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漫步,计划联结丨东部网络第二次主题工作坊回顾

文摘   2023-07-02 12:40   江苏  


概要


2023年6月17-18日,农民种子网络在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举办“东部地区生态文化保护与利用知识交流网络建设项目”第二期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农民种子网络主办,青山自然学校和乡里共生生态农场协办。参加的人员主要来自江浙沪生态农人、青山村当地的农户、食物与种植爱好者等。农民种子网络希望推动伙伴在多元种子系统和本地生态文化资源上的深入挖掘,一起回顾在地活动开展情况,并以青山村种子工作和乡里共生生态农场为参考案例,伙伴深入推进在地实践活动。




工作坊回顾Vog


DAY 1

青山漫步,在地连接


活动第一天上午,从龙坞水库小水源地保护的故事切入,青山自然学校的主理人全星星为来到村子的东部网络伙伴、青山新老村民介绍呈现了七年多来在村的工作和思考。


在如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态势下,因农业面源污染而发起的 “水基金”模式、水保护行动,与传统农家种参与式活态保育机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除了仍将持续开展的水环境治理计划,青山村也期待未来能在老种保育方面能与附近地区的伙伴、专家建立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促进当地村民和公众对于可持续种子、食农系统和乡土物种保护的理解。


全星星给来访者分享青山村水源保护的故事以及未来的憧憬



通过一场简单的破冰介绍和相互认识之后,来自农民种子网络的伙伴田秘林协助大家回顾了过去半年大家在种子、农事和文化上的工作。


上海云谷农场的崔华杰、昆山悦丰岛有机农场的汤耀中、吴江五月田农场的徐苏南、桐乡梅和鱼家庭农场的于建刚、良渚乡里共生农场的郝佳佳、安吉璞心农场的王陆良分别介绍了自家的当家品种,以及流传当地至今、或近些年才又开始复兴的节庆习俗。基于大家过去一年外出拜访学习的经历,大家也一同构建出一张东部地区伙伴相互之间的、或与国内其他地区伙伴之间交流的热力图。其中有大家各自的单独寻访,也有经农民种子网络联结的共同学习和考察。



上海云谷农场崔华杰

昆山悦丰岛有机农场汤耀中

苏州五月田有机农场徐苏南

良渚乡里共生生态农场郝佳佳

湖州璞心自然农场王陆良

嘉兴梅与鱼家庭农场于建刚(右一)



相较于这些自信发言的新农人,受我们邀请而来参加活动的那些村子里的叔叔阿姨,看起来略显羞涩和腼腆。也许是不太适应这样的公众场合,也或者于他们而言,几十年来的种地和留种,早已成为他们的生活日常,于是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说道的地方。但要是私下向他们请教一些种植或种子保存的问题,你又会发现,他们是如此开朗健谈,如数家珍般将家里的老种子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青山村留种的村民们


上午半日的活动结束,大家步行至青山农户钱美菊阿姨家就餐。因恰好邻近端午,大家也在饭桌上尝到了昆山悦丰岛有机农场带来的三款有机粽子,其中鸡头米桂花糙米粽大受好评。悦丰岛有机农场辛苦坚持多年的老品种保育工作已成功进入可持续利用的领域,研发出产的米酒、粽子等多款老品种生态良食也逐步进入到消费者的餐桌,希望更多人能有幸品尝。


悦丰岛用老品种米做的粽子与米酒



下午的种子集市由农民种子网络的沈叶主持。大家以“种”会友,展示和交换带来的在地特色种子,介绍种子故事和作物特性,并签署了《种子交换倡议》。来自云谷农场的崔华杰除了介绍自家的“彩色番茄”,还在现场实时教授大家如何保存番茄种子(置于密闭容器中微发酵后清洗并晾干),在场的各位又收获了一项技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工作坊前夕,活动所在的场地——龙坞里内有一个小小的空间,是青山村的“种子图书馆”。去年晓晖作为青山村的代表来参加农民种子网络的培训,回去后,高效组织小伙伴们一起在地“寻种”,连接当地社区的村民,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建立一个面向村子老种保护的公众科普和互动展示空间。


于是等种子交换完毕,由青山种子图书馆的发起人晓晖带大家参观,并介绍自去年8月份以来的系列在地工作。空间布置较为简单但细节满满,除了走廊处的“青山留种人”画像和“青山野生食用植物笔记共筹”,不大的展厅里陈列了青山本地寻访收获的和来自国内其他地区的老种子,悬挂的一组科普展牌将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为何要自留种?”,从而引发更多人对于“藏种于民”重要性的思考并参与其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青山留种人

