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邃禅师小考
解读钦山,就不得不研究钦山寺开山祖师文邃禅师。
▲文邃禅师塑像
文邃禅师生平:文邃禅师,福建福州人,俗姓族,名莫穷。少年时曾依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百丈禅师之法嗣)受业,后为佛教曹洞宗创始人洞山良价禅师之法嗣。二十七岁时(唐大中五年,851年),前住湖南澧州钦山开法,在钦山弘法36年。文邃禅师圆寂的时间不详,但在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还经常被当时割据湖南楚王马殷请到府衙内说法(见元·熙仲集《历朝释氏资鉴》卷第八记载)。文邃禅师享年至少在85岁以上。由此可以推得文邃师应该出生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圆寂于后梁开平年间(909或之后)。
文邃禅师的嗣法弟子:据《景德传灯录》和《传法正宗记》记载,文邃禅师的嗣法弟子有洪州上蓝院自古禅师,澧州、朗州节度使雷满2人,但未留下机缘语录。寺后雷峰山、山腰雷公亭和山下雷满池皆因雷满而名。
▲雷满池(钦山寺东侧)
雷满,武陵人。幼骁勇,里人推为帅,唐昭宗以澧、朗为武贞军,授满节度使。尝引沅水堑其城,上为长桥,不可攻之计。 关于“雷满池”的传说,据应国斌所编《常德历代名人》一书中载:雷满习水性,常凿深池于府中。有客人来,在池上设宴,指着水对客人说:“蛟龙水怪皆窟于此,盖水府也。”酒酣,雷满取座上器具抛掷水中,自己脱掉衣服跳入水中拾取器具,戏嬉水上。雷满和佛教有较深缘分,《景德传灯录》和《传法正宗记》都将其列为澧州钦山文邃禅师法嗣,谓为大鉴下第七世。可见,雷满对于钦山初建襄助居功至伟。
二、文邃禅师的佛教典故
史籍关于文邃禅师的公案语录很多,今择录几则。
钦山文邃禅师悟道因缘
文邃禅师在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受业时,当时岩头全奯(huo)、雪峰义存禅师亦在大慈座下参学。岩头和雪峰通过观察文邃禅师的言谈举止,知道他是个法器,于是便经常带着他游方参学。当时,岩头和雪峰均已开悟,并获德山禅师的印记。而文邃禅师则因为因缘不契,虽屡蒙德山禅师激扬启发,却仍然疑滞未悟。
一日,文邃禅师问德山(宣鉴)禅师:“天皇(天皇寺道悟)也恁么道,龙潭(龙潭寺崇信)也恁么道,未审和尚作么生道?”德山禅师道:“汝试举天皇、龙潭道底看。”文邃禅师刚要上前说话,德山禅师举起拄杖便打。德山禅师这一拄杖打重了,文邃禅师被送进了延寿堂养伤。文邃禅师很委屈地说道:“是则是,打我太煞(太过、太狠)!”岩头和尚道:“汝恁么道,他后不得道见德山来。”
文邃禅师后来参洞山良价禅师,于言下发解,因而成为他的法嗣。那年,文邃禅师住钦山开法。他曾当众反省自己当年在参洞山良价禅师过程中所犯的过失:
洞山禅师问他:“甚么处来?”
文邃禅师道:“大慈来。”
洞山禅师道:“还见大慈么?”
文邃禅师道:“见。”
洞山禅师问:“色前见,色后见?”
文邃禅师道:“非色前后见。”
洞山禅师一听,便默然不理他。举完此经历之后,文邃禅师感慨道:“离师太早,不尽师意。
不得茶吃
清《五灯会元》卷十三《钦山文邃禅师》师(文邃)与岩头、雪峰过江西,到一茶店吃茶次,师(文邃)曰:“不会转身通气者,不得茶吃。”
头曰:“若恁么我定不得茶吃。”
峰曰:“某甲亦然。”
师曰:“这两个老汉,话头也不识?”
头曰:“甚处去也?”
师曰:“布袋里老鸦,虽活如死。”
头退后曰:“看!看!”
师曰:“ 奯公且置,存公作么生?”
