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猎手” 毙敌百名——抗美援朝战争故事之十(上)

文摘   2024-11-08 13:36   北京  


(作者:李廷益 


点上方音标即可收听本文朗诵音频


引  

李廷益是陆军24军土生土长的老兵,从1948年11月入伍,到1983年12月离休,一直在24军战斗、生活、休息。他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郎(溪)广(德)战役、解放长山列岛、福建剿匪、抗美援朝。

李廷益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无论是在职还是离休,他都忠诚于党,热爱事业,履职尽责,不懈奋斗,在平凡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平凡的闪光足迹,先后17次立功,19次被各级表彰为先进离休干部。他一生功勋卓著,为党和人民献出了毕生精力。在他身上闪耀出革命军人共产党人的光辉!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从今天开始陆续摘录李廷益老首长回忆录《足迹》中的部分篇章。让我们一起随着他的笔触回忆过去,不忘历史,弘扬传统,接续前行!


培养“猎手” 毙敌百名

——抗美援朝战争故事之十(上)

作者:李廷益 诵读:江川


部队初上阵地时,敌人依仗其炮火和空中优势,常常在白天大摇大摆地修工事、搬物资,三五成群地在阵地上晒太阳,打扑克,甚至唱歌跳舞,十分猖狂。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制止敌人的行动自由,军党委号召一线部队,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冷枪冷炮杀敌运动和争创"百名狙击手"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挑选射击能手,选择隐蔽有利的地形,根据敌人的活动规律,出其不意,杀伤敌人。在这一活动中,214团八连战士张桃芳在32天的时间里,用436发子弹,毙伤敌人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5月14日晚上,我们政治处的同志正在坑道里看8.75毫米的小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坑道外面开着发电机,小银幕挂在坑道内的当中,大家分成里外两拨,有的看正面,有的看反面。刚看一会儿,李副主任的警卫员小朱来喊我,说是副主任叫我去有事。我跟随他进了副主任住的坑道。组织股陈股长也坐在那里。

李副主任让我坐下,面带笑容地对我说:"李干事,准备交给你一个任务。"我问:"什么任务?"

他说:"人家214团出了个百名狙击手张桃芳,咱们也不能落后啊。经团领导研究,确定选一名射击能手,由你带领,把他培养成百名狙击手。"

我问:"到哪儿打?"

他说:"到6号阵地,那里距敌人最近,更好打些。子弹不限,时间在一个月左右。"

我问:"什么时候去?"他说:"今晚就去。你先准备一下,然后到作训股找蒋股长,具体的事由他向你交代。"我说:"请副主任放心,我保证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不辜负团首长对我的信任。"说完,我起身就走。陈股长把我喊住,说:"小李,一定要胆大心细,注意安全。等完成任务,给射手报请一等功,给你记三等功。"

我胸有成竹地同他开了个玩笑,说:"我这个三等功算是拿定了。"那年我刚二十三岁,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思想单纯,积极求荣,豪无个人生死之忧。凡是派我到前沿执行任务,都十分高兴而激动。

我走出坑道,到我们猫耳洞拿上手枪和洗漱用具,就到正演电影的坑道里去给余良士干事说了这件事。他和全处的同志,像欢送一个英雄出征似的把我送出坑道。大家反复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人们的印象,6号阵地是个最凶险的场所,那是个死人的地方。无数先烈在那里与敌人面对面的搏斗中,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王国泰给我开了句玩笑"你现在去见马克思还为时过早,一定要活着回来。"我说:"放心吧,后会有期。"我们一一握手惜别,各道珍重。

我到作训股坑道,蒋健股长笑嘻嘻地让我坐到手榴弹箱上,先给我介绍了射手,说:"他是二连战士杨岐荣,是在全团挑选出来的射击能手。他善于打轻机枪,就让他带上这挺枪。你们到6号阵地去打,一定要机智勇敢,注意安全不漏掉一个可打的'活靶'。你们只管打,我已给团里炮兵观察所交代了任务,由他们派出值班的负责观察登记,每天向我们报告战果。凡是被搀扶回去的不算,凡是拖回去的就算击毙。"

由团部去6号阵地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近一些,但不安全;另一条是山路,远一点,比较隐蔽安全。蒋股长建议我们走山路。并指派熟悉这条路的通信连战士周南江为我们带路。