01

沈梅良


室内环节结束以后,大家依次走访了两位青山留种的农友,去实地看了大家的自留地留种种植情况。


沈大伯是青山村去年11月份公开招募寻种工作坊的过程中小伙伴们发现的宝藏留种人。他有一小块自留地,保留有10多种老种子,因为无法获得靠谱的肥源,他自己还特地养了10只肉兔用来产肥肥田。在走访中,我们得知他自13岁起就有在生产队帮助管理的经验,对于土豆、番薯、萝卜之类作物的种植和留种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番薯要在霜降之前收,种植过程不施用化肥才不容易腐烂等等)。


沈大伯家的菜园


沈大伯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家车库里的“老种子小银行”,一下子农友就围了上来,发现其中有不少有意思的本地作物,有各种豆种,还有一个本地品种的小土豆被悦丰岛的阿汤哥喜滋滋地拿下,说终于找到了小时候的土豆种。




青山留种人

02

昕妈


随后是昕妈家。去年寻访时在她那里看到了自留10多年的牛踏扁,今年4月的农民种子网络第十届年会,昕妈一同参加,有机会和国内其他各个地区的农人们展开交流。那次年会,她带回来一些老种子,也带回来更多对于老种保育价值的认知。那些种子已播撒到地里,芒种时节广西的糯玉米、悦丰岛的芋头和黄狼南瓜均长势良好。


因为处于同一个气候带,农友们彼此种植很多作物品种类似,大家相互交流种植经验,同时也感叹随着气候变化,自留种也出现不少种植困难,要打理好这每一块土地可并不容易呀。




饭后散步至村子的访客中心,晚上安排了一场纪录片放映会,片子讲述了昆山悦丰岛有机农场与本地绰墩山村合作开展有机种植的历程,在推广老种子扩繁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水土污染的案例。这也给不少农友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作为种子保留如何和社区相链接。




DAY 2

计划支持,网络联结


次日的活动临时转场到青山自然学校的夯土教室里。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复建的泥土房子。


一早,农民种子网络的管奇介绍了“在地实践支持计划”的背景和目的。该计划支持从事种子保育、生态农业、社区发展的农场或机构开展以促进种子保护利用为载体的在地行动,希望增加江浙沪地区种子保护利用的热点农场,并借此加强伙伴之间的联系。




随后,他又从“小豆子,大健康”的研究发现,进一步延伸到“农家种的出路”的话题探讨。多样性、异质性的农家种如何能够被市场、政策所认可,生态种植方式、当家品种选育和第三方+参与式信任机制的建立,或许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在农户家吃过午饭后,大家分批前往良渚新港村乡里共生生态农场。乡里共生生态农场是一家食物教育型农场,通过构建生物多样性,以食物多样性支持人们以食为育的成长共学,通过以身示范,让更多人相信生态种植的可能性。



主理人郝佳佳带领大家参观了农场,介绍农房低成本少破坏的建筑改造策略,以及充分利用农场的地形地貌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并恢复本地物种生态和传统农耕文化的种植理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期间,她还邀请了当地年轻时张罗红白喜宴的老厨师王爷爷,一起帮忙指导制作传统食物-青塌饼。“青饼好吃,板儿田难垦”,吃青饼,是余杭民间农历二月二的习俗,相传,讲究的人家一般会指派孩子去七个地方采集七户人家地上的蚕豆叶。那天下午,我们用粳米粉染上当季蔬果的汁水,制成了绿(南瓜叶)、黄(南瓜)、浅紫(甜菜根)三色饼。等饼子上了蒸屉,佳佳便开始给我们冲泡良渚当地的“咸茶”(又名“烘豆茶”)。从品鉴三种不同口味的青豆开始,引出的主料-老种子牛踏扁(另2种为霜降青和香籽毛豆),配合着径山茶叶、芝麻、紫苏籽、萝卜干、枳皮干等其他六味作料,这一道农家曾经用来招待客人的特制茶,今日又有幸回到了餐桌上。在座的各位伙伴也遵照吃咸茶的礼节,在离席前将碗中的茶叶和作料统统吃完(俗称“清塘”)。


佳佳提到为什么请大家喝烘豆茶?是想通过不同的角度,让大家品尝当地的老种子的同时感受到良渚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老品种对传统文化延续的重要性。她认为乡村里每一个不同角色的个体“人”是支持乡村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灵魂。而在这场参访中各不相同的人以相同的食物链接成了同一个文化,这就是本地良渚村居文化的魅力,希望这样在地展示的生动方式让更多人看见真实的乡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茶罢、酒尽,但两日的相聚意犹未尽,期待未来更多同行!




文字:乐晓晖、沈叶

摄影:沈叶、永馨、王晓晖

Vlog: 王小宇



支持单位



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


农民种子网络
全国农民就地种子选育和共享网络的官方帐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