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打"靶" 毙敌两名——抗美援朝战争故事之七

文摘   2024-10-30 11:30   北京  


(作者:李廷益 


点上方音标即可收听本文朗诵音频


引  

李廷益是陆军24军土生土长的老兵,从1948年11月入伍,到1983年12月离休,一直在24军战斗、生活、休息。他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郎(溪)广(德)战役、解放长山列岛、福建剿匪、抗美援朝。

李廷益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无论是在职还是离休,他都忠诚于党,热爱事业,履职尽责,不懈奋斗,在平凡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平凡的闪光足迹,先后17次立功,19次被各级表彰为先进离休干部。他一生功勋卓著,为党和人民献出了毕生精力。在他身上闪耀出革命军人共产党人的光辉!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从今天开始陆续摘录李廷益老首长回忆录《足迹》中的部分篇章。让我们一起随着他的笔触回忆过去,不忘历史,弘扬传统,接续前行!


亲手打"靶"毙敌两名

——抗美援朝战争故事之七

作者:李廷益 诵读:江川


3月底,我们团与215团换防。接防以后,三连坚守在全团最前沿的上甘岭537.7高地的2号阵地。他们能否站稳脚跟,守住阵地,直接关系到全团防御任务的成败。4月10日,李元文副主任派我到三连去了解他们换防后的思想、作战情况,并协助三连组织战斗。

上甘岭是个小山村,位于朝鲜中部金化以北五圣山南麓。五圣山曾是兄弟部队15军重要的防御阵地,海拔1000多米,是我中部战线重要战略要地。上甘岭的两侧有两个海拔只有几百米的小山头,它的右侧是597·9高地,那就是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而英勇献身的山头,左侧就是537.7高地。这两个高地是五圣山的前沿要点,山高坡陡,地形复杂,直接威胁着敌人的金化防线。

敌人要夺取五圣山,就必须首先夺取这两个高地。如果敌人夺取了这两个高地,就可直取五圣山,山背后3公里就是一片平原,我们将无坚可守。而五圣山一旦被敌人夺取,就意味着从朝鲜中部打开一个缺口,进而可以长驱直入地向北推进。因此,这两个高地就成为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要点。

1952年10月14日,敌人向我发起了所谓"金化攻势",我们的15军则组织了上甘岭战役。在这两个山头只有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敌人竟投入6万多兵力,各种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这两个高地的树木花草全被化为灰烬,地表的土石被炸松1至2米,走在上面,松土没膝,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表面阵地全被摧毁,许多岩石坑道出口部也被炸短了3-4米,可以想见,战斗是多么残酷。这场战斗,双方为争夺两个山头,都投入几个师。持续时间之长,火力之猛烈密集,战斗之紧张激烈,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我15军这支英雄部队,浴血奋战43天,坚守住了阵地。敌人付出两万五千余人的伤亡代价,却寸土未得,以彻底惨败而告终。故尔敌人把上甘岭称之为"伤心岭"。

这次我要去的,就是从兄弟部队那里,接受过来的那个上甘岭左侧的537·7高地。我于4月12日夜间,在一营营部通信员的护送下,冲破敌人3次机枪火力严密封锁,终于到达了三连坚守的这个阵地。这里距敌人远的仅百米,近的只有二十几米。这真正是敌我之间,短兵相接地拼杀格斗。敌人的火力异常猛烈,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在夜间。生活因而反转,白天当黑夜。白天睡不好觉,夜间活动也受到限制,照明是绝对不行的,高声喧哗也是禁止的。因为离敌人太近,夜深人静,对方说话都能听到。三连据守的阵地只有半条坑道,其余都是掩体。战斗频繁而激烈,生活异常艰苦。但全连士气很高,大家只有一个想法:死守阵地,寸土不让。为死去的战友报仇,决不让无数英烈坚守住的阵地从我们手上丢失。

我们接防之后,敌人乘我们换防立足未稳之机,曾多次以一个班的兵力偷袭我阵地。我到阵地后的第3天夜间,敌人向我前哨班偷袭。七班在班长考民田勇敢沉着的指挥下,大家都以不怕牺牲的精神,积极迎战。待敌人摸到离我方只有几米的时候,班长一声"打!"步枪、机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打死打伤7名敌人,剩下几个狼狈逃窜。我去后的第5个夜间,敌人又从3号阵地摸上来,偷袭我左侧前哨阵地,进而企图攻击我9号阵地。二班副班长史朝蕃,只带3名战士,又以近战的手段,把敌人全部消灭在山涧里。

