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上水陆换乘的重要节点──赊店古镇

文摘   2025-01-12 20:01   河南  


“中蒙俄万里茶道”是17世纪兴起的中国、蒙古、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货物的国际贸易路线,是继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该线路南起中国南方的山地产茶区,经水陆交替运输北上,经汉口、张家口集散转运,过库伦后一直延伸至古代中俄边境茶叶通商口岸城市恰克图完成交易。而后辗转销往西伯利亚、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欧洲,干线总长14000 余公里,该条通道沟通了亚洲大陆南北方向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至中亚和东欧等地区。

万里茶道上的众多节点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茶源地的节点城镇;二是运输途径上的节点;三是终端消费市场上的节点。其中,运输路径上的这些节点城镇更具有代表性。在万里茶道运输过程中,它不单单是茶叶,而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贸易商道。位于河南南阳社旗县的赊店古镇,恰恰就是运输途径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清光绪《南阳县志》记载:“淯水以东,唐泌之间,赊旗店亦豫南巨镇也。”据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创建春秋楼碑记》云:“地濒赭水,北走汴洛,斯镇居荆襄上游,为中原咽喉,洵称胜地。”赊店古镇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潘赵两河将古镇环抱其中,形成一个“二龙戏珠”的优良地势。潘赵河交汇之后进唐河,唐河自北向南入汉水,这是赊店作为万里茶道水路源头的最大优势。
茶商从福建武夷山购买茶叶,运输到江西河口,水运到汉口,再经襄阳、唐河北上到潘赵河,至赊店上岸,之后转为马帮驮运,走洛阳、晋城,再经过太原、大同、张家口到达归化,换驼队经过库伦,抵达恰克图,再分送到俄罗斯和欧洲各国。在众多的节点上,赊店古镇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水陆换乘点,位置非常重要。

在山西祁县珍藏的文物手抄本《行商遗要》中也记载:“赊至樊计水路三百四十五里。” “祁至赊一十九站计陆路一千三百五十五里。” 也就是说祁县茶商从南方采办的茶叶经水路到樊城后还需再经三百四十五里到赊店,再经过一十九站,一千三百五十五里到祁县。赊店是茶商水路运输的终点,陆路运输的起点。同时客商以赊店为中心,向南向北发送货物,为了确保这些货物顺利运输,并且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客商需要懂得当时赊店古镇的市场行情。在《行商遗要》里面,专门有一篇赊镇发货总论的论述,里面记载的这些相关内容,与赊店古镇现有的文物遗存,比如骡店街、驼场、瓷器街以及相关碑文都有很好的对照,见证了赊店古镇这一中转站的独特地位。

2022年6月底至7月初,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万里茶道《赤壁宣言》发表十周年座谈会暨申遗工作现场会在湖北赤壁召开,标志着万里茶道申遗进入冲刺阶段。过去十年间,“万里茶道”先后被列入中国《十三五大遗址保护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合作专项规划(2018—2035年)》,2019年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1年底又被列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成为国家文化战略重要内容之一。
2013年9月,闽、赣、湘、鄂、豫、晋、冀、蒙等8省区的专家学者,在河南南阳社旗县齐聚,共商“中俄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计。经过几天充分讨论,与会专家最终达成“赊店共识”。大会提出将比照大运河、丝绸之路等线型文化遗产保护的办法和措施,共同制定“中俄万里茶路”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最终促成了将“万里茶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决定。这次会议上形成的赊店共识,将“万里茶路”正式统一改为“万里茶道”。自此,“河南赊店”作为一个重要的万里茶道节点城市,一直为万里茶道“申遗”而努力。

