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谋远 人才赋能——全区教育大会发言摘编(四)

文摘   2024-12-23 17:44   重庆  


12月17日上午,渝中区教育大会召开。区委书记黄茂军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发挥比较优势、做强做优特色,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渝中精彩一页提供有力支撑,在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中彰显更大作为。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出席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谢东主持。重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覃正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何积光,区政协主席王南,市教科院院长蔡其勇,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区委副书记邹晓宇,全体在家区级领导出席。

会上,区教委、区科技局、区委组织部、重庆医科大学、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巴蜀中学、人民小学分别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区、打造人才集聚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引育工作、办好“两个满意”老年大学、提升办学质量等主题作发言。现将经验材料予以汇编。


全区教育大会发言摘编(四)

聚势谋远 人才赋能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以人才引育为引擎,一体推进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人才工作取得“四新”佳绩。

一、国家级人才引育取得“新突破”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扣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大力引育人才。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78人次,近5年,新增国家级人才26人次,增幅达50%。2024年,新增国家级人才15人,人才总量、增量均居市属高校前列。

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打开“新局面”

2024年,在市委大力支持下,学校以“顶尖、全职、海外、年轻”为导向,探索以超常规举措吸引集聚顶尖人才。首次设立校院联合引才专项基金,学校和首批参与的4家附属医院合计出资8000余万元,采取竞争性使用,搭建了具有重医特色的校院联合引才制度框架。2024年以来,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市属高校前列。今年7月,海外引才案例获评重庆市教育发展典型案例一等奖。

三、青年人才培育迈上“新台阶”

学校释放博士后“科研生力军”动能,推动博士后成为学校教师的重要来源。博士后招收规模和在站人数连续3年稳居市属高校前列。获第76批面上资助56项,获资助数位列在渝高校前列,在全国650个高校、科研机构中排名第14位,为历年最好成绩。

四、学校高质量发展汇聚“新动能”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人才引擎点燃“教科人”融合发展。2024年,新增学校首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医科大学莱斯特大学联合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这是中西部地区唯一以医学为主并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西部医学教育合作办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学校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成为唯一拥有1‰学科的市属高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1项,居市属高校第1,创历史最好成绩。近日,由我校国家级人才王智彪教授牵头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批,直接经费达8028万元,创下我校历史最高纪录,我校也成为基金委医学科学部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两次获批该类项目的依托单位。
下一步,重庆医科大学将全面落实全市、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校地合作,扎根渝中、服务重庆、辐射全国,锚定“加快建成一流学科,全面建设一流医科大学”的目标,努力打造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医辨识度”高等教育成果,为渝中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阅读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建设——全区教育大会发言摘编(三)

打造人才集聚地 强化渝中教育强区支撑力——全区教育大会发言摘编(二)

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区教育大会发言摘编(一)


重庆渝中教育
宣传渝中教育、服务公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