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和右室的不同功能:左室是压力器官,不怕压力怕容量;右室是容量器官,不怕容量怕压力。室间隔缺损会先引起左室扩大,而非右室。 洋地黄的禁忌:预激综合征、病窦综合征、肥厚梗阻性心肌病、二尖瓣狭窄、急性心梗伴心衰、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三大机制:斑块破裂、狭窄加重、冠脉痉挛。 AMI的三个关键时期:休克、心衰、骤停。休克期(头24-48小时)需补液,后期严格限液并预防室颤。 桶状胸病人要警惕:有气促的桶状胸患者,先排除肺部感染引发的急性左心衰,再考虑COPD并感染。 急性左心衰急救:优先使用呋塞米,因为它的静脉扩张效果来得更快,有助于减轻急性心衰负担。 他汀和贝特的不同作用:他汀降胆固醇,贝特降甘油三酯。 心梗补液原则:右室心梗需补液,左室心梗则需慎重补液。 激素副作用的记忆法:Cushingod map。比如C代表白内障,U代表溃疡病,D代表糖尿病等。 房颤的三个“不一致”和分类: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率与脉率不一致;房颤分为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治疗包括控制室率、恢复窦律、抗凝。 劳累性心绞痛的诊断:并非全都是冠心病,若查体有杂音,也需考虑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等。 QRS低电压的提示:伴颈静脉充盈及脉压变窄时提示心脏压塞。 胸痛和心电图:胸痛超过30分钟、心电图出现新左束支传导阻滞,需高度警惕急性心梗。 隐匿型冠心病:无症状但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尤其在40岁以上、三高人群中常见。 持续ST段抬高的警示:心梗2个月后ST段抬高未回落,提示可能为室壁瘤。 ST段不回落的多样性:60%的前壁心梗患者ST段不回落,非室壁瘤独有。 晕厥患者的心电图观察:需寻找Brugada波、J波、Epsilon波,若存在则提示心源性晕厥。 QRS波异常的鉴别:可能是室性心律失常或室内差异传导。 下壁心梗的右室观察:一定要注意是否伴随右室受累。 “墓碑样”ST段抬高:当ST段抬高达到R波顶点,死亡率极高,应紧急处理。 胸痛无动态改变:需考虑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 主动脉夹层的症状多样性: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症状,不容忽视。 宽QRS波的不明原因:鉴别不清时应按室速处理,以防万一。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记住“ABCD”——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Ca拮抗剂、利尿剂。 休克治疗的口诀:扩容纠酸疏血管,强心利尿抗感染。 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的影响:犹如松开小毛驴的缰绳,会导致心脏反应性过度。 昏迷病因的记忆法:“中脑肺低低糖肝”,代表中毒、脑血管病、肺性脑病等。 心衰治疗“新四联药”:RASi、β阻滞剂、MRA和SGLT2i。 心绞痛的多样症状:心绞痛不仅是痛,还包括闷、憋、喘等症状。 下壁心梗的早期诊断:aVL导联的ST段变化尤其重要,可提示早期下壁心梗。 溶栓与抗栓的区分:ST段抬高提示红色血栓,需溶栓;ST段压低提示白色血栓,需抗栓。 蝉联和折返:凡是有蝉联现象,就可能存在折返机制。 左后分支阻滞:表现为电轴右偏,I导联S波加深,II、III、aVF导联呈qR波。 PR间期的陷阱:PR间期正常并不代表房室传导正常。 心肌梗死的晕厥表现:约5%-10%的急性心梗患者以晕厥为早期表现,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 奇脉的多重原因:除了心包填塞,还可能见于COPD、右室梗死、肺栓塞等。 怀疑心梗患者的血压测量:需测量双上肢血压,若差异过大,需怀疑主动脉夹层。 诊断的反思:诊断前,先思考如果不是这个病,可能是什么病?这是陆再英教授的宝贵教诲。 肺大泡的形象比喻:其形成如同蜘蛛网破裂。 胃管并发症的警惕:放置胃管并非万事大吉,仍需警惕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