作为万里茶道中枢,赊店古镇目前保存有最为完备的茶路文化遗产资源,大概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类:交通遗产类。潘赵河古航道就是交通遗产类,同时还有河心街古码头。河心街古码头现在已经开始做古码头恢复项目,将它周边的400余户居民搬迁出去,以保证申遗点的真实性、独立性和完整性。另外还有通过潘河北上方城、洛阳唯一的一个石桥——赊店镇北边的北大石桥,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类:商贸遗产类。最典型的就是历史街区瓷器街。赊店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品集散地,赊店不产茶,但它却是当时全国各地名茶的一个中转站。同样赊店不产瓷器,但是它是当时全国各大名窑瓷器的一个集散地,所以形成一个专门的街道叫瓷器街。瓷器街形成于康熙年间,全长300余米,是目前赊店古镇保存最完整的一条清代街道建筑群。

第三类:与茶叶商贸相关的服务设施类。目前有山西祁县戴二闾在赊店开办的广盛镖局,有山西“蔚字五联号”在中原地区开设的第一家蔚盛长票号,有山陕会馆和中原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南方会馆——福建会馆。赊店在鼎盛时期,有16个省的商人在此经商,全镇有浙江会馆、福建会馆、江苏会馆等10多座,很多会馆都是以庙代馆,里面有很多宗教文化的体现。
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是山陕会馆和福建会馆。山陕会馆是由当时旅居赊店的山西和陕西两省的商人集资兴建的一座商业会馆,共经六帝136年,碑文记载,整个会馆的用资由当地的商人捐资。捐资最多的就是盒茶社,盒茶社捐资四千五百两白银,蒲茶社捐资三百六十两白银,还有作为红茶帮的大德玉、大昇玉、大泉玉;祁县长裕川、永聚祥、大德诚、大玉川、大德川、通川盛等十多家茶商捐资的记载。经营茶叶的山西茶商捐银占此次募集总额的1/3以上,足见山西茶商资本之雄厚。

山陕会馆还体现了当时作为一个综合性贸易中心的商业诚信文化。会馆里面完整保存的几通碑文弥足珍贵,内容涉及:一是统一度量衡,《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记载有“公议秤足十六两,犯此者罚戏三台,如不遵者,举秤禀官究治”,这是公议。二是反不正当经营,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公议杂货行规碑记》中记载有18项行业规则,涉及行业范围广泛,比如说不搞虚假包装、不卖劣质产品与不拉客宰客等,这是我们现在研究清代商业发展规则很好的历史文物佐证。

第四类:与茶事相关的可移动文物。在潘赵河发掘有大铁锚两个,见证了当时大宗货船在这里停靠装卸的历史,同时还有志石。另外还保存有非常珍贵的盒茶社敬献给山陕会馆的长达2.9米的巨幅刺绣《十八学士》。

第五类:与茶事相关的管理机构。乾隆十一年1746年设置赊店巡检司,确保商旅无艰,这是一个管理机构。另外一个管理机构就是厘金局,赊店厘金局是在咸丰年间设立,是现在税务机构遗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厘金局的委员是三品道台级,高过南阳府,南阳府的厘金也要到赊店缴纳。从厘金的收缴也可以看出来赊店作为综合性的贸易中转站的重要地位。
在这五大类文物遗存中,山陕会馆、瓷器街、码头和大石桥是众多遗产中的支撑,它涵盖了万里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管理设施,代表性商贸设施、交通设施、信仰设施等重要物证。

赊店作为万里茶道中枢,一直积极参与到万里茶道的相关活动和推广宣传中,为万里茶道的文化发掘、产业发展而努力。河南省南阳市也为支持万里茶道申遗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社旗县制定了很多高规格的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规等,确保赊店古镇内万里茶道申遗点的保护能够依法有效推进,同时实施了保护性修缮搬迁,努力使整个申遗点能更真实地再现历史风貌。

作者简介:赵静,社旗县商埠文化产业园区主任。编著出版有《中国赊店山陕会馆》《赊店古镇》。

南阳访古寻踪
躬耕南阳,守望故乡。 我们始终坚持“公益·公开·透明·独立·自由·合作”的原则;秉承“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全民共享”的理念;践行“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遗产”的宗旨;寻访、关注、宣传、呼吁、践行、执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