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罡:孩子开学,父母需要做点什么

文摘   育儿   2024-08-16 10:42   广东  

爱果会

孩子开学,

父母需要做点什么




本文根据【第194期】会时光整理而成



大家好,我是伍罡,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孩子开学,父母需要做点什么”。这个今天是8月27号,还有几天就开学了,每年到这个时候,父母跟孩子都会有一点小小的焦虑,这是很正常的。焦虑的同时我们也充满了期待,因为新的学年又开始。今年情况相对特殊一点,因为受疫情影响,暑假比较短。


这个专题其实我们也不止一次讲过了,而且分各种主题,在各种时期都讲过。但是形式随时在变化,孩子们也随时在变化,所以同样的主题我们要常讲常新,还要与时俱进。


就像我和陈老师过几天要去北京,要再去北京一次送女儿开学。


其实去年已经送过女儿一次,就以为大学这四年之内,她的大学生活之内我们不用再去送她了,我们可能会去看她顺路跟她见见面,但不会再刻意的去送她开学了。


可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学生们半年都没有上学,而且他们走的时候比较仓促,所以他们的宿舍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样子,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另外一方面,因为疫情还没有结束,学校也会有很多新的调整和变化,比如说门禁非常严格,可能会封闭管理,轻易都不能出来。


所以在这个时候,新学期的开学就跟过去的新学期开学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都没办法预测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家长在有时间有精力的情况去送一下,帮助孩子出出主意打打下手儿,他们可能会更容易适应一些学校。


因为疫情临时的管理措施和变化,形势的变化会带来一些新的东西,我们也想去观察一下,可能也对我们的心理咨询工作会有一些帮助,可以提供一些素材。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把孩子的这次九月份的开学看得重一些,看做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这样我们才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最重要的不是所谓的让孩子收心,不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而是要让孩子能够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喜欢老师,才能进一步的喜欢学习。


对第一次进入新环境的孩子,比如说小一的,初一的,高一的孩子,父母要格外的用点心。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父母最好不要外出,也不要安排太紧的工作,这是一个节点,要把孩子上学看的重要一点。


孩子在刚刚上初一或者高一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遇到一些困难,如果这个时候没处理好,很多孩子就会卡在这里会出一些问题,所以要特别的注意一点。


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说“哎呀,我们自己当年都是一个人去的,哪有这么多事情”,但是与时俱进,时代不一样,孩子不一样,方法也应该不一样,要与时俱进。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

对小学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我们就简称小一的孩子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台阶,这个对孩子如此,对父母也是一样的。



重要的不是上哪个学校,而是上学这件事。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孩子的成长的标志,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个奖励。


用陈老师的话来说,“在人生重要的时刻一定要有仪式感”,孩子上小一,我们一定要强调仪式感。


对小一的孩子上学之前,父母一定要好好准备一下,包括带孩子适应一下学校的环境,适应一下路上的交通,适应一下学校的午休,还有看看有没有一起上下学这个同学,还包括情绪上的适应。比如说我们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当年自己上小学一年级的场景,讲讲自己遇到的那些好玩儿的事情,其中出丑的事情一定要讲,这样可以很好的缓解孩子的焦虑。


如果父母有当年的照片,可以找出来和孩子一起回忆一下。


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是回忆,不是吹牛,不是吹你当年如何如何独立、不要父母帮忙、不要父母接送等等,这没有意义。


我们要告诉孩子刚上小学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比如说可以告诉孩子小学班上的同学比幼儿园的同学要多一点,老师可能会招呼不过来,如果孩子你愿意的话,可以主动去给老师帮帮忙;


还有比如说同时下课的时候人会比较多学校的厕所可能不够用,如果要上厕所的话要提前一点,不要憋尿等等。


另外,也可以找一些绘本和孩子一起看一下,建议大家多看一些国外的,因为国内的相对来说说教多一些。


绘本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去帮助孩子处理他们在上学前那些小小的焦虑,让孩子对上学充满期待,也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一点准备。


