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推介 | 章坤等:城市旅游产业要素“距离-集聚”空间关联模式

学术   旅游   2024-10-17 20:01   北京  

摘 要

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复杂性给旅游产业要素空间布局带来了新挑战。文章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旅游产业6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引入双变量Ripley’s K函数揭示旅游产业6要素“距离-集聚”关联模式。结果显示:(1)分布特征上,旅游产业6要素空间分布密度与城市功能分区具有较强相关性,6要素点格局呈现“沿江、大集聚和小分散”的分布特征,并形成了多个空间组团。(2)集聚特征上,旅游产业6要素的集聚热点具有空间共性和异质性,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要素的热点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耦合性,旅游游览要素的热点分布呈单核特征,旅游出行要素的热点分布范围较广,旅游住宿要素热点分布具有较强的客流和交通导向性;(3)旅游产业6要素空间分布格局之间共形成了4类“距离-集聚”空间关联模式,其中,“近距离—强集聚”“近距离—弱集聚”模式以旅游购物要素为核心,“远距离—弱集聚”模式以旅游出行和旅游游览要素为核心,“远距离—强集聚”模式以旅游娱乐要素为核心。文章为认知旅游产业要素关联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地理学空间视角。

关键词:城市旅游;产业要素;空间关联;POI数据;双变量Ripley’s K函数;福州市主城区

作 者 简 介


      

      章坤,河南信阳人,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发展与旅游安全。

       E-mail: kunzhang1996@163.com

       

      谢朝武,湖南武冈人,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安全管理、文化遗产与旅游地管理,通讯作者。

      E-mail: xiecwu@126.com

研究缘起

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布局与演化直接塑造着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变迁,并对城市功能以及城市空间格局、交通格局和经济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吃、住、行、游、购、娱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构成了旅游产业系统的运作基础。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旅游设施与日常休闲设施相互交织,城市旅游产业要素的构成呈现多样化和扩大化趋势。与此同时,城市功能与结构也变得日趋复杂,城市内部空间不断重构。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旅游产业布局的复杂性,其布局过程不仅需要考虑单一要素布局的合理性,更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全面认知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结构,对于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空间距离引致的关联性和集聚性是理解城市旅游产业功能与结构的重要特质,也是优化旅游产业6要素整体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但是既有研究尚未同时对旅游产业要素关联的空间距离与集聚性进行审视,对于旅游产业要素“距离-集聚”的空间关联结构缺乏认知,这是影响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知识缺陷。基于此,研究以旅游产业6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为基础,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在分析旅游产业6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使用双变量Ripley’s K函数揭示旅游产业6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距离-集聚”关联模式,以期为旅游城市产业要素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研究发现

文章以福州市主城区旅游产业6要素的POI数据为基础,运用HDBSCAN聚类、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了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双变量Ripley’s K函数揭示了城市旅游产业要素的“距离-集聚”空间关联模式。主要结论如下。

(1)分布特征上,福州市主城区旅游产业要素空间密度在区(县)分布呈现阶梯递减特征,台江区和鼓楼区密度最高。分类型来看,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出行、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类要素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为台江区,而旅游游览类要素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为鼓楼区,旅游产业6要素空间分布密度与城市功能分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此外,旅游产业要素点格局呈现“沿江、大集聚和小分散”的分布特征,6要素都形成了多个空间组团。

(2)集聚特征上,福州市主城区旅游产业要素具有较强空间自相关性,集聚热点呈现“一核多点”的分布特征,不同类型产业要素的集聚热点分布具有空间共性和异质性。其中,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类要素的集聚热点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耦合性,旅游游览类要素的集聚热点围绕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呈单核分布,旅游出行类要素的集聚热点分布范围较广,旅游住宿类要素的集聚热点分布具有较强的客流导向性和交通导向性。

(3)空间关联上,双变量Ripley’s K函数揭示了旅游产业6要素之间形成的4类“距离-集聚”空间关联模式,集聚范围主要集中在9km或14km内。其中,“近距离-强集聚”和“近距离-弱集聚”模式以旅游购物类要素为核心呈现单核分布,“远距离-弱集聚”模式以旅游出行和旅游游览类要素为核心呈现双核分布,而“远距离-强集聚”模式以旅游娱乐类要素为核心呈现单核分布。


研究讨论

旅游产业要素空间结构优化是推动城市功能完善的重要驱动力。研究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对城市旅游产业6要素空间关联模式展开了探索,为当前城市旅游产业要素空间结构研究作出了有益拓展和补充。从研究区域来看,当前对城市旅游产业要素微观研究主要集中在成都、西安、武汉等传统热门旅游城市,相较之下,福州市作为典型的河口盆地型城市,该类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相对受限,旅游产业要素空间分布更加具有集聚性,旅游产业要素围绕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这一核心吸引物形成了高集聚热点中心。在空间关联上,以往研究尚未同时对旅游产业要素关联的空间距离与集聚性进行审视,研究运用双变量Ripley’s K函数揭示了旅游产业6要素的空间依赖关系,构建了旅游产业要素“距离-集聚”空间关联模式的分析框架,进一步扩展了旅游产业要素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认知旅游产业要素关联属性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地理学空间视角。

致谢

感谢《中国生态旅游》期刊为我们提供的宝贵平台和交流机会,真诚感谢匿名审稿专家和编辑部老师在论文评审过程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审稿专家对研究概念明晰、逻辑思路、结果呈现等方面的修改意见,获益匪浅,特此感谢!


左右滑动,查看原文

引 用 格 式


章坤, 谢朝武. 城市旅游产业要素“距离-集聚”空间关联模式[J]. 中国生态旅游, 2024, 14(3): 621-635. 

Zhang Kun, Xie Chaowu. Spatial correlation pattern of “distance-agglomeration” of urban tourism industry factors[J]. Journal of Chinese Ecotourism, 2024, 14(3): 621-635.

DOI: 10.12342/zgstly.20240107

全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

图文编辑:于佳佳

审编:梁雨廷

终审:宁志中


我知道你在看呦~

中国生态旅游
为旅游学科研究提供的技术服务信息;生态旅游典型案例介绍与经验信息;相关教学、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介绍和招聘信息;以及大型会议、学术研讨会、科研成果推广等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