连长孙明同志是我的老战友。他打起仗来不怕死,那是很早就出了名的。上级规定,连以上干部如非迫切需要,不准离开指挥位置。而他为了了解前哨阵地的情况,并亲自指挥战斗,常常不经批准,也不等天黑,选择黄昏尚能辨识路的时刻,选好利于隐蔽的路线,憋足了劲,如猛虎扑食般,跃出坑道,迅即跑到前哨班去。等到敌人反应过来,他早已钻进掩体。敌人集中轻重机枪疯狂扫射,也只能是白白浪费子弹而已。他得意地介绍经验:"这叫出其不意,乘其不备,快速出击。只要善于选择时机和路线,白天行动反而比晚上更安全。"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他是我的一位智勇双全的好战友。在他身先士卒的模范作用带动下,全连的士气越打越旺。

有一天下午4点多钟,我在七班掩体里。副班长蒋金保发现从4号阵地的反斜面,出来两个敌人,一个提着桶,一个拿着条扁担,像是要下山取水。他举起枪正要射击,敌人已过山脊。我在旁边看到这一情况,从他手上要过枪,说:"我来。"我当时的视力很好,在浙东练兵时多次打靶,不是优秀就是良好。我定好了标尺,眼睛死死盯住那个方向,只等敌人露头。约摸等了二十几分钟,两个敌人一前一后,抬着水弯着腰走上山脊。我很快瞄好准,屏住呼吸,一扣板机,前边那个应声倒下。副班长高兴地喊了一声:"打死了。"后边那个趴在地下不动弹。过了一会儿,他拿起扁担就跑,我打了个提前量,又把他击倒了。我让蒋金保举枪注意观察,看看到底是打伤了还是打死了。一直等到天黑也不见他起来,肯定是被我打死了。

两发两中,毙敌两名!我为自己第一次在朝鲜战场上创立的出色战绩而兴奋不已,也算是为牺牲的战友们的一种悼念吧。
三连初上阵地,打了几次漂亮的反偷袭,把敌人的嚣张气焰打了下去,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敌我之间形成了对峙状态。我们站稳了脚跟,就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组织小分队,发挥我军善打近战夜战的特长,主动实施夜间出击,采取"抓一把就走"的战术,速战速决,连连得胜。

我在三连阵地整整呆了十天,接到通知要我返回。团首长都十分关心三连接防后的情况,听说我已由三连回来,有关首长集体听取我的汇报。我把在阵地上的所见所闻,扼要地作了汇报。当我汇报到连续多次夺取反偷袭胜利时,首长们齐夸:"三连打得主动,打得好。""孙明点子多,能打仗。"

在我离开阵地前,曾向连长、指导员征询,有什么意见和问题需要向团首长反映。他们提出:苏式手雷和爆破筒太少、饮用水供应不足、主副食品单调、天已转暖急需换装、猫耳洞掩体太多,照明用的蜡烛、食油需要及时补充等等。对三连提出的这些问题,我都如实作了汇报,引起首长们的高度重视。他们及时作了研究,很快得到了解决。


作者简介:李廷益1930年 12月16日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海郑乡大李家村。1948年11月入伍,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文书、文化助教、文化教员、宣传干事、代理指导员、文化干事、宣传股长、宣传科副科长、科长、宣传处副处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郎(溪)广(德)战役、解放长山列岛、福建剿匪、抗美援朝。
1951年10月被二十四军授予"工作模范"称号并记一等功。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8次,四等功4次。被评为五好干部、优秀党员、优等生。

1983年12月离休。先后11次被干休所评为先进离休干部、6次优秀党员。5次被评选为陆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先进离休干部"。1993年、1997年、2002年先后3次被评选为北京军区"先进离休干部"。1998年11月被评选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受到总政治部的通报表彰。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功章2枚。并获解放奖章、胜利功勋荣誉章。


文字编辑:江川

音频制作:黎子


公众号推荐



长按二维码

关注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文字编辑:江  川

音频制作:黎  子

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坚持原创文学,朗诵经典美文,聆听美好声音,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