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区建设我们在行动之五育并举篇⑤

文摘   2025-01-07 19:19   重庆  

教育强区建设
我们在行动
2024年以来,全区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市、全区教育大会精神,践行“人文渝中 尚品教育”理念和“146”总体思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渝中精彩一页积极贡献渝中教育力量。
即日起,“渝中教育”将以党建统领、改革创新、教育数字化等关键词,与大家一起盘点2024年渝中教育强区建设进程中的工作成效。


实施选项教学新模式 

焕发体育课堂新活力
求精中学


学校坚持以学科课程建设和学科基地建设为创新点,大力实施体育选项教学,推动体育教学创新改革。

一是打造“精选项”。着眼学校“五育”并举培养体系,聚焦核心素养培育,以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为目标,以“健康知识+基本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为内容,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确立了羽毛球、垒球、棒球、排球、篮球5个体育选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焕发体育课堂新活力。

二是锤炼“精内容”。体育教研组共研共建,联合其他教研组协调课程,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体育赛事。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技巧示范、运动实践,让学生们在体育竞技中感受到乐趣和挑战,在团队比赛中培养合作精神。

三是注重“精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方式,对学生体育选项学习表现、身体素质、合作精神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形成乐于运动的生活习惯。

求精中学体育教学里的篮球赛事活动


五育并举探新路 体教融合结硕果
复旦中学


重庆复旦中学坚持“两成四有”的育人理念,通过深度体教融合,打造具有复旦辨识度的学生运动队伍,在推进“五育并举”教育体系方面探索新路径,彰显新特色。

一是擦亮“两成四有”的德育品牌。学校坚持“两成”(成功成人)育人理念,大力开展“博雅”教育,培养“四有”(有社会责任感、有学习潜力、有团队合作精神、有个性特长)高素质公民,德育品牌日益凸显,连续多年荣获渝中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二是构建缤纷灵动的文化场域。经过多年实践积累,学校逐渐形成了“一庆两会三课四节”的德育活动版图,“校庆嘉年华”“读书节”“体育文化节”拓宽学生视野,强健体魄,完善人格;“民乐团”“漫画社”等学生社团,发展个性,展示才华,为学生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文化场域。

三是探索体教融合的育人路径。学校坚持体育选项走班制,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光华乒乓球队、笃志游泳队多次参加全国乃至国际比赛,屡创佳绩,培养出20多位国家一级运动员和一名国家运动健将,学校被立项为“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游泳)特色学校”和“重庆市渝中区第三批青少年体育(游泳、乒乓球)综合训练基地”。

复旦中学第19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构建二九特色课程体系 

打造卓越品质育人模式
二十九中


重庆二十九中在“扬红岩精神,铸龙魂碑韵”的铸魂培根理念引领下,以“文明、阳光、自信,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二九学子在各级各类赛场上展露风采,展现时代新人的精神风貌,铸就二九特色教育的金质勋章。

一是啦啦操队出征必胜。学校的啦啦操队,在第一届中国啦啦操公开赛、2024 啦啦操冠军赛等国际、国家级赛场屡夺冠军。在重庆市第一届啦啦操运动会夺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在其它赛场更是冠军不断。
二是女足姑娘多面开花。二九女子足球队,全年累计夺得三个全国冠军、一个全国亚军、一个全国季军,另外还有多个重庆冠军。二九女足姑娘刘雅婷、冉闳菊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吴诗晗入选中国足协女足精英训练营,傅亿代表中国校园女足出征首届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并打入一球。
三是二九女孩勇夺世界冠军。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高2026 届黄知含同学在1月吉林举行的2023 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中,勇夺superAI 超级轨迹虚拟机器人赛总决赛冠军。

二十九中在国际体联足球世界杯的出征仪式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题 
三十中


学校以校本课程为平台,以社团活动为抓手,全面夯实科技教育基础。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一是以校本课程为平台。学校以区级“双新”示范校为切入口,集众人智慧、举全校之力重构了五育并举的“成长课程体系”,开设近20门校本选修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多样化成长需求。

二是社团活动为抓手。学校成立多样化的科创社团,并配备指导教师团队,打造社团活动场地,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成长舞台。

三是科技竞赛促提升。学校积极带领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大赛,助力成长成才。其中,学校学子以8场全胜、全场最高分的成绩,勇夺ENJOY AI 2023赛季全球总冠军。

三十中学生在乌镇国际教育机器人节中获冠军


五育并举   体育育魂
求精中学大坪学校


重庆市求精中学大坪学校是重庆市传统足球学校。依托“女子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构建了多元化的体育发展道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一是做强龙头优势项目。女子足球是学校传统项目,学校深耕30余年。学校足球文化氛围浓郁,学校提出,班班有足球队,有队旗,人人懂足球,年年有联赛。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既强身健体又能寻找到快乐。

