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深耕50载,徐伟痴心坚守家族传承100多年的手工刻章技艺——
传统篆刻 让方寸印章“穿越”古今
精心篆刻
介绍章坯材质
磨平章坯
印章拓印
不少人的记忆里,都会有手工刻章的画面。随着时代变迁,记忆中路边的刻章手艺被电脑刻字所代替,那些曾经辉煌的刻章店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拥有这门老手艺的人如今更是凤毛麟角,他们的存在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珍贵纽带。
1月10日,记者经过多方打探,终于在市城区建设东路魏公桥附近的刻章店铺,找到了传承家族100多年刻章手艺的徐伟。走进这家店铺,没有豪华的装饰,货架上各式各样的印章作品,使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手工艺繁荣的年代。
7岁学艺50载刻凿 反字映像入脑入心
一枚章坯,几把雕刻刀,一个固定章子的木架……店内,一名手持刻刀的匠人正低头专注于手中方寸之间,每一次落刀都精准无比,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他的心血与情感。
这位匠人名叫徐伟,是这家刻章老店的店主。徐家世代以刻章为业,技艺传承已近170年。徐伟坦言,作为家族的第七代传人,他在父亲徐国庆的熏陶下,7岁便研习毛笔书法,12岁即在梨木上初试雕刻。无数次的刻凿与磨平,直至技艺纯熟,方在玉石上施展身手。“我们家族的技艺全面,无论是金银铜铁,还是玉石、水晶、玛瑙,皆可手工精细雕琢;无论是文字还是肖像,皆能传神刻画。”徐伟说。
学刻章,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首要之务便是习得毛笔书法,且需精通楷书、行书、隶书等字体。书法不精,则反字难刻。”徐伟回忆道,父亲对他要求很严,经常因练习书法被打手心。第二步是练习写反字,久而久之,脑海中皆是反字映像。徐伟告诉记者,40多年的雕刻生涯,客户只要说需要刻什么字,他脑海中即刻便能浮现出反向轮廓。
徐伟向记者介绍道,刻章是书法与刀法相结合,对刀功的要求很高,一不留神刻歪了或者戳坏了,整个章坯便要作废,这也是最考验刻章人耐力和专注力的环节。每一道印迹都饱含着刻章人的情绪,雕刻时,来不得半点马虎。“按刻法分单刀和双刀,按刀势又分为冲刀、切刀和冲切结合,根据每个人的执刀方法、运刀刀势和刀具厚薄利钝,产生的刀痕也都不相同。”徐伟告诉记者,在完成印章的雕刻后,通常会先在纸上印一下,这是为了检查印章的质量。通过实际使用印章,可以观察到印章的字迹是否清晰、完整,边缘是否整齐,以及是否有其他瑕疵。如果发现问题,比如某个字刻得不够清楚或者位置有所偏差,可以及时进行修正。
私章曾堪比身份证 匠心定制彰显独特魅力
伴随着电脑刻章技术的兴起,手工刻章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对于徐伟而言,尽管他能在十几分钟内完成一枚手工印章的制作,但电脑刻章仅几分钟即可完成,使得众多顾客不愿再等待那十多分钟的时间。
在徐伟的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刻章生意最为兴隆。“那时,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家户户都备有数枚私章,无论是领取各类票据、参加高考,还是领取工资,皆以私章替代签名,其重要性堪比身份证。”徐伟回忆往昔,感慨颇深。那时的私章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在各类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的公章亦与过去不同,带有防伪标志,直接通过电脑将公司信息写入公章,并且与公安联网,将企业信息传送审核,很快就能够得到结果,这是以往传统刻章所不能及的。
尽管如此,手工刻章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部分人。徐伟说,印章不仅分公章、私章,还有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的闲章。闲章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与内容,可以随心所欲地刻制诗词、警句、年号等,用以钤盖在书画作品上,增添作品的文人气息和艺术韵味。徐伟自豪地说,二月河、周同宾等文化名人以前经常来他这里刻章。
“一枚优质的印章,不仅要求字形美观,更要与持有者的气质、身份相得益彰。”徐伟解释道。因此,在为顾客定制印章时,他总是耐心倾听对方的喜好与需求,力求将对方的性格、志向乃至人生哲学融入作品之中。这种量身定制的服务,使得他的印章作品深受文人雅士与收藏家的喜爱。
七代人传承与坚守 印章饱含深厚文化底蕴
除了技艺精湛,徐伟对印章文化的理解同样深刻。他认为,印章见证历史、传承文化,无论是古代的官方印信还是私人的印记,乃至现代的艺术品收藏,印章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身份与信誉,更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特征。
“尽管当前手工篆刻的市场空间日益缩减,但我坚信这门古老技艺的生命力不会枯竭。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永远不会改变。作为家族第七代传人,我会一直坚守下去,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徐伟感慨地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徐伟的名声也日渐响亮。他的刻章店不再局限于一方小天地,而是通过网络平台,将这一古老的技艺传播到了全国各地。经常有广东、海南、新疆等地的人慕名而来,希望拥有一枚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印章。
对于徐伟而言,最重要的始终是那份对刻章艺术的热爱与坚守。他深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雕琢作品,是一种难得的奢侈。因此,他始终保持着敬畏之心,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一行列,共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全媒体记者 张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