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钎焊在航空航天制造中应用相当广泛。有一个钎焊工艺曲线,由来已久且代代相传,它就是台阶式升温曲线。
台阶式升温曲线
如图所示,是典型的真空钎焊加热和冷却的工艺曲线,它的特点是包含多个台阶式的高温保温平台。这种台阶式升温的方法非常普遍,因此业内也有人称之为“标准钎焊曲线”。
注:上图纯属示意目的,图中斜率、平台高度差无实际用途。
我们先来看看台阶式升温方法的设计初衷是什么?
第一个平台,通常是在200℃左右保温10-20分钟,目的是除气。除去哪里的气体呢?真空钎焊使用的钎料,尤其是膏状的钎料都含有一定比例的溶剂或水分,是液态的。此时通过这个保温平台,可以帮助除气,防止钎料中产生孔洞。同时,由于这些水分的挥发,你会看到炉子的真空度掉下来一些的,所有等待一些时间,让真空度恢复一些。
第二个平台,通常是500-600℃左右,并停留足够的时间,目的是让钎料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液态,然后排出去。
第三个平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通常是比钎料的固相线温度低50℃左右。随后快速加热到第四个平台,也就是钎焊温度。此时钎料熔化,毛细作用开始。
钎焊工艺最后是冷却。一种是直接缓冷,此时可以在钎料固相线以下充气冷却,图中并未画出;另一种是增加一个保温平台,也就是第五个平台,它的目的是为了让某些元素充分扩散,主要是非金属元素,如硼。冷却速率要合适,避免零件变形过大,同时也要考虑母材冶金性能。
实际生产中,平台数量略少于图示,比如第一个平台可以不需要。
各个台阶分析完成,我们看看加热速率。典型的升温速率是15℃/min左右,第三个到第四个要快一些,差不多在30℃/min或者更快。
这个曲线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我们知道,零件在升温过程中,每个钎焊组件都会产生热应力。这是因为薄壁区域升温快,厚壁区域升温慢。这种热应力会导致变形和开裂。这个开裂指的并不是母材出问题,而是待钎焊的缝隙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变化,由于不同步,影响钎料流动和焊缝质量。后果不言而喻。
典型钎焊曲线的问题就出在15℃/min的加热速率太快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需要多个保温平台,让零件较厚区域的温度跟上来,这就是第三个平台的重要作用。
新型钎焊曲线是怎样的?
使用更慢的加热速率,并取消保温台阶,这是当下更为先进的钎焊工艺曲线。
大家自然要问:加热速度慢到多少为合理呢?
我知道本公众号的关注者中有不少业内专家。可以这样做:采用多根负载偶,分别将热结贴着同一个零件的薄壁、厚壁,还有其它感兴趣的区域(当零件结构较为复杂时)。加热过程中,薄壁、厚壁的热电偶升温不同步,就会产生温差ΔT。这个温差ΔT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控制参数,零件的变形就与之相关。
(冷却速率的研究,亦然!)
通常需要通过反复测试,才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升温速率,使得升温过程中的ΔT能够控制在允许的误差带内,而无需保温平台。
新型钎焊曲线的好处不仅仅是零件的变形得到控制,钎焊合格率大大提升,而且由于保温平台的取消,整个钎焊工艺时间也可以缩短。
除此以外,由于较慢的加热速率,除气过程也会变得非常稳定,不会出现类似台阶式升温掉真空、再恢复的问题,避免了对真空炉的冲击,降低了对真空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