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早聪明?还是说话晚聪明?答案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在小区里公园玩,遇到了几个熟悉的宝妈也带着娃在公园里玩,其中有玲玲妈妈和浩浩妈妈。这时,不到一岁的玲玲在妈妈的怀里开心地跟着妈妈哼着儿歌,看到我和女儿走过来,兴奋地喊着:“姐姐,姐姐!”浩浩妈看到这情景,羡慕地对玲玲妈说:“你家宝贝真聪明,这么早会说话,你看我家浩浩,快两岁了还不会说!”
阵营一:聪明的孩子说话早,说话早智商就高阵营二:“贵人语迟”,晚开口的都是天才
相信不少家长都好奇:孩子说话早聪明?还是说话晚聪明?今天小书虫妈妈和大家来聊聊。小书虫妈妈咨询了多名儿科医生,他们认为孩子聪明不聪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教育、环境、孕期等。首先,遗传约占40%,研究发现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会相对的比较高,但这不是绝对的。其次,孩子的后天教育和生长环境、饮食、身体锻炼、睡眠等等各个方面,对孩子的发育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有,孕期的营养、胎教和心情也起一定作用。比如孕妇舒畅愉悦的心情、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胎教等等。因此并不能以孩子说话的早晚去定论,孩子的语言能力和以后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直接联系。评判儿童的智力水平既需要横向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只是其中一方面,又需要纵向考虑孩子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孩子未来是否聪明,还得看后天的学习能力。宝宝的语言发育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错过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可能会导致说话少,甚至不说话,医学上这也称作语言发育迟缓。
这会存在一些危害,如沟通交流障碍、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等等,甚至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由于个体的差异,同一年龄段的孩子,语言发育上也会有早有晚。根据《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一书的指导,我总结了0孩子的语言特点,我整理了0~12个月,每个月龄教宝宝说话的具体方法,文章稍微有点长,爸妈们要耐心下去。
3-4月龄的语言能力:
眼神接触和交流
发出“啊-咕”的音
发出“ga ga ga ga”, “ba ba ba ba”, “ma ma ma ma” 或者“da da da da”等元音和辅音组合音。
到了3月龄左右,会把各种东西往嘴里放,通过这些动作练习嘴唇,舌头和下颌动作。
5-7月龄的语言能力:
7个月宝宝的语言能力水平:
●能发出简单音节如“打打”“妈妈”和“爸爸"等。
●能发出da-da、ma -ma等双唇音,但无所指。
●能模仿咳嗽声、舌头咔哒声、咂舌声等。游戏是孩子学习效果最好的方法,爸爸妈妈可以通过玩游戏的形式,引导宝宝学说话。具体详见:①认物和找物游戏
妈妈将3~4种玩具放在宝宝够得着的地方。妈妈说:“给我娃娃,给我小车”等,让宝宝找相应的玩具递给妈妈。如果宝宝还未听明白,或者不知道玩具的名称,妈妈可以把玩具拿给宝宝,告知它的名称,再让宝宝拿给妈妈。以后游戏可以扩展为取物品、取食物等,使宝宝认物范围不断扩大。喜欢听歌曲是孩子的天性,童谣特有节奏的和韵律最适合小宝宝听, 坚持每天给宝宝播放,宝宝吸收得特别快。还可以多给宝宝唱唱歌、讲点小故事、 朗读简单的诗歌,这些形式对提高宝宝的语言接受能力也很有帮助。●能明确地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如da-da或类似的音,但不是有意识地发音。●当宝宝听到“不”或“不动”的声音时,能暂时停一下手里的活动,稍后可能继续做他正在做的事情。●已经能分辨自己的名字,当有人叫宝宝的名字时有反应。●能用手势与人交往,如伸手要人抱,摇头表示不同意等。●能模仿大人发出单音节词。有的宝宝已经会发出双音节词“妈妈”了。妈妈每天和宝宝聊天,发出“爸爸、妈妈、娃娃和拍拍”等音节,让宝宝看着你的口型模仿,发音同时指相应的人和物,或同时做出动作。例如:和宝宝玩娃娃时,说:“ 拍拍娃娃睡觉。”“拿拿”,伸手取东西。再例如:对他说“宝宝在摇小铃铛”,“妈妈正给你换尿布呢”等等。这可以教宝宝在情景中理解语言,妈妈也会养成和宝宝说话的好习惯、给宝宝买一些构图简单、色彩鲜艳、故事情节单一、内容有趣的宝宝画报,在宝宝有兴趣时,指点画册上的图像,一边翻看,一边用清晰、缓慢、准确的语调声情并茂地给他讲故事,同一故事要反复地讲。重复法是增强4~12个月宝宝记忆的好办法,可是,重复的次数要适度,要以宝宝仍有兴趣为准。9个月宝宝语言能力水平
