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 63 个必背考点知识梳理总结
一、大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相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2)读大数时,先分级,再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亿级和万级的读法与个级类似,读完后分别加上 “亿” 字和 “万” 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 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零。
(3)写大数时,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快照 0。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
(4)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公顷,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
(5)边长是 1 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千米,1 平方千米 = 1000000 平方米 = 100 公顷。
三、角的度量
(6)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线段有固定长度。
(7)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通常用符号 “∠” 来表示。
(8)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量角器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1 度的角,记作 1°。
(9)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10)锐角是大于 0° 小于 90° 的角;直角是等于 90° 的角;钝角是大于 90° 小于 180° 的角;平角是等于 180° 的角;周角是等于 360° 的角。1 周角 = 2 平角 = 4 直角。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
(11)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12)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可以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位添上几个 0。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3)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14)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15)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是平行的,两腰不平行。
(16)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直角梯形有两个直角。
(17)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是两底之间的距离,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19)试商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2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这是商不变的规律。
七、条形统计图
(2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直观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纵轴和横轴;(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大小确定单位长度,并画上刻度;(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八、数学广角 —— 优化
(23)沏茶问题:合理安排时间,明确做事的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以达到最省时的目的。例如,想要沏茶,洗水壶要 1 分钟,烧开水要 10 分钟,洗茶杯要 2 分钟,拿茶叶要 1 分钟,那么先洗水壶 1 分钟,接着烧开水 10 分钟(在烧开水的同时洗茶杯、拿茶叶),总共只需 11 分钟。
(24)烙饼问题:当饼的数量是双数时,两张两张地烙最省时;当饼的数量是单数时,先两张两张地烙,最后剩下三张,采用交替烙的方法最省时。比如,有 3 张饼,正面记为 A,反面记为 B,先烙 A1、B1,再烙 A2、C1,最后烙 B2、C2,每次烙 2 分钟,共需 6 分钟。
(25)田忌赛马问题:在比赛或竞争中,了解双方的情况,合理安排策略,以弱胜强。比如,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都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跑得快,但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一局;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赢两局,最终以 2:1 获胜。
九、综合拓展
(26)数的改写:把整万数改写成用 “万” 作单位的数,去掉个级的 4 个 0,再加上 “万” 字;把整亿数改写成用 “亿” 作单位的数,去掉个级和万级的 8 个 0,再加上 “亿” 字。例如,50000 = 5 万,1200000000 = 12 亿。
(27)求近似数:通常采用 “四舍五入” 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要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小于 5 舍去,大于或等于 5 向万位进 1;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千万位上的数小于 5 舍去,大于或等于 5 向亿位进 1。例如,123456 ≈ 12 万(千位是 3,舍去),1289000000 ≈ 13 亿(千万位是 8,进 1)。
(28)计算器的使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开方等简单运算。如计算 123 + 456,依次按下 1、2、3、+、4、5、6、=,即可得出结果 579。
(29)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等。如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用字母表示路程 s、速度 v、时间 t 的关系为 s = vt。
(30)乘法分配律的拓展:(a + b)×c = a×c + b×c,不仅适用于整数乘法,也适用于小数、分数乘法。例如,(2.5 + 3.5)×4 = 2.5×4 + 3.5×4 = 20。
(31)角的分类拓展:优角是大于 180° 小于 360° 的角;劣角是大于 0° 小于 180° 的角,其中锐角、直角、钝角都属于劣角。
(32)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具备平行四边形的所有特征,且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条边相等。
