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和:立意 诗的梁脊——冀利芬诗著《塞土》赏析

文摘   文化   2024-09-20 16:00   北京  


(作者:冀利芬)

点上方音标即可收听本文朗诵音频


立意 诗的梁脊

——冀利芬诗著《塞土》赏析

读者:王占和 诵者:江 川

前些时,左云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郑建国先生,寄来一本《塞土》诗著,该书作者是本县教师冀利芬,笔名希冀。这是我看到的诗人希冀的第二部诗作。悦读数次,总觉得应该写几句话,谈点自己的感想,所以,选择了在写诗时怎样立意的话题,权当赏析《塞土》的心得。

《塞土》共分四辑。第一辑是“每一块石头都有搬不走的地方”;第二辑是“何必把大地误解成跌跌撞撞的天空”;第三辑是“塞上明月塞满明晃晃铁石一样的爱或疼”;第四辑是“一声吆喝惊醒河湾的青石”。这四辑标题里只有第二辑缺少石头,但其诗文里依然是“母亲坐在石头上等我”。可见,诗人希冀与石结缘,写出了石破天惊的诗作。在《塞土》里有故乡的河流,有故乡的山石,有故乡的风花雪月,有目所能及的故乡的一切物象。这些物象悠悠然纵横连贯,升华为意象而诗染纸上。既然为诗,则必定先要立意。在诗文的立意上,确实表达出诗人希冀坚韧不拔的铁石柔肠,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笑对人生的乐观态度。毋容置疑,在写诗立意这一点上看,诗人希冀当属时下诗坛的佼佼者之一。《塞土》收录了208首作品,诗文有长有短,组诗的内容多一些,但未超过三个页面;而有两首短诗,其内容短的叹为观止,或者说是两首出奇的短诗:在《一枚黄叶》里仅有两行十五个字;《把黎明摁进墙里》只有四行十六个字。这种惜墨如金的味道,应证了“山西人抠门”的老话。诗文不在长短,立意深邃,大气豪爽,便是诗作成功的基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左云十里河的涓涓溪流,孕育出诗人希冀笔下千姿百态的诗朵;摩天岭、五路山携手相连,养育出诗人希冀遒劲刚毅的诗风。生于塞上山村,骨子里融进仁者的天赋;长于边关秀水,血脉里流淌着智者的纯情。希冀怀揣苍天赋予的仁者、智者的灵气,行走在故乡的山水间写诗。她写的诗,其立意,大度、豪爽,婉约,皆具黄土坡、打碗碗、摩天岭、五路山的气派。自《塞土》问世,读者好评如潮。大同市作家协会与大同市诗歌研究会,专门主办了希冀新诗集发布暨赏析会,诗坛名家、大腕多有赞美之言,官方媒体与自媒体更不乏点赞之声。本文也赶来凑个人气效应,虽迟到一些时日,却是言而由衷。当然,谈立意,远不是《塞土》的全貌。诸如,诗人希冀写诗的表达技巧,精炼的诗言诗语,条理清晰的诗路诗风,严谨有序的思维形式,均为诗作立意,点亮泱泱灯火,照耀诗者款款前行。篇幅所限,本文只谈一点对诗人希冀,写诗立意的肤浅领悟,如有更多收获,再从立意之外的其他角度说开去。

在此,先来画蛇添个足,那就是家喻户晓的昭君出塞的故事。据说昭君出塞时,曾途经左云西行而去,故乡人至今依然津津乐道。本文说的《塞土》出塞,反响不俗,她落落大方的走出故乡。她不仅仅是西行或东行,不仅仅是南来或北往,而是“风卷塞上石,诗向大地歌”的靓丽蝶变。何以如此放言呢?立意使然。对于一位县城中学的老师而言,写诗填词数十年,若没有青石般的坚韧品格,则是万难坚持下来的;对于一位家庭主妇而言,没有柔肠铁石般的诗心,更是不可能向诗山峰顶冲击的。不经十年寒窗苦,绝对难以写出如此立意高远的佳作。诗人希冀做到了:“我一不小心,就成为了/风流人物”。这句看似轻描淡写,诙谐有趣的诗句,实则凝聚着写诗立意的艰辛,更有或多或少的蓦然回首的自豪,亦有笔锋娴熟的自我认可。如此立意,成就了这位土生土长在白羊大地、十里河畔的诗人;如此立意,托起乡土气息浓厚的《塞土》走出塞土边关;如此立意,演绎出新时代诗歌“出塞”的腾图。这幅“出塞”腾图:有希冀的亲情友情;有映入希冀眼帘的一枝一叶;有十里河微澜波光;有箭楼、摩天岭、五路山的雄姿;更有共和国元帅、将军、士兵“让你泪流满面”的震撼。从这些物象与意象,具象与抽象,逻辑与形象的思维里,“涓涓流出”写诗要素,构筑起《塞土》出塞的诗心、诗意与诗魂,万千诗言,立意为先。

