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下连 途中历险——抗美援朝战争故事之九

文摘   2024-11-02 11:55   北京  


(作者:李廷益 


点上方音标即可收听本文朗诵音频


引  

李廷益是陆军24军土生土长的老兵,从1948年11月入伍,到1983年12月离休,一直在24军战斗、生活、休息。他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郎(溪)广(德)战役、解放长山列岛、福建剿匪、抗美援朝。

李廷益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无论是在职还是离休,他都忠诚于党,热爱事业,履职尽责,不懈奋斗,在平凡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平凡的闪光足迹,先后17次立功,19次被各级表彰为先进离休干部。他一生功勋卓著,为党和人民献出了毕生精力。在他身上闪耀出革命军人共产党人的光辉!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从今天开始陆续摘录李廷益老首长回忆录《足迹》中的部分篇章。让我们一起随着他的笔触回忆过去,不忘历史,弘扬传统,接续前行!


擅自下连  途中历险

——抗美援朝战争故事之九

作者:李廷益 诵读:江川


在战斗频繁的一线,担任运输任务的部队,不比前沿部队轻松。一切物资弹药、生活用品,全靠运输部队肩扛人背运上去。他们常常遭遇敌人的炮火袭击,又多在夜间运输,许多同志牺牲在运输线上。前沿部队得以生存和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全靠他们的及时供给和有力保障。
5月3日,李副主任派我去菊亭兵站,了解运输部队的思想及执行任务的情况。当晚我在通信连战士小赵的带领下,越过敌人两个炮火封锁区,赶到了该兵站。

站长张学达,也是我的老战友。我在营部当文教时,他是营部军需。现在他调到团后勤处当军需。久别的战友,战地重逢,格外高兴,这个兵站位于忠贤山背后的一条大山沟里。共有三条坑道,主坑道较大,顶部积土较厚,一般炮弹穿不透。里面通道较宽,两边还有许多单间,储存的各种物资,都分门别类地码放得很整齐。张学达不愧是"老后勤"。

这里住有一个运输排,三十多人。前沿部队所需的弹药、食品和水,全靠他们送上去。白天不敢出洞,只能夜间进行。又处于敌人的炮火威胁之下,由于山路,不可能车推马拉,全靠人力背、担、扛。运输排每人都有个梯子形的背架,如同南方妇女身后的背篓那样。他们每次的负重都有五、六十斤,有的甚至要背上百斤。每晚至少要往前沿送一趟,有时要送两三趟。

运输排的同志实在太辛苦。我亲眼看到,有的战士熬红了眼,磨破了肩,但没有叫苦叫累的。我找他们座谈时,他们的行动口号是:"一切为了前沿,一切为了胜利。""我们舍得多流汗,前方战友就能少流血。"他们的决心,句句铁骨铮铮,掷地有声。他们不但劳累辛苦,而且很危险。仅在两个月内,排里就有4名战士牺牲在运输线上。

尽管生活如此艰苦,随时还有牺牲的可能,但他们仍然表现出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经常哼唱自己编的顺口溜:"准备好,打大仗,我们的意志坚如钢……""不怕枪,不怕炮,运输线上逞英豪……"这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的口号,表达了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同心声。

我曾听组织股长陈国文说过:七连二排党小组,党的组织活动十分活跃。4名党员在战斗中都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生活中,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哪怕一口水也先让给群众战士喝。在战斗异常频繁激烈的情况下,坚持每周开一次党小组会,讲评党员,研究群众思想情况。陈股长说,他们组织股准备总结推广这个党小组的经验。

有一天,正有一个运输班,要去七连阵地送弹药。我想跟着去了解这个党小组的情况,总结他们的经验,顺便看望我的老战友,时任该连副指导员的迟正宣。我把这个想法给张学达说了,他说他不敢作主,要我请示李副主任。摇了几次政治处的电话一直摇不通。在我再三恳请下,张学达同意了,但要我一定注意安全,明晚就返回,不能久留。

