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COP16)的Logo灵感来源为哥伦比亚特有物种 Inírida,有「永生之花」的寓意,它能抵御极端天气,在旱涝条件下皆能展现坚韧的生存能力。
图案中的花瓣代表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23个目标,以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哥伦比亚的13个生态区域,以此响应联合国秘书长「与自然和平相处(Making peace with nature)」的呼吁,同时体现哥伦比亚的美丽和多样性。(图片:COP16官网)
2022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设定了多个2030年前要实现的目标,和2050年前预计达成的长期目标。然而这些目标的评估、监测和资金支持等尚未有定论并达成共识,因此即将在哥伦比亚召开的COP 16肩负重任,讨论如何具体落实目标。
COP15通过的昆蒙框架中的核心行动之一是“30·30目标”,即到2030年全球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面积受到保护。这些保护区域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保护区(PA),还涉及保护区外其它有效的保护措施(OECMs),因此保护区外的保护措施在本次COP16中成为多方聚焦的重点议题。
回顾COP15:
图片:秋笔
农民种子网络团队将前往哥伦比亚,与国内外同行举办联合活动,聚焦通过生态文化多样性和基于社区的农民种子系统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脆弱性与粮食安全。
本次活动有研究者与实践者代表,分享来自中国、秘鲁、肯尼亚、哥伦比亚的案例,展示保护区之外的社区行动和经验,探讨小农户与生态文化系统面临的威胁,呼吁支持社区的行动,同时也希望进一步建立和加强包含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社区在内的对话与交流平台,推广具有示范价值的良好实践,助力昆蒙框架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图片:辛志统
日期:2024年10月23日
时间:14:00 - 17:00
地点:中国角(蓝区)
会议主题
生态文化多样性:
保护山地食物系统与社区,应对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危机
Biocultural Diversity and Territories: Protecting Mountain Food Systems and IP&LC Solutions to the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risis
组织方: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 (UNEP-IEMP)
• 农民种子网络(FSN)
• 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OHK)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XTBG-CAS)
• 全球环境研究所 (GEI)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SSCC)
• 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IIED)
• 国际山地原住民网络 (INMIP)
• 秘鲁安第斯协会(ANDES)
•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背景与目标
展示来自中国西南地区、喜马拉雅-兴都库什地区、安第斯山区和非洲的案例,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和社区生计的相互关联问题。 认可社区在农业与自然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支持社区参与农业与自然生物多样性的机制,如生态文化遗产地(BCHT)、社区保护地(ICCA)、人与生物圈计划(MAB)。 探讨原住民及地方社区、小农户和生态文化系统面临的威胁,呼吁认可与支持社区的实践。 促进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与社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升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践案例的影响力。
议程
开幕致辞
王金南院士,中国环境规划院
主旨演讲
宋一青,UNEP-IEMP/农民种子网络
第一部分:生态文化与社区为基础的种子系统:框架、案例与见解
Conceptualizing Biocultural Territories and Community-Based Seed Systems: Framework, Case Studies and Insights
Alejandro Argumedo,秘鲁安第斯协会
原住民与生态文化是解决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危机的切实方案
Indigenous Peoples and the biocultural territories are the real solutions to the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rises
Krystyna Swiderska,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建立肯尼亚海岸的生态文化区域以保护森林圣境与农业生物多样性
Establishing a biocultural heritage territory in coastal Kenya to protect Mijikenda sacred Kaya forests and agrobiodiversity
杨永平,中科学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视频】
地方文化多样性促进农业与自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Local Cultural Diversity Promotes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grobiodiversity and Nature Biodiversity
王倩,全球环境研究所
OECM在中国的潜力:探索保护区以外的保护机会
The Potential of OECMs in China: Exploring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Beyond Protected Areas
侯远青,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墨脱原始森林及其生物文化的传统利用与保护
Traditional Use and Conservation of Primary Forest and Bioculture of Medog China
第二部分:从种子到餐桌,连接农业食物系统与自然生物多样性以适应气候变化
From Seed to Table by Linking Agri-food Systems and Natural Biodiversity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李管奇,农民种子网络
增强农民种子与食物系统以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国西南山地社区案例
Enhancing Farmers’ Seed and Food Systems for Conserving Natural Biodiversity – A Case Study from Southwest China
孙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食物系统作为保护设计的一部分:来自原住民的生态视角
Food System as a part of Conservation Designs - An Indigenous Ecological Perspective
Marleni Ramirez,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中心
人如其食:哥伦比亚昆巴尔·帕斯托的食物愿景
You are What You Eat: Supporting the Food Aspirations of the Pastos of Cumbal, Colombia
许吟隆,IEDA-CAAS【视频】
提升气候适应能力以实现农业与食物系统的可持续转型
Building the Climate Adaptation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Agri-food Systems Transformation
闭幕致辞
张林秀,UNEP-IEMP
本次活动无法提供直播,活动结束后农民种子网络将带来对此次活动及COP16的记录与观察。
更多详请请点击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