诗人希冀写诗立意,总是不落俗套,信马由缰,千变万化。以无立意成就大立意。她以真情实感写诗择句,以深入理解诗作的具象、物象,而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意象,进而选定立意的不同诗格。如在组诗“总有一些人让你泪流满面”里,诗人不遗余力,用心体悟观察,立意于让“你泪流满面”的那些人的灵魂深处。《雄关漫道》她立意于“红旗啊,照亮边塞的每一寸土地”;《写给赵永旺》她立意于记住“左云的‘黄继光’”,以碑为念,教化后人;《贺龙路居》她立意于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呐喊着“向前!向前!”,尽情高歌当年“红色浪潮”;《致张连印》《致钱七虎》《致杜富国》《致聂海胜》,她则立意于:对信仰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军礼的庄严,对五星红旗的挚爱。同为共和国功臣,在诗人希冀的诗界里,却是色彩斑斓,气势如虹。真可谓:小诗作,大立意;真感情,大写意。

诗人希冀写诗立意,总能撑起诗文的脊梁,搭起诗篇的骨架,贯通诗文的血脉。她善于思定而后动,具有厚积薄发的心态。遇到有趣的物象,她那灵动活跃的思维,便会闪现意象,构成立意的不竭源泉。无论是口占小诗,还是运笔创作,她总是诗如泉涌,挥洒自如。这与她“十年磨诗剑,惊醒五路山”,有着必然的联系。诗者,当以匠心独到为己任,方能成就不朽诗作。为了更好理解立意的窍门,还是举例来说。她写《石头》有三个段落、九句话,外加一句后缀。从这首诗的表象看,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山到河,由大石头到小石子,由排比到拟人,似乎是一种应景之作。读到“家门口的石头属于父亲/种地回来,打赤脚坐下/把脚上的泥土磕落在记忆的梦里”,在常人看来,到此结束足矣。而诗人希冀则用老师们习惯性的批语语气,加了个后缀批注:“每一块石头,都有搬不走的地方”。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此立意,大有惊涛拍岸,石破天惊之感。如《你正春风》的表象,是在捧赞郑建国先生练书法,虽然走过艰辛的路、但如今却小有成就。未曾料到诗人的立意,似乎在告诫郑先生:春天来了,不需扬鞭,自己奋蹄吧!莫负肩上的责任担当呀。紧接着《边塞辽阔起苍风》又讲述了画家成勇先生的不俗成就,而在末了一句:“书尽/大中华一个匹夫的气节”。看看,这就是教师出生的诗人,立意的劲道老道。她对诗作的立意,无拘无束,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程度,读她的诗,逸趣横生,给人以支撑、信任与力量。

诗文立意,诗界有多种多样的表述与定义。古人将其比作“帅”与“兵”的关系。清代学者王夫子在《姜斋诗话》中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散文),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在一首诗中,能够贯通首尾、弥纶群言、统率全篇的,即为:立意。读罢《塞土》有一种拨云见日,清风徐来之感。在诗篇中的立意,既可明示,也可含蓄;既可理性概括,也可感性渲染。立意,必须是鲜明的、突出的。写诗当在具象、物象、意象的交替转圜过程中,不忘诗的脊梁:立意。

诗人,写诗,先立意,再放飞,诗的鸟儿!




作者简介:

希冀(本名:冀利芬),教师,山西大同人。山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校园文学》签约作家。组诗《群山帖》发表于《诗刊》“双子星座”。作品散见《诗刊》《中国校园文学》《中华诗词》《中华辞赋》《诗选刊》《星星诗词》《山西文学》等,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各种文学选本。著有诗集《倾听摩天岭》《塞土》。

(作者:冀利芬)
 【读者简介】
王占和,1956年3月出生,本科毕业。曾就读于雁北地区朔县师范。于1972年1月,由左云县教育系统入伍。1978年入党。在原北京军区24军70师209团服役,提干后,转岗历任多职,退休于原总参谋部。分别就读于石家庄陆军学院,天津交通运输学院,长沙政院,毕业于空军上海政院,参加国防大学政工研讨班学习。五次立三等功。荣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原总参系统优秀党员。出版《形式逻辑》,某部《基层政治工作教程》,曾任某杂志高级编辑,多本书籍编委。系军事统筹学会会员,《统筹学》第一撰稿者,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红色管理专家。现已退休,定居北京东城。凡心一缕,以文会友。

(读者王占和)

文字编辑:江  川

音频制作:黎  子




公众号推荐



长按二维码

关注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文中插图读者提供

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坚持原创文学,朗诵经典美文,聆听美好声音,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