比如说《小魔怪要上学》、《我上小学了》、《在教室说错了没有关系》、《我准备好上小学一年级了》、《小阿力的大学校》、《天空在脚下》,《等一会儿聪聪》、《安的种子》,《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等等,这些都是快上小一或者刚上小一的孩子可以看看。



父母也可以在家里和孩子玩上学的游戏,比如让孩子扮演老师,父母坐在凳子上扮演学生,弄一块象征性的小黑板,学生可以听小老师讲课,可以举手发言,可以假装要上厕所报告老师等等。


我们在之前讲过游戏的意义,以及提到游戏治疗的核心和理念,就是游戏是缓解孩子焦虑的最好的方式,而且是最有效的方式,最安全的方式。


我们一定要记得这个是游戏,不要在这个过程中说教,不要在这个过程中评判。


小一孩子上学的第一天,父母要尽量参与这个过程。


比如站在校门口带着欣赏的眼光甚至是喜悦的泪光,看着自己的孩子走进校门的背影。


有的学校可能会有些活动,家长也可以拉着孩子的手一起走进校门,可能这种感觉就像若干年以后你出席你孩子的婚礼的感觉。


我现在还记得当年我女儿这个上学的第一天的场景,当时我都没在深圳工作,但是我特意赶回来去参加了这个过程,但是她是自己走进去。


真的是百感交集,看着孩子从抱在怀里到现在能够背着书包上学,那个感觉非常的难忘,可惜当时也没那有拍照纪念的意识,拍照也不方便。


在这个时候,要让孩子感觉到“我长大了,爸爸妈妈相信我一定能比过去,比小的时候更有能力”。


第一天放学以后,如果父母在家,那你就要像欢迎凯旋的勇士一样欢迎你的孩子回到家,因为对孩子来说这第一天真的是不容易。




妈妈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神态,和孩子聊一聊。如果孩子不说他不开心的事情你可以不问,但是如果孩子主动说自己遇到了哪些不开心的事情,我们做父母的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好好的倾听,而不要随意的评判。


孩子只是可能想宣泄一下,并不是说找你讨要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孩子慢慢适应了就好了。


现在各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私立学校可能相对的宽松一点,每个班的孩子少一点,老师可能招呼的会周到一点;可能有的公立学校的老师已经意识到适应环境的重要性,他们会刻意的在这个时候多下工夫,从孩子的角度去做很多的事情。


比如有的学校会请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帮助小一的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因为对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有一个比他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来带着他跟他讲一些规则,比年龄比他大很多的老师,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


还有的学校会邀请家长做义工,进到学校里来帮助老师。有的孩子可能看见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学校里面活动,心里会踏实很多,这些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啊,有些传统点的公办学校,他们秉持着一个思路,就是开学就是要给这些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立规矩,灭一灭他们的威风,收一收他们的心,让他们这个知道上了小学从此生活就不一样,不能再像幼儿园那样随意淘气。


如果孩子刚好上这样的学校,那做父母的我们就要提前的准备好,孩子可能会因为这样的方式带来一些压力,那么学校的东西没办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疏导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尽快适应环境。


孩子每天积累下来负性情绪,回到家里以后我们做父母的能够及时疏导及时给她回应,让孩子自己慢慢扛过这个时期,很快就会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刚上初一的孩子

初一的孩子和小一的孩子相比,他们多了很多青春期的特点,比如说孩子不太愿意和父母谈太多自己的想法,虽然他们其实心里也非常需要父母的帮助,但是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不会主动的发出求助的信号,这是我们的父母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我们不建议安排初一的孩子住校。


因为初中处在青春期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注。


时代不一样,对现在初一的孩子来说,住校是一个挺难适应的过程,特别是从小就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家庭条件也挺好的孩子,我们经常说时代不一样,其中有一点就是生活条件不一样,比如说很多父母自己当年上学的时候,家里的住宿条件可能还不如学校,所以到了学校以后感觉的比家里好多了。


