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渗氮,质量至上!

文摘   2024-05-12 11:52   上海  

成功的渗氮工艺必须能够满足冶金要求,包括显微组织、表面硬度、渗氮层深度,以及零件的尺寸和外观。

本文原作者Jim Oakes,翻译有较大改动,并融合了笔者的经验。

前言

渗氮是一种使氮原子渗入零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目的是获得高硬度、抗腐蚀以及耐磨的表面。与其它硬化工艺(比如渗碳)相比,渗氮的工艺温度不高,通常无需淬火,所以具有变形小的优势,被用于精度要求高、又有耐磨要求的零件。但是渗氮层一般较薄,不太适合用于承受重载荷的工况。

渗氮有不同的工艺方法,包括气体渗氮、离子渗氮和盐浴渗氮。本文将聚焦气体渗氮。

气体渗氮过程

气体渗氮时,一般是将零件放入密封的渗氮炉中,通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使得氨气分解产生氮。活性的氮原子被不断吸附到零件表面,并扩散渗入零件表层内部,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

气体渗氮包括排气、升温、保温、冷却四个过程。渗氮时一般先排气后升温,也可以排气和升温同时进行。保温阶段要严格控制氨气的流量、温度、氨气分解率和炉压。冷却降温时要继续通入氨气保持正压,防止空气进入使零件表面产生氧化色。

渗氮工艺要求

当对齿轮一类的零件进行渗氮时,通常会规定最终零件不得含白亮层。白亮层(white layer),也被称作化合物层(compound layer),是在渗氮过程中在零件表面形成的又硬又脆的组织。白亮层可以通过工艺控制减少,渗氮后的机加或者打磨去除。

前文说过,因为渗氮采用较低的工艺温度,通常无需淬火,使得零件的变形较小,尺寸能够保持完整性,因此我们不希望产生白亮层,这样可以减少甚至取消渗氮后的机加、打磨工序。

氨气的流速越大,排气中的氨比例就越高,零件也就暴露在更多的氨当中。氨的含量越高,分解率就越低,零件表面的活性氮就越多。大量的氨气会导致白亮层、网状氮化物和脆性表面。

两阶段渗氮工艺被用于获得合适的表面和渗氮层。第一阶段是吸氮过程,采用15%-30%的氨分解率获得富氮气氛,使得钢表面氮的浓度提高;第二阶段是扩散过程,采用65%-80%的氨分解率,降低氮的浓度并适当提高温度,使得吸收的氮往钢的心部扩散,逐步消除白亮层。这个两阶段工艺是最常用于控制白亮层厚度的方法。通过控制渗氮气氛,可以将白亮层降低到0.007mm以下,以减少渗氮后的机加或打磨的去除量。

尽管某些场合有益,但是基于制造和性能的要求,大部分氮化处理的零件都不期望白亮层。

工艺参数影响

渗氮零件将暴露在无氧、富氮的气氛中,通常是氮气、氨气、解离氨的混合气氛。炉子里的气氛会得到连续的补充,提供足够扩散进钢中的氮,形成氮化物。对于气体渗氮,工艺参数包括时间、温度和气氛。

首先是渗氮温度。渗氮工艺温度最常见的是在975℉到1050℉,不同零件材料略有区别,特殊应用可以低到650℉。渗氮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渗层越深。但是渗氮温度超过1000℉时,要控制好氮势不能过高,否则氮化物将聚集长大形成脆性白亮层。

其次是渗氮时间。渗氮层深度随渗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渗氮初期变化较快,随后减缓。因此过分延长保温时间不仅无法改善硬度,而且不经济。

最后是气氛。渗氮过程中,与零件表面接触的氨气才能有效提供活性氮原子。如前所述,氨的分解率越低,氮势越高,可渗入的氮原子的能力就越强。分解率过低时,零件表面产生脆性白亮层,此时可适当降低温度(10℃左右)。提高分解率的方法包括降低氨气的流速,增加氮或者解离氨或者氢气。

控制方法

为了执行闭环控制,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测量气氛的方法。渗氮工艺工业化应用已经100多年,而在渗氮工艺发展早期,使用的控制参数是氨的分解率(%DA)。这个测量方法比较简单,操作工只需要使用滴定管测量气氛中残余氨气的比例,然后计算出氨的分解率,进一步分析后调整工艺气体的流速。但是该方法的测量方法是间断的。

随着自动化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大概30年前引入了新的控制参数:氮势KN,用于测量气氛中的氮扩散到材料(铁)里的能力。KN的计算公式:KN=pNH3/(pH2)3/2,式子中的p指的是分压。如今很多规范中氮势都是指定的控制参数。基于对白亮层的严格要求,这就需要一套控制系统来监控炉内气氛和控制氮势。

为了实时控制引入炉中的气体,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连续测量,并直接使用气氛实时测量的数据。对于气体渗氮这一化学热处理工艺,使用的变量是要综合氮气、解离氨(DA,瓶装气或者从制氨机分解出来的)和氨气的影响。使用氢气分析仪对排气进行连续测量,是一种闭环控制方法,通过调整工艺气体满足期望的变量控制点。

此时,控制气氛的变量是KN和气流量,有利于将活性氮输送到待加工的零件上。测量排气中的氢含量就可以算出分解率DA或者氮势KN。当氨气分解成1份的氮,3份的氢,测量氢的含量就可以确定气氛中未分解的氨气比例。举例而言,假设测得的氢含量为30%,对应的氮就是10%,意味着40%的解离氨,剩下的60%就是氨气了。理解了排气中的氨气的分解率,就可以推算出零件表面的活性氮。

总结

渗氮工艺中,氨的分解率仍是重要的控制参数和方法,而氮势的引入,则代表了一种替代的变量,但是还缺乏这两个参数的有效性数据,用于判断孰优孰劣。因此,有些渗氮控制系统可以提供这两个参数控制方案供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气体渗氮对气体纯度的要求非常高,以确保渗氮工艺控制和计算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航空制造人
这里是航空制造人的家园,这里有最为实用的航空制造工程技术,供业内外人士交流学习,为国内航空制造水平的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