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骶有声 | 许克新: 植入式骶神经刺激脉冲发生器的腹部放置与标准位置放置的比较

文摘   2024-10-16 18:16   新加坡  

植入式骶神经刺激脉冲发生器的腹部放置与标准位置放置的比较

早在2001年就有针对植入式骶神经刺激脉冲发生器臀部放置的研究,显示出更短手术时间、切口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等优势。随着适应症扩大至大便失禁人群,临床出现导线移位、植入部位疼痛等挑战,翻修率接近30%。对于依赖轮椅的患者或缺乏臀部脂肪的患者,初次将IPG植入或者翻修时进行腹前放置可能会避免与IPG相关的压力性疼痛。2019年,Adarsh等发表本篇文章。

明确本中心腹部植入IPG的患者因素,描述该技术并对比分析臀部(标准)和腹部植入的效果。

研究2012年至2017年期间在中心同一名外科医生连续进行的75例标准或腹部放置骶神经刺激器手术患者。回顾性查阅了电子病历中的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IPG位置、手术细节以及翻修和感染率。

每个手术阶段的手术时间包括在腹部放置时重新调整患者位置的时间,尤其是当第一和第二阶段在同一天进行时。连续变量通过配对t检验进行评估,分类变量通过Fisher精确检验或卡方分析进行评估。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AS 9.4(SAS Inc., Cary, NC)软件。

所有患者术前使用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I 期植入手术的患者采取俯卧位,透视下确定 S3 孔,穿刺后评估反应,植入电极后并测试触点。使用隧道器将电极穿入侧边近头侧的囊袋,以便后续避开髂前嵴。可以根据患者体型决定是否使用 45 厘米长的延伸导线。

II期植入时,患者取侧卧位将腹部植入侧朝上,将外部导线部分全部移除,选择10 厘米或 25 厘米延伸导线连接 Interstim I 刺激器,其位置选择在腹部下方前壁:大致位于髂前上棘水平及距离其内侧3 厘米处。延伸导线通过隧道器传导至前腹壁囊袋。如果 I 期和 II 期手术在同一天进行,则俯卧放置电极,并用 Ioban(3M,圣保罗)覆盖侧切保持无菌环境。重新定位后再取下 Ioban,用 Chloraprep(BD,富兰克林湖)对腹部和侧切口进行预处理。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 7 天口服氯唑西林,青霉素过敏者使用Bactrim。

75名患者中60名接受了标准位置的IPG植入,15名接受了腹部植入。随访时间分别为平均35个月和24个月。患者的人口统计数据见表1。接受标准位置植入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腹部组,身体质量指数(BMI)也较高,两组大多数患者均为女。

腹部组中有更大比例的患者有神经系统疾病诊,并且依赖轮椅。12名患者在初次植入时将IPG放置在腹部前壁,几乎所有这些患者都是因为依赖轮椅,而一名患者的BMI为16 kg/m²,缺乏臀部脂肪。3名患者的IPG从标准位置修复至腹部。其中2名患者因IPG部位出现顽固性疼痛,翻修后疼痛缓解,另1名患者在标准位置植入后因体重显著下降导致不适。

接受两阶段测试的患者比例相似,每个阶段的完成时间相似,但腹部植入的手术时间有增加的趋势。

共有20名患者接受了38次修复手术。其中标准组的翻修手术次数多于腹部组,修复手术的原因包括疼、疗效丧或导线移位。感染率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

研究发现在依赖轮椅或缺乏臀部脂肪的特定患者中,腹部放置植入式骶神经刺激脉冲发生器不会因疼痛进行修复。腹部和标准位置的感染率及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依赖轮椅或缺乏臀部脂肪的患者,腹部IPG放置加上延伸导线可以作为初次或翻修手术的选择,以避免因IPG部位疼痛而导致额外的修复手术。

骶神经调控II期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概率,包括植入部位疼痛、囊袋破溃、刺激器外露等。尤其在体型瘦削,BMI较低的患者中风险更高。对于这类患者可以考虑将刺激器植入在腹部(需要提前准备40cm以上的较长电极),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需要注意的是,腹部植入并不适合所有患者,臀部(电极同侧,臀部外上方,即髂后上棘下方骶骨边缘外侧)植入仍然是标准操作。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亚太尿控学会(PPCS)理事

《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治指南》副主编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编委

发表论文150余篇(SCI论文40余篇)

主编学术专著3部


骶神经调控疗法,是指将电极植入骶神经位置,利用弱电脉冲连续刺激特定的骶神经,影响与调节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及盆底等效应器官的行为,以改善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留、慢性大便失禁等下尿路和肠道功能障碍疾病的症状。该疗法具有微创、可逆、可调等特性。

骶神经调控疗法自1997年获得FDA批准后,已在70余个国家成功开展,造福全球超过400,000名患者。2001年,骶神经调控疗法引入中国,截至目前,已有数千名患者受益于该疗法。

特别说明:本站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医学本身具有探索性和复杂性,上述内容为学术前沿观点和文献解读,仅代表作者本人或者该第三方的内容和观点,与美敦力公司的立场无关,不应被视为对所涉医疗服务和产品的推荐或功效证明。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务必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寻求专业意见。本文使用的相关观点、肖像已获得相应授权。如任何个人或其他媒体、网站欲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授权,并注明转载来源。


SNM专家同行
中国骶神经调节联盟旨在凝聚全国各地具有尿控治疗特色的医院行政管理者、各地开展尿控治疗的专家、长期专注于女性泌尿外科治疗的专家们,协同大家一起探索骶神经调节技术在中国的发展,造福更多病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