(33)梯形与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关系: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是特殊的梯形,它们都满足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定义,且等腰梯形两腰相等、底角相等,直角梯形有两个直角。
(34)除法运算中的余数问题: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且被除数 = 商 × 除数 + 余数。利用这个关系可以进行除法的验算。例如,17 ÷ 5 = 3……2,验算:3×5 + 2 = 17。
(35)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位数:最小的三位数 100 乘最小的两位数 10,积是 1000,是四位数;最大的三位数 999 乘最大的两位数 99,积是 99801,是五位数,所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36)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例如,2×3 = 6,若 2 不变,3 扩大 2 倍变为 6,则积变为 2×6 = 12,也扩大 2 倍。
(37)商与除数、被除数的关系: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缩小几倍;除数缩小几倍,商扩大几倍。例如,12 ÷ 3 = 4,若除数 3 扩大 2 倍变为 6,则商变为 12 ÷ 6 = 2,缩小 2 倍。
(38)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到对边引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同边上的高长度可能不同。
(39)梯形的高:梯形也有无数条高,因为两底是平行的,从上底的任意一点到下底引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都是梯形的高,且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
(40)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大的数大,若最高位相同,依次比较下一位。例如,1234 > 999,因为 1234 是四位数,999 是三位数;1234 和 1224,最高位相同,比较第二位,3 > 2,所以 1234 > 1224。
(41)时钟问题:分针每走一圈(60 分钟),时针走一大格(1 小时),即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 12 倍。例如,3 点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 90°,再过 15 分钟,分针走了 15 分钟,时针走了 15÷60×30 = 7.5°,此时夹角为 90 - (60 - 15)×6 - 7.5 = 7.5°。
(42)路程问题:路程 = 速度 × 时间,速度 = 路程 ÷ 时间,时间 = 路程 ÷ 速度。这三个公式相互关联,在解决行程问题时经常用到。例如,一辆车以 60 千米 / 小时的速度行驶 3 小时,行驶的路程为 60×3 = 180 千米。
(43)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况。两端都栽时,棵数 = 间隔数 + 1;两端都不栽时,棵数 = 间隔数 - 1;一端栽一端不栽时,棵数 = 间隔数。例如,在一条 100 米长的路的一侧每隔 5 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则棵数 = 100÷5 + 1 = 21 棵。
(44)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假设法、列表法等方法解决。假设法:假设全是鸡(或兔),算出脚的总数,与实际脚的总数比较,求出兔(或鸡)的数量。例如,鸡兔同笼,头共 20 个,脚共 60 只,假设全是鸡,则脚有 20×2 = 40 只,比实际少 60 - 40 = 20 只,每把一只兔当成鸡少算 2 只脚,所以兔有 20÷2 = 10 只,鸡有 20 - 10 = 10 只。
(45)年龄问题:两人的年龄差始终不变,年龄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增加。例如,爸爸今年 35 岁,儿子今年 10 岁,年龄差为 35 - 10 = 25 岁,5 年后,爸爸 40 岁,儿子 15 岁,年龄差还是 25 岁,年龄和变为 40 + 15 = 55 岁。
(46)盈亏问题: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根据盈亏情况求物品数量或人数。例如,把一些苹果平均分给小朋友,每人分 3 个,多 2 个;每人分 4 个,少 3 个。设小朋友有 x 人,则 3x + 2 = 4x - 3,解得 x = 5,苹果有 3×5 + 2 = 17 个。
(47)方阵问题:方阵的行数和列数相等,方阵的总人数 = 行数 × 列数。例如,一个方阵有 5 行 5 列,总人数 = 5×5 = 25 人。方阵最外层人数 = (行数 - 1)×4 或(列数 - 1)×4。如上述方阵最外层人数 = (5 - 1)×4 = 16 人。
(48)容斥问题:涉及多个集合的交叉情况,用容斥原理解决。例如,一个班有 30 名学生,喜欢语文的有 20 名,喜欢数学的有 25 名,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有 15 名,那么只喜欢语文的有 20 - 15 = 5 名,只喜欢数学的有 25 - 15 = 10 名,喜欢语文或数学的有 20 + 25 - 15 = 30 名。
(49)找规律:在数列、图形等方面寻找规律,预测下一个或下几个元素。例如,数列 1,3,5,7,… 是奇数数列,下一个数是 9;图形规律如三角形依次增加一个,下一组图形应该是 4 个三角形。
(50)平均数问题:平均数 = 总数 ÷ 份数,总数 = 平均数 × 份数,份数 = 总数 ÷ 平均数。例如,一组数 2,4,6,8,10,平均数为 (2 + 4 + 6 + 8 + 10)÷5 = 6,总数为 6×5 = 30,份数为 30÷6 = 5。
(51)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可以用公式:大数 = (和 + 差)÷2,小数 = (和 - 差)÷2。例如,两数之和为 15,两数之差为 3,则大数 = (15 + 3)÷2 = 9,小数 = (15 - 3)÷2 = 6。
(52)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例如,两数之和为 18,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2 倍,设较小的数为 x,则较大的数为 2x,x + 2x = 18,解得 x = 6,2x = 12。
(53)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以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例如,两数之差为 6,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3 倍,设较小的数为 x,则较大的数为 3x,3x - x = 6,解得 x = 3,3x = 9。
(54)百分数问题: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例如,25% 表示 25 是 100 的百分之二十五。在计算百分数时,如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例如,100 的 25% 是 100×0.25 = 25;已知一个数的 25% 是 25,这个数是 25÷0.25 = 100。
(55)折扣问题:折扣是指商品按原价的几折出售。例如,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0.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