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印象
文/图 张业军
车行4个多小时直抵崇阳,崇阳在咸宁之南,40多万人的县城远不及澧县市井之热闹,崇阳地处环山,山势陡峭多险,车行目的地是距县城十里远的浪口古镇,古镇名气不大。用过午餐,未及小憩,便乘缆车直登古镇山巅,山顶木屋几间,屋里墙上全是宣传党建之史,好一个红色教育基地。朝东南极目,有一座当地人称的毛公山,一座酷似毛公头部睡相的山脉耸立天际,毛公头部睡相轮廊清晰毕真,说不清是传说还是会意,远眺此景,令人遐想。山脚下城区楼宇和河流尽收眼底。
浪口古镇以温泉出名,但晚上游客中的钟总请客,一群老乡在县城的一家饭店嘬了一歺,享受崇阳的美味佳肴,大家推杯换盏,错过了泡温泉。
11月13日,车早早出发,奔赴王世杰故居,王乃国民党时期外交部长、教育部长、第一任武大校长,王少时聪慧,天资过人,十一岁时骑驴到汉口求学,后留学英法,学贯中西,回国后任教北大,1922年与李大钊创办《中国同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筹办创建武汉大学并任首届校长。王深受蒋介石重用,1945年重庆谈判王是蒋政府阵营的核心成员,1949年随蒋到台,任台湾地区行政负责人办公室主任,相当于政府秘书长。王履历深厚,著作颇丰,不像那些反共急先锋那样出名。王从小家教严格,王氏家族优良家风传承,其先祖追溯到明洪武时期的三世祖、四世祖均是朝中高官,深受皇恩浩荡,王氏家族数百年来出过不少进土举人,正因为家风清正、又秉承天赋,加上个人努力,王终成大器。王育二子二女,子女皆留美博士,据王的大女儿王秋华回忆,尽管父亲是国民党高官,在南京住着洋楼,但对子女要求甚严,从不搞特殊,粗茶淡饭饴如平民,个个自律自进,这一点别于很多国民党高官子弟。
我们这代人从小在骂"蒋该死”"刮民党”的口号中长大,但随时间流逝,历史的拂尘渐自散去,也会发现国民党阵营中不乏正直清廉高杰之士,王世杰便是其中一位。
离开故居,又参观了大市渡槽,渡槽全由石条砌成,没用一根钢筋,近180米长,40米高,全由肩挑手扛垒土建成,类似于河北赵州桥,可想当时之艰,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杰作,也只有在那个人定胜天的年代才有如此奇迹。我和几个胆大的麻起胆子走在渡槽上,头一阵眩晕,脚底下发软,体验了一回心惊胆战的感觉。
在返程中参观了通城县的古瑶村,据说此村是所有瑶民的精神家园,广场上巨大的一对牛角和圆锣图腾给人以震撼,此村深匿山谷,山溪幽深,溪泉清洌,真是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崇阳之景虽不是特诱人。但此行收获满满,认识了同龄人钟总,一个出身卑微、老梦溪街上的毛头小子,从小胸怀梦想,有着经商天才,几十年之锤炼,终于梦想成真。你12岁有过想戴手表吗?钟总不仅想过,他自制木箱,街上放电影时背着木箱卖冰棒,一支赚半分钱积攒了75元买了一只海鸥手表。你15岁时想过有一辆摩托车吗?钟总不仅想过,还利用课余连续半年独自一人夜里在田里扳砖,并想方设法建窑烧砖卖砖赚了1千5百元买来崭新的”红鸡公”,一辆红色的嘉陵摩托车,上世纪七十年代赚钱可是稀奇事啊,他那时可还是个读初中的孩子啊!尔后,20岁时钟总就买了小汽车,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几人能有小车。钟总他没读什么大学,但他读懂了社会大学,经历社会的干锤百炼,在商海中沉浮,搏击市场,炼出桶桶真金白银,实现了财富自由,其公司开到海口杭州,成了真正的黄金一族,听钟总海侃,胜读十本书。
崇阳之行,留给人久久的回忆。
(作者系 津市教育局退休干部)
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