敌人凭借其钢铁优势,对我前沿补给线,实施更加严密的封锁。他们封锁的目标,主要是山口、隘道、小路和能行人的地方。目的是切断我们的后方补给线,困死前沿部队。根据运输排掌握的规律,敌人炮击一般都在夜间,黄昏比较安全。于是这天下午6点多钟,排长在坑道口下达了出发的命令。战士们一出坑道就是小跑,我也跟在他们后边跑。没跑出多远,就被敌人发现。先是战防枪打来,打得尘土飞扬,眼前一片迷雾。当跑到三条山沟汇合处的一个小盘地时,敌人打来一阵排炮,在我们身边爆炸。有一发炮弹落在离我只有几米处,幸亏我卧倒得快,没伤着,只崩了一身沙土。运输班的战士也都卧倒在原地。炮声一停,我转身翻进一个刚才爆炸的新弹坑里。这也是我在战争中领悟到的一条规律﹣﹣由于火炮发射时的自然震动,不可能有两发炮弹都落在同一个弹着点上。

就在我刚翻进新弹坑的瞬间,敌人又打来一阵排炮,有一发炮弹落在我的身旁,震得我耳膜嗡嗡直响,掀起的泥沙把我全身埋起来,一股浓烈的硝烟味呛得我喘不过气来。在那一瞬间,我被震昏了,数秒钟后才苏醒过来。我使劲地从沙土里钻出来,抖落掉身上的沙土,揉了揉耳朵,搓了搓眼睛,抬头一看,运输班已经飞快地跑进一条山沟里去了。

正在我想去追赶又不知往哪条山沟里追的时候,听到右边山上炮兵观察所有人在喊:"快上来,那里危险。快上来……"我朝着他的喊声往山上爬去。这个山的土石也被炸松,有一尺多厚的焦土,每走一步都踩出一个坑,走起来很吃力。当我气喘吁吁地爬到坑道口时,有位同志把我拽进去,说:"那个地方是敌人封锁的重要目标,已经炸死好几个人了。"他让我坐在一块铺板上,给我递来一茶缸水。我和他攀谈起来。

他姓沈,操着一口南方口音,满脸胡子,估摸三十多岁,腰上扎着沾满油污的围裙。他说他是团炮兵连的炊事员,临时抽来观察所的。当他知道我是政治处的干事时,非让我吃了晚饭再走。他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米稀饭和豆沙馅的点心,还切了几片四川榨菜,让我饱餐了一顿。这时天色已晚,我便起身告辞。临别时,我向老沈同志表示感谢,一个测绘员把我送出坑道,指了指兵站的位置,我就沿着山脊北侧回到了兵站。

当我摸黑走进坑道,张学达看到我时,一把把我搂过去,说:"小李啊!你回来了?你跟运输班出洞口不一会儿,我就听到炮响。我最担心你,万一牺牲了,我怎么向团首长交代呀。"

就在我俩说话时,运输班也回来了。班长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正要向站长汇报我在敌人炮击后下落不明的情况,却惊喜地看到我,连连道歉:"李干事,对不起。我在前边带队,不知道你掉队了,到了七连,我才知道的。"我笑着说:"没关系,完成任务要紧。我这不还活着嘛!"这件往事,每每忆及,还真有点后怕。不经批准,擅自下连,若是真的死了,也不那么光荣。回到处里,我向陈股长说了这件事,却得到了他的赞许。他说我有全处一盘棋的思想,不管份内份外的事,都能积极主动地去抓。


作者简介:李廷益1930年 12月16日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海郑乡大李家村。1948年11月入伍,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文书、文化助教、文化教员、宣传干事、代理指导员、文化干事、宣传股长、宣传科副科长、科长、宣传处副处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郎(溪)广(德)战役、解放长山列岛、福建剿匪、抗美援朝。
1951年10月被二十四军授予"工作模范"称号并记一等功。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8次,四等功4次。被评为五好干部、优秀党员、优等生。

1983年12月离休。先后11次被干休所评为先进离休干部、6次优秀党员。5次被评选为陆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先进离休干部"。1993年、1997年、2002年先后3次被评选为北京军区"先进离休干部"。1998年11月被评选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受到总政治部的通报表彰。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功章2枚。并获解放奖章、胜利功勋荣誉章。


文字编辑:江川

音频制作:黎子


公众号推荐



长按二维码

关注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文字编辑:江  川

音频制作:黎  子

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坚持原创文学,朗诵经典美文,聆听美好声音,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