二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依据足球项目特点,学校提炼出“竞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感受到“竞争与合作”的意义,为学生的成长铺好道路。

三是构建百花齐放格局。在足球项目的带动下,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学生成立了“篮球社、乒乓球队、田径队、羽毛球社”多个运动团体。此外“文学社、英语角、日语社、摄影社、电影协会、生物社、合唱团、美术社”等其他社团组织也相继成立。

求精中学大坪学校在2024年重庆市青少年棒垒球锦标赛乙组垒球中荣获第一名


体艺赋能助成长  扶青启聪促融合
启聪学校



围绕“扶青启聪 崇德成器”的校训,着力培养聋生的体艺才能,增强学生自信,为孩子们勇敢、阳光的融入社会赋能。

一是体艺锤炼筑健康之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办好特殊教育,着力聋生体艺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有着积极主动的态度。

二是体艺课程启快乐之旅。开设体艺选修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快乐。十四门体艺选修课,羽毛球、篮球、啦啦操、书画等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让每一孩子都能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艺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心中有光。

三是体艺特长搭融合之桥。体艺特长能够为志愿服务活动增添亮色,为社区居民书写春联,为老人们表演舞蹈,与同龄健听学生进行体育项目对抗,教健听小朋友手工,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聋生阳光、积极、自信地融入社会,健康的成长。

启聪学校无言暖阳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剪春花


五育并举齐发展 特色课程跃未来
望龙门小学



学校推动五育并举,结合“心之所望 鱼跃龙门”的办学理念,开设特色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一是立足文化,形成体系。望龙门小学基于“跃文化”主题,“心有光,学有趣,行有力,志有为”的育人目标,形成了“小鲤鱼游出大世界”的课程品牌,构建了“跃心、跃雅、跃动、跃美、跃创”五大课程体系。

二是立德树人,榜样引领。学校优化德育建设,依托榜样工作室,形成“跃心”课程之“榜样课程”体系。从“与榜样同心”“与榜样同行”“与榜样同向”三个维度,凝聚育人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三是多元发展,各美其美。“跃雅”课程融合语文、英语、书法、音乐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跃动”课程涵盖体育、劳动与综合实践课程,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实践能力;“跃美”课程包含少年邮局课程、非遗课程,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跃创”课程从“做”出发,孵化科学精神,培育科创潜质。

望龙门小学巴黎残奥会乒乓球冠军廖克力到校宣讲


绳韵飞扬展风采 以体育人向未来
鼓楼人和街小学



鼓楼人和街小学秉持“鼓舞人心,更上层楼”办学理念,打造了跳绳特色大课间活动,激励学生不断挑战,步步登高,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绳韵”文化深度融入,特色课程展魅力。我校秉承“以体育人”理念,将跳绳融入了日常体育教学,精心构建了特色课程,孕育出独具特色的“绳韵”文化。旨在传授跳绳技艺,让学生享受运动的同时,增强体质,塑造健全人格。

二是“绳趣”活动形式多样,阶梯评价激潜能。我校跳绳活动丰富多样,涵盖单人、双人、多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与游戏中轻松掌握技能。学校还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实施了阶梯式评价机制,明确了各阶段的目标与内容,以此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激发内在潜能。

三是“绳彩”育人成效显著,以体育心创佳绩。通过团队协作和竞技,我校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氛围。跳绳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更培养团队精神和坚韧意志品质。我校跳绳特色初步呈现,在2024年重庆市体育大课间活动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彰显了“绳彩”育人的卓越成果。

鼓楼人和街小学开展跳绳体育活动


童话校园 童爱科学
金马小学



为帮助金马学子收获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进步,学校在夯实“五育”、落实“双减”的同时,努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一是科学普及,开一扇窗。借力馆校共建,邀请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的专家进校园宣讲西部科学家的故事。开展校级思政课堂“寻根逐梦 制胜长空”庆祝中国空军成立75周年阳光朝会。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科学普及教育,让金马学子一次次聆听科学强国的感人故事,一次次被科学家的爱国精神震撼。

二是科普体验,激一下趣。每学期三年级学生“探寻科技奥秘 乐享科技之光”重庆市科技馆一日科技研学体验,在专业科技工作志愿者引导下培育科学品质、涵养科普精神;“欢乐庆‘六一’ 快乐享科普”主题活动,每个班一种科普体验,每个教室一场实验探究,让金马学子着迷。