峰以手画一圆相,师曰:“不得不问。”
头呵呵曰:“太远生。”师曰:“有口不得茶吃者多。”
钦山所谓“转身通气”,是指有气息者,即有体有用、运转自如之人,非滞于死寂、落入顽空之辈,也许其间包含着对石头一系的批评,故岩头与雪峰立场一致,针锋相对,表示自己就是要固守宗风,不愿“转身通气”,钦山怪二人不识话头,岩头反唇相讥,问话头向什么处去了,却说不识,钦山则继前话,责二人如布袋里的老鸦,但知枯守本体,不解作用,虽然苟活,却无生气,不能外显。故虽活如死,虽有同无。岩头退后几步,言道“看,看”,是说看我显示神通妙用,莫有眼不识,自盲怪日。钦山至此休战,再勘雪峰,雪峰手画圆相,也是示其作用,然钦山不肯,言“不得不问”,是说果然问出了问题,岩头呵呵大笑,道是离题万里,差得太远了,这一方面是说雪峰,一方面是怪钦山,钦山则道莫怪我多口,有口吃不得茶、不会转身通气者不在少数。
开掌合拳皆是道
某僧问参,禅师竖起拳,曰:“开即成掌,五指参差;如今为拳,必无高下。汝道钦山还通商量也无?”
僧近前,却竖起拳。禅师曰:“你恁麼祇是箇无开合汉”。
僧问:“未审和尚如何接人?”
禅师曰:“我若接人,共汝一般去也”。
僧又问:“特来参师,也须吐露箇消息”
禅师曰:“汝若特来,我须吐露”。
僧曰:“便请”。(请说)禅师便打,僧无语。
禅师曰:“守株待兔,枉用心神”。
梁公曲尺,志公剪刀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文邃)曰:“梁公曲尺,志公剪刀”。
祖师西来意,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自西天来到中土的目的,禅籍中屡见。而文邃师则回答:“梁公曲尺,志公剪刀”。这些公案的要旨是,禅的核心在于启发人们的自觉,达到自悟。禅师或答非所问,指示于当下日常事务中去悟入;或直接予以棒喝,令发问者自省,不要指望他人。(宋·正觉颂古,元·行秀评唱《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卷下“第七十九则·钦山三关”记载:“师云:澧州钦山文邃禅师,常以剪刀星尺针线随身与众裁缝。雪峰常以木桶木杓护布随身为众作饭头。岩头常以把镢随身为众治蔬圃)。这里的“梁公曲尺,志公剪刀”指文邃师会裁缝。“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已成当时佛门传统。
问:“一切诸佛及诸法,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师曰:“常转。”
僧问“未审经中说什么?”师曰:“有疑请问。”
水清月现
师(文邃)与岩头、雪峰煎茶次,见明月彻碗水。师曰:“水清则月现。”岩头(将水置桌下)曰:“水清月不现。”雪峰便放却碗水了,云:“水月在什么处?”
文邃与岩头、雪峰的禅茶对话中,展示了他们不同的禅道见解,体现了水月俱隐、心境双亡的禅宗风格。与《坛经行由品》中记述的“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饮众流
因将江僧(靠近江边的僧人)乞钱,有人问:“乞钱作什么?”云:“掘井钱。”“既是将江,掘井作什么?”无对。师(文邃)代云:“不饮众流”。
按:这则典故可看出文邃禅师的智慧和特立独行的佛学理念。
钦山一镞破三关
文邃禅师弘法一生,其在江湖中最有名之禅话,乃是其“一镞破三关”之公案。
这一天,巨良禅师前来钦山寺参访,他照例给坐在禅床上的文邃禅师礼拜,然后站起来问道:“一镞破三关时如何?”
文邃禅师马上道:“放出关中主看。”
巨良禅师道:“恁么则知过必改。”
文邃禅师道:“更待何时?”