但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大部分孩子在家里都有独立的房间,都有很干净卫生的洗手间,都有父母做的可口的饭菜等等,正常情况下学校条件都不如城市生活的孩子的生活环境。


另外,孩子需要适应另外一个密集的环境,通常住在家里只有自己一个孩子,可学校一个宿舍可能有4-8个孩子。让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彼此的生活习惯、世界观会有很多冲突,生活也不方便,比如说只有一个洗手间,冲凉、上厕所、洗漱都是会遇到一些困难的。


宿管老师可能有的会蛮体谅孩子的,有的可能会相对严肃一点,苛刻一点,那么这些困难在孩子遇到新环境的时候,对有的孩子来说会被放大。所以我们不建议初中的孩子住校,这个阶段的孩子本身就是在处理青春期的很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要应对突然增加的学业压力,那在这个时候住宿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压力。


不住校的孩子每天回家就能见到父母,可以及时疏导宣泄,如果住校的话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但是有些学校如果明明规定必须要住校的情况下,父母一定要对住校的孩子多一些关心,比如说周三去看看给孩子带点水果,孩子会觉得我被惦记着,那么孩子可能更容易适应这样的环境。这是我们给大家的一点建议。



第二,大家不要过分迷恋名校


初中阶段名校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而名校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因为名校的人都自视颇高,就会觉得不符合他们管理规定的孩子一定程度上配不上他们的学校。


我遇到过一个孩子,他上了一个所谓的名校初中,刚上学的时候孩子可能晚上没睡好就趴在后面打瞌睡,老师就训斥孩子,让孩子觉得好像老师给他传递的信息是你配不上我们这个有名的学校。这是我们特别提醒大家的,越是名校越要多留意点。


第三,对于排名及分班不要太焦虑


很多初中学校可能会在开学之后进行考试排名或者分班,这些时候大家不要太焦虑,也不要太在意。因为应试教育就是这样一个套路。


一次考试甚至一年的考试,两年的考试都代表不了什么,最重要的是孩子喜欢学校喜欢学习。


以前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以后成绩好,以前成绩相对差一点的孩子也可能一样考上很好的大学。


人生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没必要过于纠缠刚上初一的考试和排名,特别是在孩子遇到一个新环境有压力的情况下。


如果我们过分在乎考试和排名,就会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不必要的压力会影响到孩子适应中学生活的节奏,得不偿失。


第四,手机和游戏也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到了初中,基本孩子都会配备手机,而且他们跟手机的关系也会变得非常的紧密,那我们做父母的这个时候一定要理解,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手机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是跟手机是像连体婴儿一样,你已经没有办法完全分开。


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孩子跟手机的关系、家长跟手机的关系,不要用过分强硬的方式。


首先一定要重新理解手机和孩子关系,要允许孩子有这么一个过程,一定要相信孩子,一定要相信自己。学校可能会有很多管理措施,比如说不能带手机,父母要跟孩子讲清楚,尽量站在孩子这一边。



刚上高一的孩子

很多孩子上到高中以后会发现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不管是上理想的学校还是退而求其次选择的学校,很多孩子到一个新的学校都会感到有落差。


特别是考试不太理想没有去到理想的学校,他们会非常的沮丧。



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没有应对好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差错。


我们反复强调更重要的是孩子自身而不是学校,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其实越来越小,很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教师都在与时俱进,未来会越来越好。


假如你的孩子没有上到理想的高中,做父母的一定要挺身而出,要给孩子减压,而不是加压。相信你的孩子如果是金子一定会发光,在哪个学校都会发光。


高中的孩子,他们会面临这些普遍的情况。


第一,基本上都住校。

高中的孩子都住校,那么高中跟初中是有差别的,高中的孩子住校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孩子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他们需要接触到更多的社会关系,需要在这些过程中学习社会交往,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家庭。所以初中住校是弊大于利,高中住校是利大于弊,这个区别在于孩子的年龄的变化。


