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道:老家的谷子

文摘   文化   2024-09-28 12:41   北京  


点上方音标即可收听本文朗诵音频


老家的谷子

作者:刘云道 朗诵:江 川


金色十月,秋高气爽。置身沧州任丘老家,走进无际大田间,吻遍连天芳草地,喝尽甘甜清泉水,陶醉在丰收的秋色实景中。那大片金黄喜人的谷子,像排列整齐的方阵,垂头弯腰向人们鞠躬致敬;像金色的地毯,铺满了平整的沃野陌边;习习秋风催熟了灌浆的颗粒;负重发黄的秸杆,托举起新一年的金色收成。
谷子是沧州任丘老家耕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老家分别耕种早谷和晚谷。早谷即春天播种的,也叫春谷和稙谷;麦收后播种的叫晚谷。早谷比晚谷生长期相对长些,光合作用时间长,产生的叶绿素多,吃起来口感及营养成分均优于晚谷。根据老家的气候条件,人们大多是小麦成熟收割后再种谷子,这样一年可以收获两季粮食。谷子成熟收获后称谷粒,去皮后叫小米。小米粥的营养价值极高,是妇女坐月子补养身体的必选。小米磨成面、加水搅拌成粥状,摊出的烙子非常好吃,也有叫折饼的,是老家的传统特色食品。小米面蒸的窝头、贴的饼子等食品,吃着筋道,嚼着香甜。

参军前,老家谷子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普遍较低,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亩产也达不到200斤。人们虽然熬过了“瓜菜代”的困难时期,但温饱质量也谈不上有多高,北方农村餐桌上基本以粗粮为主,而且多数谷物产品是带皮吃,大大降低了营养价值和生活质量。多数家庭都把谷子直接磨成谷面吃,由于没有去皮,做出的窝头、饼子等食品难吃难咽,常常吃得满嘴跑糠。上高中时,为减少5华里来回跑的路程,中午常常带饭在学校吃。一般同学都是带上两个谷面或高粱饼子、一块淹萝卜咸菜。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带玉米饼子或窝头。也有少数同学带白面馒头、小米窝头和果子(油条)的。此时的我看到人家吃馒头、小米窝头和油条时,便投去羡慕的眼神,嘴里的谷饼子就更难咽下去了。我的两年高中生活,就是吃着谷面和高粱饼子念完的。

那年,我应届高中毕业参军体检时,1.77米高的个子,体重不足120斤,身体瘦的像棵高粱杆。参军后,吃大米、面粉细粮较多,吃小米、高粱米等粗粮较少。那时,部队供应的小米、高粱米均不是当年产的,可能是在国家战备粮仓库储存时间较长,吃起来没有香甜和粘烀感,做熟后的米粒都沾不到一块,干部战士端着饭碗,一粒一粒地往下㖔咽。所以,那个年代当过兵的人,一提起在部队吃小米和高粱米的日子时,心里就疙疙瘩瘩地打怵。好在后来取消了粗粮供应,部队生活也同全国人民一样,芝麻开花节节高,质量不断提升,各方面生活越来越好。但那艰苦朴实的青春岁月,那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那知难而进的信念情愫,令人记忆犹新,永难忘怀。

随着 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稳定,老家父老乡亲可根据需求把握种植结构,粮食产量年年大丰收,生活水平年年有提高。现在亩产量一季可达1000多斤,两季即达2000多斤。大米、面粉敞开吃,小米、玉米、高粱米调节吃,鸡鸭鱼肉经常吃。有的为了降低血糖,特意粗粮不去皮磨成面,蒸菜团子吃,挺像过去的“忆苦饭”,血糖高患者,用食疗代替了“二甲双胍”和“胰岛素”等药疗。

老家几个月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 农业、农村、农民翻天覆地大变化之斯情斯景,令我十分动容:啊,同一块土地,生长贫穷、也生长富裕。昔日的盐碱滩,今朝的米粮川。过去人们嫌弃的粗粮,成为今天餐桌上的香饽饽,过上小康生活的新农村、新农民,住得宽敞,穿的高档,吃的营养,干的舒畅。老家亲亲的谷子,丰收在望的谷子,垂头奉献的谷子,你将注入父老乡亲储备的粮仓,你将登上父老乡亲生活的大席,你将成为父老乡亲健体的金粮!

作者简介:
刘云道,曾任24集团军工兵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集团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宣传处处长、石家庄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石家庄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燕赵晚报》总编辑、高级编辑,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刘云道)


公众号推荐


长按二维码

关注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文中插图作者提供)



文字编辑:江  川

音频制作:黎  子

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坚持原创文学,朗诵经典美文,聆听美好声音,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