我们走出坑道,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小周走在前面,我俩紧随其后。途中经过两道山沟,两座小山。山是光秃秃的,只有些被敌炮打成半截的树桩,看上去像是有人站在那里。我掏出手枪,子弹上膛,随时准备应对敌特的袭击。山坡陡峭,弹坑累累,高一脚低一脚,我和杨岐荣摔倒过好几次。我俩已经累出一身汗,小周还总是催我们快点走,说在路上少呆一秒钟,就多一分安全。

我们要去的6号阵地,位于537.7高地北山,它南高北低,纵长约400米,横宽约60米。其态势突出,三面临敌,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成为敌人的心腹大患。元月上旬,我215团一连接防后,敌人曾以一个连到一个营的兵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不分昼夜,轮番向我多路攻击。一连在我炮火配合下,沉着应战,英勇杀敌,与数倍于我之敌展开了殊死搏斗。在两个多月的激烈战斗中,击退敌人数十次进攻,使敌人弃尸累累。在大量杀伤敌人的同时,我方伤亡也很大,被迫放弃了表面阵地,退居坑道坚守。我们团于3月底与215团换防,一连接替了215团一连的防御阵地。

我们摸黑走了一个多小时,到达448高地一营营部。营长赵益桂、教导员缪志峰已经在坑道里等候我们。赵营长向我们简要介绍了一连布防的情况后,便派营部通信员小刘,连夜护送我们去6号阵地。

我们出了坑道,悄无声息地猫腰前进。营部448高地与6号阵地之间,隔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河宽二十几米,水深没膝。去6号阵地的路上,右侧是537.7高地敌人盘踞着的3号、4号阵地,左侧是注字洞南山敌人前沿阵地。我6号阵地顶部的南侧,是敌人占领的表面阵地。

我们从营部去一连的路上还算平静,没遇上枪击。连部设在山脚一条很小的坑道里。连长张友富向我们介绍了三个排的位置,说是都可以打狙击。但他认为,最有利于打狙击的是阵地顶部。那里有前哨排在坚守,周围三面都是敌人,目标距离很近,射界开阔,但也最不安全,敌人不断向我们打冷枪冷炮,随时都有伤亡的可能。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与杨岐荣不考虑个人安危,以完成任务为重,最后确定去前哨排那里打。这时,已是夜间11点了。连长说,要去最好现在就走,待会儿运输班还要往上送干粮和水,人多易被敌人发现。他当即派通信员送我们去担负前哨任务的三排。

从连部到三排只有60多米,我们走的是山脊背面。坡上除了一尺多厚的松土,坑坑洼洼的弹坑,就是横七竖八的尸体,凄惨惨阴森森的。这里由于长时间的无比惨烈的反复拼杀,山坡上血流成河,留下一片尸体,其中多数是敌人的,也有我们没来得及掩埋的烈士的遗体。踩在上面软绵绵的咕囊咕囊作响。我有两次被僵硬的尸体绊倒,身上沾满了血水。一股尸臭和血腥味儿实在难闻。

当我们走过了死人堆,离三排坑道只有几米远的时候,4号的敌人开始向我们射击。机枪喷出的火焰看得很清,子弹就打在我们身前身后。通信员喊了声"快跑",我们几个箭步跑到了坑道口。坑道口高度不到一米半,底下还堵着装满砂土的麻袋,留有一个洞口,只能钻进个人去。三排长已接到连长的电话,正在洞口等着我们。他和两个战士把我俩从麻袋上拽进去。连部通信员没进坑道就返回了。

排长弯着腰领着我们左转右拐地走进去。这条坑道本来是一个防炮掩体,为了改善生存条件,从15军兄弟部队起一茬又一茬部队,利用战斗间隙不断往里开拓。没有钢钎炸药,就用十字镐、铁锹挖,用脸盆、子弹箱向外运石碴,硬是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打成了现在这条能防能打能生存的小坑道。这条坑道,纵深长约20余米,宽约2米,高有一米半,人站不起身来。两侧还打了三间斗室,每间约有六七平方米,用以住人和存放弹药及食品。

刚打成坑道时,里面空气稀薄而且污浊,使人感到窒息。后来在坑道当中向上打了个天窗,空气得到对流,不再憋气了。

坑道仍然阴暗潮湿,四周湿漉漉的,洞壁上的泥土潮得几乎可以攥出水来。天气已转暖,山上的积雪融化,渗下来的水是殷红色的,那是水中夹带着尸体的血。一股腥臭和火药混合着的刺鼻的味道,充斥于坑道,实在难闻。