巨良禅师道:“好只箭,放不著所在。”说完后,巨良禅师便往外走去。
文邃禅师马上招呼他道:“且来,阇梨。”([阇梨]梵语音译词“阿阇梨”的简称。佛教指高僧,也泛指僧人。)
巨良禅师听到文邃禅师相招,于是就回过头来。
文邃禅师随即从禅床上跳下来抓住他道:“一镞破三关即且置,试为钦山发箭看。”
巨良禅师刚想争辩,文邃禅师抓起拄杖就打了他七下道:“且听个乱统汉疑三十年。”
一镞破三关本意指单以一箭即射破三道关门。如同一箭一卒能溃灭三军,疾风迅雷般掳获关中之主。钦山文邃禅师的一镞破三关,指的是禅宗中的一种修行境界。这里的“一镞”指的是一箭,而“三关”则是指修行过程中需要突破的三个层次。禅师通过这一箭比喻,强调修行者应该直接领悟佛法,不经过繁琐的阶段,直接达到觉悟的境界。具体来说,禅宗中的“三关”通常指的是初关、重关和牢关,而这里的一镞破三关则是指通过一箭即能突破这三个层次,达到更高的修行境界。一镞破三关者,比喻不立阶次,一超直入,以一言半句即截断一切妄念。药山啸、德山棒,钦山一簇破三关成为禅宗最为著名禅话。
三、钦山寺的法脉传承及文邃之后的历任住持
钦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道场,一花开五叶之曹洞宗源流。启达摩初祖从西竺印度国来东土传教,承二祖慧可到六祖惠能传青原行思,传南岳石头希迁(今湖南衡阳南岳南台寺),传药山惟俨(津市药山寺)云岩晟(株洲醴陵云岩寺),传曹山本寂(广东韶关曹溪南华寺)洞山良价(广东绍关曹溪)由本寂,良价创曹洞宗传钦山又传龙潭崇信(今湖南常德澧县澧阳镇,龙潭寺现已无存,今只有龙潭寺街和龙潭寺公安派出所)传钦山文邃,这在中国佛教《唐高僧卷》和《高僧录》《五灯会元》及史记,州志,县志中均有记载,钦山法系自古以曹洞,临济并传,又接法眼,即成曹洞、临济、法眼三宗并传。
▲祖师殿三祖像:文邃禅师(左),达摩祖师(中),六祖慧能(右)
至唐大中五年(851年),良价禅师法嗣文邃禅师受唐宣宗之命,在澧州钦山峪李家宗祠旁重建钦山寺。
如静禅师,生平事迹不详,为青原系下第八世僧人,鼎州大龙山洪济的法嗣,钦山寺第二世住持。《天圣广灯录》记载了他在钦山寺的机缘语录:“上堂云:‘夫妙音须假妙指,若得妙指,妙音自震。诸上座,且作么生?是妙音,还委悉么?若未委悉,钦山与汝按指去也。’乃拍手一下,便归方丈。僧问:‘祖师未来时如何?’师云:‘上是天,下是地。’进云:‘来后如何?’师云:‘下是地,上是天。’问:‘鱼未成龙时如何?’师云:‘擎头戴角。’进云:‘成龙后如何?’师云:‘江湖踊跃。’”
悟勤禅师,生平事迹不详,为青原系下第十世(云门四世)僧人,鼎州德山惠(慧)远的法嗣,与潭州鹿苑(麓山寺)圭禅师和郴州王氏山普禅师为法兄弟。为钦山寺第三任住持。《建中靖国续灯录》记载了他的法脉世系,但未载机缘语录。据《建中靖国续灯录》记载,他有法嗣1人,为鼎州梁山应圆禅师,留下了机缘语录。
法成禅师(即枯木成,1071~1128),为青原系下第十三世(洞山九世)僧人,天宁芙蓉道楷的法嗣。他先后担任过汝州香山寺,东京净因寺,潭州大沩山密印寺,长沙道林寺、广慧寺,韶州南华宝林寺,镇江焦山寺、普济寺的住持。后继任钦山寺第四任住持。据居简禅师撰《钦山禅院记》记载,法成禅师在钦山寺修建了大殿、法堂等。
继明禅师,生平事迹不详,为青原系下第十三世(云门七世)僧人,东京法云圆通法秀的法嗣,与潭州石霜山居晦等为法兄弟。《建中靖国续灯录》记载了他的法脉世系,但未见机缘语录。他的法兄弟在常德弘法的还有澧州寿圣用旻、鼎州德山仁绘和鼎州德山妙湛。
