都有图案,正中间都雕刻了三座拱形门楼,中间的门洞较高,两边较低,这三座门指的就是传说中的龙门。越过它们,就分别象征殿试时,考中了状元、探花、榜眼。
龙门下面是一层层波浪,波浪中游弋着五条金色的鲤鱼,中间的一条张着大嘴,似乎能听到它正在竭尽全力,欲要跳跃前发出的吼声。十年的寒窗苦读,一生的皓首穷经,正为今朝的奋力一跃。
龙门上面雕刻着三条腾云飞舞的巨龙,寓意跃过龙门的三条鲤鱼已变化为三条巨龙,龙身凸出墙体,气势飞动,赫然在目。
三条巨龙上面雕刻了很多幅三人一组的文臣画面,寓意为“十八学士登瀛洲”。唐太宗时期,曾选召天下的十八位饱学之士,每天安排三人为太宗讲解经文,分析治国方略。登瀛洲指的是登上仙山,象征学子达到了平天下的最高境界。
壁身两侧有仿木式侧柱,下有鼓形柱础,侧柱上刻有透雕蟠龙。侧柱内镶嵌一副对联:
化育谁克独参,尚跂宫墙瞻美富;
文明从兹大启,会看庠序起风云。
上联高度赞扬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谁能够参悟透教化人类的规律,只能踮起脚尖窥视丰富的儒家思想。
下联对学堂寄予了厚望,这里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批有修养的栋梁之材。云从龙,风从虎,风虎云龙,指的都是辅佐君王的霸王之材。
龙门右侧雕刻了一座两层门楼,门前一位文人正俯身下拜,他上面有一头大象,寓意跳过龙门,就会“入阁拜相”。
龙门左侧雕刻了一棵树,树上蹲坐着两只猴子,寓意为“封侯挂印”。
壁身的背面也刻有“八仙过海”“雁塔留名”“五子等科”“凤凰牡丹”等图画。
每一幅图画都包含着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都蕴含着丰厚的科举文化,它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发奋苦读,刻苦拼搏。
整个影壁是由大青砖雕刻成图案后,外涂釉质,再经长时间高温烧制而成的琉璃砖砌成,技术复杂,成本很高,一般皇家才用。
暑假时,在炎炎烈日下,我在卧龙潭边找到了这座掩映在绿树中的影壁,有感于古人的构思和高超的技艺,故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