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脏瓣膜病,手术是目前临床上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很多人面对手术都会迟疑、犹豫。
瓣膜网患者社群曾经有这样一个病例:
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被诊断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尽管没有明显症状,但左心室已经增大,符合手术治疗的指征。医生建议他接受手术治疗,但由于各种考虑,他选择没有接受手术。
两年后他再去医院时,症状已经影响到生活了。虽然再次提出手术建议,但他服用强心剂、利尿药物后自觉症状减轻,选择继续保守治疗。
接下来一年,他的症状明显加重,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导致手术风险变得很大。由于情况复杂,先后走了好几家医院,医生都不敢进行手术。
后来他在患者群里表示:
我现在决心很大,即使是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我也要做。
问题在于,对于病情来说,只有决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随着心脏状况一步步恶化,患者的肺功能、肝肾功能以及全身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均受到损害。
在两年前,这只是一个常规手术,但现在由于手术难度增加,手术风险也更高了。
小助理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患者,也理解患者对手术的犹豫,但同时也希望大家明白,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手术越早进行,成功率越高,手术效果也更好。
一旦心肌病理结构发生难以逆转的改变,即使手术可以纠正瓣膜功能,心功能的恢复也将变得困难,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也会大大增加。
更严重的是,当心脏瓣膜病并发严重的顽固性心力衰竭、心源性肝硬化和全身恶病质时,将可能丧失手术机会。
治疗心脏瓣膜病就好比修缮一间“房屋”。在早期阶段,可能只需简单修补门或更换新门,费用通常在5万元左右就能解决。
然而,随着病程延长,可能不仅仅是门损坏,墙壁也可能受损,这时需要更复杂的处理,保守估计费用可能会增加到10万~20万元。
若病变进一步发展到一定程度,“房屋”可能需要重新建造。但与盖房子不同,心脏的损坏部件并不容易获取,即便你有决心和足够的资金,也未必能解决问题。
如果病情确实需要手术,就应尽早进行,这样花费少且疗效好。若拖延手术,可能导致花费增加、疗效降低,甚至可能丧失手术机会。
因此,希望已有明显瓣膜病变的患者都能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
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这不仅给自己提供机会,也为医生提供治疗时机,以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对于不需要手术的患者,也希望大家积极治疗,阻止病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