智因禅师,生平事迹不详,为南岳系下第十三世(临济九世,杨岐二世)僧人,杨岐方会的法嗣,与海会白云守端、金陵保宁仁勇、潭州石霜守孙等人为法兄弟。系钦山寺第五任住持。《建中靖国续灯录》记载了他的机缘语录:“问:'如何是道?’师云:'步步踏着。’僧曰:'如何是道中人?’师云:'眼眼相觑。’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锦绣银香囊。’僧曰:'客来如何祗待?’师云:'硬餬饼,烂䬪饦。’僧曰:'佛法事如何?’师云:'人情浓厚道情微。’”
普初禅师,生平事迹不详,为南岳系下第十五世(临济十一世,黄龙四世)僧人,澧州夹山晓纯的法嗣。系钦山寺第六任住持。《建中靖国续灯录》记载了他出任住持时的第一次开堂法语:“上堂,良久云:'举扬宗旨,上祝皇基,伏愿祥云与景星俱现,醴泉与甘露双呈。君乃尧、舜之君,俗乃成、康之俗,使林下野夫不觉成太平曲。且作么生是太平曲?无为而为,神而化之,洒德雨以霶霈,鼓仁风而雍熙。民如野鹿,上如标枝。十八子知不知?哩哩啰逻罗哩。’拍一拍,下座。”普初禅师的法兄弟在澧州弘法的还有澧州洛浦惟昉禅师。
元德禅师,生平事迹不详,为南岳系下第十五世(临济十一世,黄龙四世)僧人,黄龙灵源惟清的法嗣,与潭州上封佛心才、潭州法轮应瑞和潭州法轮守寔为法兄弟。系钦山寺第七任住持。《嘉泰普灯录》记载了他的法脉世系,但未见机缘语录。
慧方禅师,生卒年不详,为南岳系下第十七世(临济十三世,杨岐六世)僧人,鼎州文殊心道的法嗣,龙牙苏嚧智才的法侄,太平佛鉴慧懃的法孙。是钦山寺第八任住持。据《嘉泰普灯录》与《云卧纪谭》记载,禅师为湖南醴陵人,俗家姓许。20岁时依止潭州等觉寺法思禅师出家,七年后得度。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具戒,开始游方。首参谒潭州(长沙)开福寺道宁禅师。次依五祖山法演禅师的法嗣太平佛鉴慧懃,佛鉴禅师指点他往湖北汉阳大别山太平兴国寺参谒自己的法嗣心道禅师,进而成为心道禅师的法嗣,受命管理经藏。后来心道禅师出任鼎州(常德)文殊寺的住持,他又随同前往,被任命为首座。后出任南岳楚安寺的住持,故灯录中称其为“楚安方”。复迁任澧州钦山寺的住持。据居简禅师撰《钦山禅院记》记载,慧方禅师在钦山寺修建了僧堂、藏殿、厨库等,时在南宋高宗绍兴初年(约1131)。《嘉泰普灯录》与《云卧纪谭》还记载了他的许多事迹和机缘语录。他最为著名的偈语是《四威仪》:“山中行,步步踏无生,手把过头杖,轻重不多争。山中住,生死全无路,地狱与天堂,总是闲家具。山中坐,松竹大底大,时时起清风,自唱还自和。山中眠,祖佛并齐肩,神通并妙用,尽在枕头边。”此外,宋代僧人法应集、元代僧人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记载了他的39条颂古以及机缘语录。可见,他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僧人。
钦山寺出土了一方清代嘉庆六年(1801)冬月所立的《重修钦山缘由碑》,碑文称,钦山高僧“至宋、元、明,代不乏人。迨至国朝康熙年间,有成燮上人住持几载,又有明民和尚接三十余载,在此圆守。于康熙二十年,澧阳缁素定盟至公邑报慈寺太祖灰如老和尚,后其法嗣树可彻禅师过来到此住持多年。康熙丁卯(1687),属钦山工竣,养疴报慈(公安县),以九月十七日示寂西斋。众以中兴钦山,实师之力,议葬钦山。寿六十有五,腊四十有二。树可(即源彻)作为一位诗僧,最为人称道的却是他为澧州“一叶庵”题的一副嵌字联,上联是:一叶不随流水去,下联是:片云常伴老僧闲,非常优美地表现了一叶庵小巧幽静的特点。
在清代树可彻(源彻,号树可)禅师之后,有塔铭记载的还有建耀和尚、钦山半舫圣和尚、钦山既稿禅师等先后担任钦山寺住持。自灰如亮祖所传辈派十六字“济源浩瀚,觉性成圆,海运法光,朝宗百谷”在钦山寺都有传承。
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