第二,有些学校的管理制度非常的严格,有的孩子不太适应这样的管理制度。


第三,高中学业的压力会比较大,科目变多,难度变大。孩子这个时候也会有很多的变化,比如会讲究穿戴和电子用品。我们不赞成孩子去攀比这些,但如果家庭条件许可的话,也要照顾到孩子的这些需求,不要让孩子跟同龄的孩子相比差距太大,这些东西有时候会影响到孩子在同龄人中间的自我身份认同。


第四,高中阶段,虽然孩子不太愿意搭理父母,但是父母要死皮赖脸贴上去,要主动多跟孩子聊聊除了学习考试以外的生活,一起散散步运动一下,一起去餐厅吃饭等等。


第五,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家长可以主动接送孩子。因为在接送过程中,我们在路上也可以聊聊天说说话,可以看看《亲子如茶,泡才出味》这篇文章。我们这个时候要保持跟孩子连接,加强情感连接。


第六,主动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其实初中小学都需要,高中更需要一点。



当然还有很多孩子不是第一次进到新环境,比如说小学二至六年级、初二初三、高二高三的孩子,他们还在原来那个环境,但是也要注意孩子们开学以后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比如说是不是换了老师,好朋友是不是转学了等等,因为这些变化也会带来孩子的其他方面的变化。



以上内容汇总一下,孩子们刚开学,我们到底要做点什么?


其实刚开学做的和平常做的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刚开学的时候会更重要一点。


因为孩子们去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们最重要的是在学校里面,在老师眼里,在同学眼里形成一个自己喜欢的自我身份认同,简单说就是孩子们要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一般自我身份认同的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个是学业自我,就是他的自我学习情况。


第二个是社会自我。在这个学校的社会环境中,我是不是受人喜欢的,我的同学会怎么看我,他们愿不愿意跟我交往。很多孩子现在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这个自我身份认同也非常重要。


第三个是情绪自我。孩子到了青春期,尤其到了青春期以后,情绪波动比较大,有时候他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有时候他情绪上面的认知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认知,比如说孩子可能一次考砸了,他会觉得自己实在太糟糕了,永远都学不好,那这一刻他对自己的认知和真实的自我是有一个差别的,这个就叫情绪自我。


第四个是身体自我,就是对自己的相貌、性格、身体能力等的看法。


第五部分就是虚拟自我。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不少孩子迷恋网络,其实更多地是在网络中去满足虚拟自我的需要,比如说有的孩子在线上开网店卖自己设计的明信片,有的孩子是美妆博主,在网上交流化妆,也有很多的粉丝。有很多孩子开了抖音、微博快手等社交平台账号。很多的家长不太理解孩子折腾这些东西到底在干什么,其实就是想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欢,这种满足比单单学习好要充分的多。


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只把学习搞好满足不了这些自我身份认同的其他部分,孩子没办法形成一个自己喜欢的好的自我身份认同,所以很多考试成绩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其实在集体中并不太受欢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孩子需要一个不断更新的不断调整的不断完善的自己喜欢的自我身份认同,如果我们把这个要害抓住了以后,我们就会更好地理解孩子,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环境。


另外提醒大家,8月底了,家长们就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有没有完成假期作业这个点上。能不补就尽量不要补了,如果老师非要补,家长就帮孩子应对一下,如果实在应对不来,就跟孩子一起完成,把它当作一个好玩的事情,不要当作一个打击孩子的好机会。在这个刚开学的这个节点上,最重要的是孩子适应环境平稳的过渡,尽快进入到他们熟悉的、喜欢的好的状态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父母要去记录,要去感受孩子成长的故事,用这些故事给孩子的成长经历和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历来赋予意义。一个是孩子的成长经历,一个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历


我们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给这两段经历同时赋予意义,让孩子和父母在这些故事中都找到彼此喜欢的自我身份认同,这就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人生故事。


相关课程推荐


《你不知道的家庭关系》第五期 


八月早鸟价特惠中,扫码报名




/添加爱果助手

/咨询相关课程

爱果父母成长学苑
关爱孩子的成长,成为超越的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