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知有几重重

文摘   2024-08-31 13:02   北京  


点上方音标即可收听本文朗诵音频


汴京知有几重重

作者:李天鹏 诵读:江川


2022年3月,古城开封州桥遗址被发掘,掀起了开封“城摞城”的神秘面纱。

开封原称启封,取“启拓封疆”之意,宋时又称东京、汴京,距今已有4100多年建城史,战国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和金先后在这里定都。

开封的高光时刻在北宋,堪称全球第一城。

那时的宋都东京,平原浩荡,沃野千里,播撒五谷,成天下粮仓。加之皇权重文轻武,开放商贾,市井迎来了历史上少有的兴盛,当时地球村的中心在开封,世界三分之一的GDP是大宋创造的,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透过宋代赵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张择端的绢画《清明上河图》,千年帝都的繁荣喧闹,让今人为之咋舌,叹为观止。

开封有多老?古城根脉有多深?历史上围魏救赵的魏在这里,孟子游梁的梁在这里,孙庞斗智的故事在这里,跑马圈城的故事在这里,开卷有益、三人成虎、学富五车、阳春白雪、出人头地、明珠暗投、惊弓之鸟、游刃有余、哄堂大笑、不拘小节、空前绝后、铁面无私、两袖清风、五十步笑百步,等等、等等,这些成语掌故,都与开封有关。

开封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尽的典故。在当下中国,恐怕很难找出哪个城市是这么多成语的原创地。

民国时期,东京(开封)、西京(西安)、南京、北京“四京”加上洛阳,是国内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中国五大古都。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国首批六大古都,前五都又加了一个杭州。之后又有八大古都、十大古都,每一次,都没有落下开封,也不能没有开封。

得中原者得天下。史料记载,建国前夜,深谙中国历史文化的毛泽东主席,一度准备将开封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最终,因离黄河太近,只得作罢。

国都没选上,建国后开封理所当然成了河南省府。然而好景不长,1954年10月,为了全省的整体发展,省政府由开封西迁至京广、陇海两大铁路线交汇处的郑州,使开封由此彻底告别了大中原中心城市的地位,剩下的只有历史和文化。

开封城以黄河为邻,与河结下了难解之缘,多年来也塑造着、改写着古城开封的今昔,可以讲是因河而兴,因河而盛,最终也因水患而废。

肥沃的河水,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开封所在的豫东平原,是我国小麦、花生、棉花的主产地,重要的粮仓。而由青藏高原奔腾而出的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裹挟着大量泥沙一路向东,到了一马平川、千里沃野的中原大地,河道落差小,水流舒缓,泥沙开始沉淀下来,淤积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河道渐渐高出地表,变成了“地上悬河”。大河之南的开封,枕河而居,汛期河水爆涨,发生洪灾成了家常便饭,南宋至新中国成立的8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河水决溢就达338次。而黄河大堤的每次决口,对处在下游的古城开封,都是毁灭性打击。

正所谓成于斯,败于斯。

而开封人骨子里天生有股不服输的犟劲儿,古城淹了再修,家园没了再建。如此建了淹,淹了建,建了又淹,淹了再建,时光流转,从未有过停歇。

大河奔流,雄浑浩荡的黄河水,滋养了万物,也孕育了开封人的忠勇厚重。上世纪八十年代,伴着刚刚复苏的文化春风,刘兰芳老师的长篇历史评书《岳飞传》传播大街小巷,掀起了经久不息的评书热,作品也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精忠报国”,从一而忠,是岳飞秉持的信仰,也是中原人、开封人深植于心的信条。

位于鼓楼区的开封府,有块北宋年间的石碑,上有历任开封知府的百余官员,其中不乏后人熟知的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大咖。开封人爱戴清官包拯,每到碑前总要从百余官员中找到老包的名字,忍不住要用手抚摸一下,久而久之,包拯的名字被摸成一道深深的指痕,凹下去一个坑。开封民众对忠义之士敬仰之心结,可见一斑。

宋时开封也缔造了因时而兴的人文高原。大宋崇尚自由,文化繁荣为历代之盛。最高权力象征的皇室,以书画为乐事,皇权推动绘画迅速发展,使书画艺术迎来了历史上的巅峰。尤其宋徽宗,对书画爱得真诚,爱得通透,其花鸟画独树一帜,自成“院体”,字也极富特色,独成一派,开创了流传后世的“瘦金体”。

受此影响,宋时涌现了蔡襄、米芾、黄庭坚、董源、范宽、张择端、夏圭、马远等一大批名垂史册的书画大家。时至今日,开封市仍是全国书法名城,造就了一批学养深厚的书家,市井中写得一手好字的书者比比皆是。

1985年开封筹建了我国首处翰园碑林,4000余块碑刻,集历代名碑、名帖之大成,系统展现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成就。

如果说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赓续不断的根脉,宋词则是开封文人墨客最浪漫的花朵,对之后的中国文化影响至深,与唐诗并称,可谓经典中的经典。从风格上,宋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有清丽柔曼之美,豪放则具恢弘雄放之气,婉约一派有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贺铸、秦观、姜夔、欧阳修、温庭筠等诸多大咖;豪放一脉也出现了苏轼、辛弃疾、陆游、陈亮、王安石等一干牛人。

说到宋词,不能不提一代词家李煜。开封城西老城墙附近有个叫孙李唐的村子,这里当年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东京的羁留之地。从公元975到公元978的三年时间里,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才情过人的李后主,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汴水东流,从座上客到阶下囚,从贵为天子到羞为奴仆,李煜似笼中之鸟,日夕以泪洗面,唯有通过笔下的词句消散郁结的愁肠。但最终,仍没躲过宋太宗的一杯毒酒,结束了年仅41岁的生命。

李煜走了,极尽婉约、写尽亡国痛楚的词句留给了后人。逊李唐村的名字也因此而得,逊者,退位之意,后来当地人嫌“逊”读起来拗口,改称孙李唐村,延用至今。有心人在村口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这位亡国之君最后一首词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近几年,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开封考古工作不断爆料。大家惊讶发现,因黄河水泛滥,古城一次次被泥沙无情地淹没,形成了“城摞城”的独特景观,现在开封城下至少叠埋着6座古城池,自下而上有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北宋的东京城、金代的汴京城、明代开封城和清代的开封城。

在位于城西的大梁门,城墙下叠压着3层清晰可辨的马道,最上面一层有迹可考,建于1840年,城砖有些磨损破碎,中间一层棱角分明,最下面一层砖面圆滑,专家推算应为明前所建。三层古马道的背后,是开封“城摞城”的缩影。

皇天厚土,千年繁华似指间流沙,不经意间划过。当初,赵匡胤从陈桥驿黄袍加身后,南渡黄河,立大宋,建东京城。而今,宋代遗存连同宋太祖驰骋疆场的功名,都深埋在开封的黄沙中。

但历史不会被抹去,文化也不会随时光消融。开封在,古城在,根脉在,一切都未走远,只是需要后人去接近,去寻找,去认知。

【作者介绍】:

李天鹏,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开始在《少年文艺》发表作品,多年未舍文学之趣,有数百篇作品发表,十余获奖。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2021年获“无锡市劳动模范”称号。

(作者李天鹏)


文字编辑:江  川
音频制作:黎  子




公众号推荐




长按二维码

关注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文中插图作者提供)


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坚持原创文学,朗诵经典美文,聆听美好声音,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