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罡:青春期男孩与“不良少年”来往密切怎么办?

文摘   文学   2024-08-09 09:00   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本文根据2016年12月8日[第16期]会时光线上分享




背景资料:


有位妈妈在“爱果会”社群中提了一个问题,她的青春期的儿子以前很听话,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她和孩子的爸爸也是非常友善的人,但是孩子现在开始和一帮所谓“不良少年”来往密切,有时还会和这些人结伙去“欺负”其他同学,虽然现在还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但是父母非常担心。另外看到媒体上刊登的新闻,更担心自己的孩子和这些“不良少年”在一起,会不会发展到“吸毒”?







伍罡老师的回复:

大家好,我来回答一下这位妈妈的问题。


孩子的青春期,是一个非常让父母操心的年龄段,特别是男孩子,有时候表现出来的东西是父母从来没想到过的,或者是从来没预计到的。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力量比小时候要强大的多,父母经常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担心他会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所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压力会非常大。


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太紧张,先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发育规律,而不是只盯着那些现象。青春期的孩子在这个阶段,要发育的最核心的心理任务是:“我要做一个跟父母不一样的人。”


这是最重要的,顺着这个点就可以找到很多很多的资源。


比如像问题中的这个孩子,他会和很多所谓的坏孩子一起玩,或者说表现的有力量,或者在其他同学面前显示他们是一个团队,等等。我们首先就可以推断提问题的这位妈妈,包括这位孩子的爸爸,都是那种相对比较本分的人,在外人面前表现的比较善良的人,那种不会让别人看着害怕的人。所以孩子就会反其道而行之,这样他才会觉得我和父母是不一样的。



这个跟父母不一样,还包括孩子在青春期这个阶段有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叫青春期的“自我认同”。自我认同就是孩子在这个时候需要认真地想一想,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不是他一时半会儿能想出答案来的,所以他一边想一边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如果他以前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他就要尝试一下“如果我不乖”会怎么样;如果他以前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他就要试一试“学习不好”会怎么样;反过来孩子如果学习不好,他会努力地学习,体验一下“学习好”会怎么样;以前不乖的孩子会尝试一下“很乖很懂事”会怎么样。


孩子在这个阶段要把每个角色都尝试一遍,看看究竟哪一种角色是我觉得舒服的、觉得好的,哪一种角色是别扭的。等这些角色都尝试过以后,再回到原来那个熟悉和舒服的角色,父母有时候会把孩子对新角色的尝试看做他以后都是这个样子了,这是不对的。



孩子在尝试新角色的时候会出现两种状况,有的孩子,比如问题中的这个孩子,会有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好的、不良的东西,或者危险的东西。不同的孩子在适应不同角色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试一试踩一踩就回来了,有的孩子踩一踩就踩进坑里了,从此以后就会变成一个不良的少年,甚至以后会有不好的后果。这个踩坑里出不来和踩一踩试一试,背后的区别在哪里呢?核心的东西就在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上,这个是最重要的。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此时是良好的,之前也一直都是不错的,孩子在青春期试一试知道什么味道就回去了,不会再往前走。如果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不好,孩子会在青春期的时候,通过尝试这些东西获得更多的温暖,就会对这个东西上瘾,朝这个方向一直走,不愿意回来。换个角度说,如果一个家庭是冰冷的,孩子更容易在不良的角色中获得假性的温暖;如果一个家庭是温暖的,孩子就没必要在不良中获得假性的温暖。



这个问题中,妈妈说到孩子会和其他孩子一起去“欺负”同学,这里我们要用到一个名词叫“集体超我”,就是青春期的孩子在和同龄人交往的时候,他的道德标准、行为准则不再和原来妈妈要求的、社会要求的一致,而是和他要参与的团队的成员一致,和团队成员保持一样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和行为标准。具体表现在可能他和那个被欺凌的同学并没有什么矛盾和冲突,甚至可能还是朋友,但是当和他玩的比较好的同学去欺负那个原来是朋友的同学的时候,他也去欺负一下。他并不是真正的想欺负那个同学,而是别人这么做了,他要和别人保持一致,所以他做了同样的事情。


这种集体超我的现象,经常出现在青春期的孩子组成的小团体中,出现在校园暴力甚至青少年犯罪事件中。我们做父母的这个时候脑子一定要清楚,不是我的孩子是个坏孩子,而是他要参与到那个团队中,他希望被别人接纳,希望能和别人保持一致,所以他是违背自己原本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按照“集体超我”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去做了这些事情。我们需要对孩子做一些疏导,但不能硬掰。



总结一下,就是说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有一些行为,包括显示自己有力量,让别人怕自己,都是正常的。他和所谓的不良少年的交往,有时候是想尝试一下那个角色是什么感觉,好不好玩,并不是他以后就一直那样。


还有要强调的核心的东西是家庭关系。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良好的、温暖的,孩子尝一尝就会回头。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好的,或者孩子有了这些情况,父母突然把原来良好的关系转变了,用很生硬的、很暴力的方式去硬掰这个孩子的行为,反而会让孩子向他本来不想走的那条路上走。


最后说一点,问题中的妈妈反复提到吸毒这个词,其实我们心理学上有个可能让大家听起来不太舒服的做法:你越担忧的东西就是你越希望的东西。所以父母不要去强化这个概念,你要相信如果爸爸妈妈都是“良民”,你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不会那么渴望地去做一个坏孩子。不要刻意的强化“吸毒”这两个字,对一个孩子来说,对某些事情有一点点好奇心,但还远远没到那个程度,我们不要有意地用这些词去吓唬他、威胁他,如果激起他逆反的心理,反而得不偿失了。





 - END - 

文字:伍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加入爱果会

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目前爱果会体验季卡活动进行中

添加客服私信了解~

爱果父母成长学苑
关爱孩子的成长,成为超越的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