三是科学竞赛,创一个新。金马学子将一款自主设计的垃圾分类语音科普机器人,带到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区级、市级赛场,把环保意识、创新理念、动手实践自信展示,赢得市级一等奖、区级一等奖第一名。

金马小学学生参加“科创启智未来”全球发明大会重庆赛区比赛


答好科学教育创新“答卷”
巴蜀小学



“科技创新”一直是巴蜀育人关键词,学校用“传承”和“发扬”打好基础、用“课程”和“评估”夯实载体、用“家庭”和“社会”拓展外延,已逐渐构建起具有巴蜀特色的三位一体科学教育体系。

一是用“传承+发扬”打好基础,搭建科学教育新平台。进一步强化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组建了以科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师为主,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数学学科教师参与的科技教育核心研究教师团队,开启科学“儿童学习空间”之智慧农场优化项目,在传承中继续发扬、持续开展科学教育创新实践。

二是用“课程+评估”夯实载体,构建科学教育新体系。学校立足渝中区教育规划办课题,加强“思维型”课堂研究,还充分运用自主研发的“巴蜀榜样电子徽章”,即时评价学生科学教育学习活动,时刻激励学生点滴进步。

三是用“家庭+社会”拓展外延,探索科学教育新路径。邀请专家持续开展“在巴蜀听讲座·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已累积惠及了数十万师生家长;大力开展“馆校协同”以及“创客集市”等深受学生喜爱的品牌活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盘活社会资源,协同育人,形成具有巴蜀特色的科学教育实践路径。

巴蜀小学学生参加全国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落实科创和融课程 践行和创育人模式
人和街小学


人和街小学秉持“用整体的观念,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全面发展之路”的改革初心,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积极寻求教育创新。

一是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筑牢科学课程育人根基。学校以科学、信息科技等学科为科技教育主阵地,铸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教师在优质课竞赛、实验教学说课、创新实验操作、课题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是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保障科学素养目标落地。创新“学练评创”课程推进模式,创建“和·创未来”研究院课程,利用科技赋能、数智管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开辟“科普天地”,携手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场馆资源,开展“家-校-社”协同共育行动,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感受科学魅力,激发学习热情。

三是注重课程实施成果化,科创教学教育成绩斐然。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第四批)先进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近5年来,学生在区、市、全国各项科技比赛中获奖人数超过1000人。

人和街小学科技节活动


特色课程聚能量 五育融合促发展
大田湾小学


学校坚持“特色聚能 五育并举”,构建多元融合的“足球养志”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一是深化课程促实施。深入开展在足球养志课程体系下的“知足论足”课程研究实施,构建“特色聚能、以生为本、多元融合”的校本课程体系,用灵动融合,学科畅联的方式让校本课程生根发芽。

二是优化课程促发展。依托足球嘉年华活动,打造足球+科学、+阅读、+艺术、+博物馆、+戏剧等课程的实施平台,展示课程成果,优化课程内容,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展示自己所长,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孵化课程促均衡。为保障“双减”政策落实,采取“教师申报、学校评估、学生投票”的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逐渐孵化出26门学生喜欢的社团活动课,让学生乐在其中、学有所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大田湾小学知足论足特色课程


童年有“戏” 以美润心
石油路小学


石油路小学校以戏剧社团为依托,深度耕耘戏剧教育度融合五育,聚焦全人发展,开启戏剧特色活动之旅。

一是打造戏剧课程。夯实戏剧基础课程,丰富戏剧社团活动,打造戏剧特色课程。开设戏剧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编排、制作、演出校园戏剧。通过戏剧服装设计、道具舞美创作、课本剧剧本编写、戏剧音乐选编等活动,在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二是形成联动格局。构建协同联建发展机制,形成校、家、社相互联动的新格局。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与家长分享戏剧教育知识,并多次开展戏剧名家走进校园进行戏剧常识的普及和推广。目前已逐渐形成了戏剧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展演、戏剧文化融合多维发展的新常态。

三是凝结戏剧文化。深挖本校戏剧教育特色文化,形成本校戏剧教育特色体系。在长期的戏剧教育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初步形成了戏剧课程理念、戏剧美育范式、戏剧课程操作策略的戏剧教育体系。

石油路小学原创话剧《穿越大轰炸的梦》在国家话剧院展演







相关阅读

教育强区建设我们在行动之思政建设篇④

教育强区建设我们在行动之改革创新篇③

教育强区建设我们在行动之党建篇②

教育强区建设我们在行动之党建篇①




△来 源:党政办 

△编 辑:刘雅涵

△审 核:刘   敏


重庆渝中教育
宣传渝中教育、服务公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