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湾村位于中国南方北部湾沿岸的广西钦州市犀牛脚镇南部、大风江口的西侧,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一片蕴藏着丰富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深厚渔村文化的宝地。
自2019年12月起,得益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简称UNDP-GEF-SGP)的鼎力支持,农民种子网络带着参与式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与实践策略,深入当地,与三娘湾村民携手,链接多方利益群体,共同踏上了探索渔业社区保护与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四年耕耘,2024年10月17日-18日,我们精心筹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文化体验与三娘湾项目结项会,不仅向远道而来的参访者生动展现了在三娘湾社区所取得的探索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也向村民们深情回顾了项目团队22次往返于此的情境与收获,见证了双方携手同行的每一步坚实步伐。
美丽三娘湾
社区引领,多方携手
活动首日,10月17日下午,我们齐聚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自2021年起,该学院的关杰耀教授团队就与农民种子网络合作,指导“放鲎回家”小组科学监测三娘湾村兼捕的鲎。这次参访汇聚了来自三娘湾的各方代表。其中,三娘湾的渔民与民宿经营者作为当地社区的核心力量,与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的“放鲎回家”小组成员和三娘湾小学校长们一道,展现了社区居民对三娘湾生态保护的决心。
同时,三娘湾村委会及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管委会的代表们也积极参与,体现了政府主管部门对生态保护协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此外,活动还吸引了来自湛江、涠洲岛等地的生态保护人士与社区发展专家,一起参与跨领域与跨地域的交流合作,为探讨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提供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在关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中国鲎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验室和海洋学院标本馆,我们深入了解了鲎的生命周期,“放鲎回家”小组感叹幼鲎成长的不易,并从丰富的海洋生物标本中一窥北部湾的生态之美。关教授结合多年研究成果,为三娘湾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性的意见。他强调,中华白海豚、鲎和水鸟作为三娘湾生态系统的特色元素,不仅是自然界赐予的无价之宝,更是塑造这片土地独特生态风貌和吸引力的灵魂所在。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并妥善利用这些生态资源的独特价值,通过创新性的宣传与教育方式,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与参与度,让更多人了解并珍视这份自然遗产。同时,合理规划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活动,确保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利用,使三娘湾成为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典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关教授的分享得到了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的高度赞赏,管委主任表示接下来将从上层规划开始,制定全面而系统的宣传策略,充分汲取这些生态元素的灵感,打造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旅游活动。同时,他们会积极考虑如何将三娘湾的另一张生态名片——鲎,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以此作为展示三娘湾生态多样性的新窗口。三娘湾村委代表也表示,会针对村民加大宣传海洋保护的力度和理念。三娘湾小学代表也深受启发,誓将参访心得通过海洋学院编写的系列科普手册,带回小学校,播撒于孩子和老师的心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北部湾大学关杰耀教授科普鲎的放流
海味三娘湾,靠海吃海
第二天上午,与会代表回到三娘湾村,跟随北部湾鲸豚研究团队的罗方强乘船出海,以生态观豚的方式观赏了中华白海豚母子嬉戏的温馨画面。罗同学也为大家详细讲解白海豚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让大家对这种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的珍稀物种有了深入的认识。
中华白海豚母子嬉戏
中午,我们来到贝螺湾民宿,体验了地道的三娘湾风味美食制作——腌制海鸭蛋。在三娘湾的滩涂上,常常能看到一群海鸭摇摇摆摆的悠闲漫步,不时还会潜入海中捕食小鱼小虾,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赋予了三娘湾海鸭蛋与众不同的品质。海鸭们以自然界的馈赠为食,使得产出的鸭蛋不仅口感细腻,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优质蛋白、微量元素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等,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美食。腌制海鸭蛋前,贝螺湾民宿的赖起富夫妇先从后山挖回黄土,加入适量的盐和水,调制成泥浆。流程讲解结束,体验初开始,大家就迅速在“流水线”上找到各自“岗位”,有人负责将海鸭蛋清洗两遍,有人负责将鸭蛋擦干或静置晾干,有人负责为其裹上一层厚厚的泥巴等。腌制好的海鸭蛋只需放置在阴凉处一周,待咸香味浸入,便可食之。腌制海鸭蛋是三娘湾人招待客人的特色美食,充分体现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活智慧。
四年社区行动,点滴在心头
下午,我们在海边的亭子里、树林间,搭建了一个个小小的图片展,通过精心挑选的一张张照片,向村民们生动的展示了项目团队四年来的点滴足迹,每一张都是一个与村民们在三娘湾发生的故事,都是一份合力探索的心路历程。当这些照片被挂到三娘湾小学的操场上时,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了过来,用手比划着,脸上洋溢着既兴奋又害羞的笑容。他们小声讨论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照片里还有谁。他们脸上写满了好奇与喜悦,仿佛通过这些照片,他们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欢乐和探索的时刻。这场照片回忆杀不仅让村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项目团队的努力与成果,也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三娘湾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故事得以传承和发扬。
