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推介 | 刘香等:游客视角下古道旅游地文化记忆感知特征及路径: 以徽杭古道为例

学术   2024-09-29 20:00   北京  

摘 要

     
古道是重要的线性旅游目的地,也是典型的文化记忆空间。厘清游客对古道的文化记忆感知过程 及其内在机理,对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盘活古道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文 化记忆理论,从游客的视角出发,以徽杭古道作为研究案例,探究古道旅游地文化记忆感知的维度、特征和 形成路径。研究认为:(1)徽杭古道的文化记忆感知由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文化维度、情感维度和身体维 度五部分构成,其中身体维度是记忆感知的必要构成,身体、情感和文化记忆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存在“身 心-文化记忆”转化机制。(2)徽杭古道的文化记忆感知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身心交互性、文化耦合性 等特征。(3)徽杭古道的文化感知路径包括文本系统、意向系统和仪式系统,游客在此3类系统的刺激下形 成多维、循环的文化记忆感知路径。

关键词:线性旅游目的地;文化记忆;记忆感知;文化线路;遗产旅游;徽杭古道

作 者 简 介

刘香(1997-),女,安徽黄山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杨效忠(1969-),男,安徽六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文津学者,南京大学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专业博士,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化旅游策划研究中心主任,地理与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硕士点点长,人文地理学、旅游管理、MTA硕士生导师,院教授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旅游智库专家,安徽省文化产业研究会副秘书长,安徽旅游学会常务理事,安徽旅游景区检查员,安徽省乡村旅游评定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与参加地方委托课题和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11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4部,荣获省部级奖项3项。

E-mail: 1075742914@qq.com

彭敏(1986-),女,安徽池州人,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宿旅游与旅游文化地理。

李冬花(1997-),女,河南平顶山人,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人文地理。


陆林(1962-),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原党委常委、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徽文化生态安全及文旅融合发展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目的地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负责人,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获中国旅游地理学杰出贡献奖、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旅游教育突出贡献人物。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和安徽省省部级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4项,在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6部、教材3部。

研究缘起


文章主要源于,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线性旅游目的地研究。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古道作为凝聚优秀文化基因的历史空间载体,历史遗迹众多且保存较为完整,古道不仅是线性文化遗产,也是一种承载着历史回忆、民族记忆、文化认同、地方依恋等各种要素的文化记忆空间。从记忆生产的角度来看,古道文化记忆是基于古道机构性框架和人员最初所创 建的古道空间,经后期持续性的空间和文化保护得以形成的,是区域、区际甚至是跨越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见证。

徽杭古道始建于唐,是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研究团队自2021年-2023年多次前往徽杭古道调研,发现徽杭古道是一条集自然风光及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文化记忆之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经济等价值。徽杭古道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传承区以及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地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线性旅游目的地。

因此,本研究基于文化记忆理论,以 游客网络评论和游记文本作为数据来源,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尝试将文化记忆理论的实践研究拓展到新的空间地域类型,以探讨游客对古道旅游地文化记忆感知的维度内容、特征以及路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文化记忆感知的研究内容,也可为新发展阶段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和古道的规划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图1 徽杭古道历史文化展示(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图2 徽杭古道实地调研(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研究方法

网络游记文本成为文化记忆研究文本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以去哪儿网、携程网、驴妈妈网、马蜂窝网以及微 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为数据库,以“徽杭古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获取时间为2011年1 月—2022年1月期间的能够直观和真实地反映游客记忆感知的评论和游记文本资料作为文化记忆研究文本。运用Nvivo11软件对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建构类目,归纳出文化记忆感知的维度;其次,借助KH Coder软件,对文本数据进行高频词频次统 计、关键词网络共现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最后,对游客在古道旅游地的文化记忆感知路径进行归纳和总结凝练。

图3 “身心-记忆”转化机制

研究结论与讨论



图4 徽杭古道旅游者的文化记忆感知路径

本研究从游客视角出发,通过对徽杭古道搜集的网络文本进行质性分析,来确定旅 游者感知特征和路径,对于古道文化记忆感知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徽杭古道的文化记忆感知由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文化维度、情感维度和身体维度五部分构成,身体维度对于古道文化记忆感知的重要性,存在“身心-文化记忆”转化机制。徽杭古道的文化记忆感知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身心交互性、文化耦合性等特征。徽杭古道的文化感知路径包括文本系统、意向系统和仪式系统,旅游者在此3类系统的刺激下形成多维、循环的文化记忆感知路径。上述理论研究体系将文化记忆理论的实践研究拓 展到新的空间地域类型,在已有的研究上增加游客视角下古道文化记忆感知这一微观层面的探索,促进了古道文化记忆空间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对助力文化传承以及文化振兴有一定现实意义。

衷心感谢《中国生态旅游》提供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真诚感谢所有匿名审稿专家对文章的细致审阅和提供的极具洞察力的建议,他们精准而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显著提升了论文的逻辑性、学术性和规范性。特别感谢《中国生态旅游》的编辑团队,他们专业的校对和细致的编辑工作,使得文章能够更准确、更完整地呈现给大家。



全文一览



引 用 格 式

刘香, 杨效忠, 彭敏, 等. 游客视角下古道旅游地文化记忆感知特征及路径: 以徽杭古道为例[J]. 中国生态旅游, 2024, 14(3): 529-543. 

[Liu Xiang, Yang Xiaozhong, Peng Min, et al. A study on the perceived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s of cultural memory in ancient road tourism destin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s: A case study of the Hui-Hang Ancient Road[J]. Journal of Chinese Ecotourism, 2024, 14(3): 529-543.] DOI: 10.12342/zgstly.20230126

全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

文编辑:黄欣容

审编:梁雨廷

终审:宁志中


我知道你在看呦~

中国生态旅游
为旅游学科研究提供的技术服务信息;生态旅游典型案例介绍与经验信息;相关教学、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介绍和招聘信息;以及大型会议、学术研讨会、科研成果推广等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