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组织部坚持教育人才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聚焦引进好、培养好、爱护好教师这个教育发展第一资源,全方位加强新时代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力建设教育强区激活人才引擎。
一、着眼精准聚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坚持需求导向,健全引才机制,不断充盈教育人才“蓄水池”。一是突出政策引才。以“黄金十二条”“青创十条”为统领,构建“1+1+10”人才政策矩阵,对区属公立学校新引进人才,给予安家补贴、住房支持、职称评聘等全要素支持,以政策比较优势加快人才集聚态势。二是突出项目引才。实施名优教师引才计划,发布教育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探索用人单位自主招聘、重点学科专项招聘、高层次人才考核招聘,近三年成功引进优秀人才451人,其中知名高校占61%,硕士研究生以上达45%。三是突出活动引才。举办“百名学子看渝中”等活动,面向国内重点高校,开展“渝”见未来·“中”爱人才专场招聘活动18场,依托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引才平台,招录教研人员、学科教师、竞赛教练等35人。二、聚焦精细育才,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坚持以用为本,迭代人才培育工作体系,持续发挥人才效能。一是抓实名师强教工程。紧贴区属公立学校校点优化调整、集团化办学实际,推动统筹调配教师资源,着力解决结构性超编、缺编等问题,教师队伍专业更适配、年龄更合理、结构更优化。深入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人岗相适、以事择人,选优配强学校班子成员,教育系统区管干部平均年龄年轻4岁,学历职称整体提升。二是创新青年人才专项。把青年教育人才培养纳入全区规划,健全“十百千”培育体系,推动打造国家级名校长工作室2个,市、区“三名”工作室46个,培育帮带青年人才621人。支持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配套资助10个科技发展项目,充分激发青年教育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三是推动人才多元交流。实施教育“组团式”帮扶、“三峡之光”访问学者等重点项目,开展成渝人才互派,组织优秀人才赴知名院校、偏远地区开展研修交流742人次,推动教师队伍拓宽眼界视野、厚植教育情怀。三、突出精心爱才,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坚持尊才惜才,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凝聚工作,着力打造拴心留人“强磁场”。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筑牢人才思想根基作为“第一要务”,健全区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实施“双带头人”“双培养”工程,推选82名教育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常态化开展国情研修,切实增强教育人才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强化评价激励。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制定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分类评定高层次人才385人,分级落实岗位专项津贴。加大职称评聘支持力度,建立破格申报评审机制,鼓励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三是强化服务保障。聚焦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广使用“渝才荟”数智平台,实现73项人才服务“一码通办”,为在区高校、区属公立学校高层次人才解决看病就医、住房保障等“关键小事”372件,让人才在渝中安身、安心、安业。下一步,区委组织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鲜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区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