我们邀请了赖起富夫妇做导赏员,带着我们从海边的小径走进村里的小巷,在百年树龄的三娘树下,讲述村民小组自发组织的二月二传统民俗活动;在古井旁,村委的妇女主任和团支书分享了村庄用水与淘井的故事;在关帝庙前,回忆热闹的三月初九庙会。通过这些鲜活的讲述,我们深刻感受到三娘湾的村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他们不仅将自然资源视为宝贵的财富,更赋予了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寄托,祈祷着世世代代在三娘湾村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海洋文化与生态教育的摇篮
走过蜿蜒的道路,我们来到了三娘湾小学。疫情过后,学校与项目团队携手,将海洋文化和食农教育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与知识的大门。在校园的一隅,孩子们在篮球场大的生态菜园里播种、浇灌,观察食物发芽、开花、结果,并将成熟的蔬菜带回家中,分享收获的喜悦。由闲置教室改造而成的海洋文化阅览室里,墙面上的彩绘生动地描绘着三娘湾的人与自然风光,正中央停放着一艘船,满载着海洋文化与生态保护主题绘本,书页被翻得泛黄,显示着孩子们对海洋文化的无限好奇。
苏校长分享了学校在传承渔村的传统生态文化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与努力,从课程设置到校园环境,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学校对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视与用心。三娘湾小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每一位热爱海洋、热爱自然的朋友。这里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更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阵地。
从三娘湾小学探路回到“放鲎回家”小组的放鲎点。夕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放鲎小组成员早已准备就绪。项目团队带着大家温习鲎的科普知识,介绍放鲎的注意事项,一起将一只只鲎轻轻放归大海,亲眼见证了青少年鲎踏浪回家的景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片海滩也见证了“放鲎回家”小组的辛勤付出。他们解救了上万只鲎,也唤起了村民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村民们开始意识到,保护海洋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能汇聚成守护这片蔚蓝的力量。
夜幕降临,我们围坐在木麻黄树下,分享着这一天的所见所感。大家围绕环保细节、社区活力与青年参与展开深入交流。救鲎行动成为热议话题,大家佩服于放鲎小组的坚持。讨论过程中,外部视角和村民视角碰撞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火花。从外部参访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带来了新鲜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对三娘湾的生态文化保护如何把握节奏提出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从村民的视角出发,他们更加注重实践和经验,讲述着与这片土地、这片海洋休戚与共的故事,传递着对家园的深厚情感。坚持与合作,成为三娘湾生态保护的关键词。
我们深知,社区发展和生态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放鲎回家小组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展望未来,三娘湾社区保护地的道路仍然漫长而充满挑战。幸运的是,我们已经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他们或是政府部门,或是非政府组织,或是热心的志愿者,都愿意为这片美丽的海湾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娘湾渔业社区保护地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农民种子网络携手三娘湾 - 大事记
2019年
2019年底,农民种子网络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简称UNDP-GEF-SGP)走入三娘湾。
2020年
12月19日至20日:邀请三娘湾村两位代表参加农民种子网络在北京的年会。
2021年 5月31日~6月4日
与村民一起手绘三娘湾社区自然和文化资源图,并组织三方利益群体代表讨论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21年 7月18日~22日
邀请多位专家前往三娘湾进行乡村艺术采风,发掘海歌非遗传承人,组建“海歌小纵队”。
2021年 9月
项目组启动了“放鲎回家”项目,由村民李春越夫妇和苏进钦夫妇负责每日巡查,收回误捕的鲎并放回大海。
2021年 9月7日~9日
与三娘湾小学合作开辟生态小菜园,全校师生积极参与。
2021年 10月12~13日
三娘湾参与式渔业保护小组代表前往昆明参加COP15边会。
2021年 12月18日~19日
在三娘湾举办第九届农民种子网络年会,邀请了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代表等参会,倡导多元参与保护。
2022年 3月
三娘湾小学建立海洋文化阅览室,持续增加相关书籍。
2022年 6月25日
举办项目总结会,搭建多方交流分享平台。
2022年 6月25日晚
在三娘湾首次放映纪录片《挖掘传统生态文化,共建可持续渔业社区》,该纪录片记录了渔业废弃物回收与管理专题培训的全过程。
2022年 6月26日
举行第一次净滩音乐会,孩子们在岜農的带领下用垃圾制作乐器,进行保护海洋的自创歌曲表演。
2022年 9月
项目组与北部湾大学关杰耀教授团队为渔民提供“亲鲎”追踪小程序培训。
2023年 8月
邀请资深渔民余和清加入放鲎回家小组,利用“海e行”小程序定位误捕鲎的经纬度,收集数据。
2023年 9月12日
北部湾大学关杰耀教授团队成员杨鑫为放鲎回家小组提供科学监测培训并在三娘湾小学开展鲎科普讲座和主题绘画课。
2023年 10月起
三娘湾小学学生开始定期参与放鲎回家小组的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促进更多家长参与鲎保护。
2023年 12月14日
举办以海洋保护为主题的晚会,介绍放鲎回家小组和三娘湾海洋文化阅览室。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2021年10月至2023年11月期间
共放归兼捕的中国鲎1,2367只,圆尾蝎鲎115只,北部湾大学关杰耀教授团队出具了监测报告。
2024年 3月
项目组举办了鲎导赏工作坊,邀请了渔民、民宿经营者等社区成员参与。
2024年 4月
完成民宿鲎主题房间改造,成为三娘湾一道亮丽风景线。
2024年 6月
项目组带领三娘湾社区骨干赴涠洲岛学习零废弃海岛经验。
2024年 7月
项目组与北部湾大学合作开发“三娘湾濒危物种文创系列”。
2024年 9月
“三娘湾生态导赏打卡地图”出炉并试行。
2024年 10月17-19日
举办项目总结会,展示项目成果,讨论未来发展方向。
项目动态一览
三娘湾,我们来啦!海洋社区传统生态文化探索的小船扬帆启程了!
山海之间,美映广西 | 第九届农民种子网络年会成功举办歌声在持续,保护在进行 | 美丽的三娘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