坑道里每隔几米,在壁上挖个小洞,上面摆放着小油灯,有的是搪瓷碗,有的是罐头盒,用棉花搓成灯蕊,灌上豆油,点着了用以照明。这样的小油灯,只能照见活动着的人影,看不清人的面容。

战士们有的睡在通道两侧,有的睡在斗室里。没有床铺,都睡在高低不平的弹药箱上,雨布下垫一些潮湿的草,有的已经霉变腐烂。

三排长叫周祥,1949年渡江前入伍,是山东诸城县人。他为人憨厚,性格内向,言语不多,待人热情。他原来住在斗室的一角,铺着5个饼干箱,上面还垫着一条狗皮褥子。见我去了,非把他的铺让给我睡。我俩谦让很久,还是犟不过他,只好依了他。这是多么可贵的战友情啊!他还把一个战士的铺让给了杨岐荣。

第二天上午,周排长带我俩到洞口去选择射击位置。洞口向北,左侧是敌人3、4号阵地,只隔一条山沟,直线距离不到百米,这里的敌人经常出没。右侧是注字洞南山守敌,离他前哨阵地直线距离一百多米。我们把轻机枪直接放在洞口麻袋上,不支枪架,打得更稳。

这天下午黄昏时节,有几个敌人从3号阵地的掩体出来不知干什么,他们的堑壕很浅,都露着半个身子往前走。杨岐荣早已定好标尺瞄好准,一扣板机打出半梭子,几个敌人全都趴下,过了一会儿,只见敌人拖着两具尸体钻进了附近的掩体里。首发命中,旗开得胜,我们无比高兴,更增强了完成任务的信心。

自此以后,每日天一亮,杨岐荣就在洞口"守株待兔",每日都有战果。打了半月,完成任务过半。敌人接受了教训,白天出来的人越来越少。但他们一日三餐,都要向各掩体送饭。还要下山取水,白天总还得出没于阵地上。我们不断变换射击方向,有时向东打注字洞南山之前哨守敌,有时向西打3,4号阵地之敌,借以麻痹敌人,让他们多出来当"活靶"。

在6号阵地的这条坑道里,我与杨岐荣形影不离。每当他到达洞口,我总是趴在他的身旁,和他一起观察搜寻目标,指点他如何选择角度,目测提前量的距离,掌握好击发时机等等。我也曾亲手打过几次,击毙过几个敌人。他在我的指导、示范下,射击的命中率也在不断提高。

敌人已经发现我们的射击位置,由于山顶上的表面阵地是他们占领的,所以不能用炮击,只能用机枪向我们射击,而我们洞口的两侧是向外延伸的,构成了敌人的射击死角任凭他怎样扫射,我们都泰然处之,不予理睬。

坑道里的生活十分艰苦,因无法砌炉灶,自己不能起伙,长期吃不上米饭馒头,主食全是压缩饼干和带馅的各种点心。吃不上新鲜蔬菜和荤腥鱼肉,副食都是蛋粉、牛肉罐头和腌制的四川榨菜疙瘩。有一天,运输班送来了,有鲜猪肉蛋黄罐头加新鲜野菜包的包子,香味四溢,咸淡可口。大家乐不可支地吃了一顿上阵地以来最高级的美餐。大家正在称赞这顿美味佳餐的时候,指导员打来电话,说这是师首长发动机关干部,上山挖来野菜包成包子,指令送给6号阵地慰劳我们的。大家听到这一消息,受到极大鼓舞,纷纷表示,要以奋勇杀敌的实际行动,感谢师首长的亲切关怀。


作者简介:李廷益1930年 12月16日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海郑乡大李家村。1948年11月入伍,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文书、文化助教、文化教员、宣传干事、代理指导员、文化干事、宣传股长、宣传科副科长、科长、宣传处副处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郎(溪)广(德)战役、解放长山列岛、福建剿匪、抗美援朝。
1951年10月被二十四军授予"工作模范"称号并记一等功。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8次,四等功4次。被评为五好干部、优秀党员、优等生。

1983年12月离休。先后11次被干休所评为先进离休干部、6次优秀党员。5次被评选为陆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先进离休干部"。1993年、1997年、2002年先后3次被评选为北京军区"先进离休干部"。1998年11月被评选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受到总政治部的通报表彰。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功章2枚。并获解放奖章、胜利功勋荣誉章。


文字编辑:江川

音频制作:黎子


公众号推荐



长按二维码

关注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文字编辑:江  川

音频制作:黎  子

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坚持原创文学,朗诵经典美文,聆听美好声音,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