●能无意识地发出类似“妈妈”的音。
●懂得一些词义,建立了一些言语和动作的联系,懂得“不”字的含义。
●能对人或物发音,但发音不一定准确,如发“不”的同时摆手,发“这”、“那"的同时用手指向某东西。给宝宝提供最丰富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要不断对宝宝说话。妈妈和宝宝说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定要面对面和宝宝说话;要与宝宝形容词说那些看得见的东西;要说宝宝感兴趣的东西。和宝宝说具体某种东西时,要用手指给宝宝看,宝宝能理解具体物体;当宝宝说出1~2个单词时,妈妈要抱抱或亲亲宝宝,表示赞扬,使他感到成功的乐趣。②认图、认物,命名游戏
妈妈要教宝宝认识各种玩具,例如:在玩具堆里挑出电话或小鸭子等。但是仅仅指认和说出自己生活中的物品是有限的。这时,可通过教宝宝认图来认识事物,从而增加认识事物的品种。作为认图教材上的图像,要形象真实、准确、色彩鲜艳、图画单一清晰。每天让宝宝只指认几种动物和物品,每天1~2次,每次时间不宜太长。让宝宝留下印象,反复练习,逐渐积累。也可以用多个小动物模型玩具和实物与图像对着辨认。宝宝认识几种图片后,妈妈翻开几张图片,教宝宝从中指出或取出妈妈所指的图片,例如:说小狗在哪里”让宝宝在几张动物图片中,找出小狗来。温馨提示:教宝宝学习,首先教他认识东西的名称,再教东西的用途或特征等,避免宝宝将东西的名称和用途混淆。●听到“爸爸在哪里?”“妈妈在哪里?”能正确地转头找。●当父母说 '欢迎”时他会拍手,说“再见”时,他会挥手。选定几张动物图片,教宝宝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名称。然后告诉他不同动物的叫声,如小猫 “喵喵” 叫。小狗“汪汪”叫,小鸭“嘎嘎”叫等。每当宝宝拣出图片时,让他学动物的叫声。平时不看图片时,也可问宝宝公鸡怎么叫,青蛙怎么叫等。儿歌简单易学,同时也包含了许多信息,可以让宝宝在听儿歌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词语信息。妈妈可以多选用那些带有各种动作的儿歌,这种动作性儿歌传递给宝宝的不仅是语言的韵律与节奏的信息,还让宝宝理解了像“飞”,“拍”等动作的意思,了解各种动物不同的运动、生活方式。让宝宝在学儿歌的过程中学习动作与声音的对应关系,并逐渐领会数字、文字等的含义,让宝宝对语言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能说出任何有实际意义的三个单字,如人、物体的名称或表示动作的词语等,但发音不一定清楚。每天花一些时间给宝宝放一些儿童乐曲,提供一个优美、温和、宁静的音乐环境,提高他对音乐的理解力。儿歌朗朗上口,是宝宝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多给宝宝念一些儿歌,可以激发他对语言的兴趣,提高他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女儿小时候,我还经常和她讲一些有趣的生活故事,例如:自己结合周围环境,自编一些短小动听的小故事,小儿歌等,女儿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能模拟一两句出来。对宝宝来说,妈妈的声音就是天籁之音。
无论做什么,父母都可以随时向宝宝做些解说,帮助他认识各种日常用品,认识各种动作,让宝宝将实物、动作和语言联系起来。妈妈每天要给宝宝讲故事。讲的图书应以画为主,每页上只有2 ~3句简单的话。开始可以反复讲同一本书,让宝宝听熟。有时, 可以一面讲,一面问:“谁来了?带来什么?他们要去哪里?” 等,宝宝会指图回答,说明他听懂了。如果不能回答,妈妈就再讲给他听。逐渐引导宝宝理解故事的内容,激发宝宝说话的兴趣。当宝宝能有意识地叫“爸爸” 、“妈妈”以后,父母要利用各种机会引导他发音,学会用诸如“走”、
“坐”、“拿”等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动作或意思。父母不妨多给宝宝提供接触不同的人、事、物的机会,从而增加生活经验,发展宝宝的认知能力,促进语言的发展,轻松养出聪明的“小话痨”。(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