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猎手” 毙敌百名——抗美援朝战争故事之十(下)

文摘   2024-11-09 06:00   北京  


(作者:李廷益 


点上方音标即可收听本文朗诵音频


引  

李廷益是陆军24军土生土长的老兵,从1948年11月入伍,到1983年12月离休,一直在24军战斗、生活、休息。他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郎(溪)广(德)战役、解放长山列岛、福建剿匪、抗美援朝。

李廷益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无论是在职还是离休,他都忠诚于党,热爱事业,履职尽责,不懈奋斗,在平凡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平凡的闪光足迹,先后17次立功,19次被各级表彰为先进离休干部。他一生功勋卓著,为党和人民献出了毕生精力。在他身上闪耀出革命军人共产党人的光辉!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从今天开始陆续摘录李廷益老首长回忆录《足迹》中的部分篇章。让我们一起随着他的笔触回忆过去,不忘历史,弘扬传统,接续前行!


培养“猎手” 毙敌百名

——抗美援朝战争故事之十(下)

作者:李廷益 诵读:江川


我们坑道顶部的表面阵地,被敌人占据着。我们坑道内打的天窗的上口,恰巧打在山顶部。通向窗口是一个直径不到一米的筒状体,两侧交错打有若干个小洞,像爬梯子一样攀登到窗口。这个窗口,既是通风口,又可以眺望四周,观察敌情。我曾上去过两次,每次上去周排长都嘱咐我,要在猛抬头的瞬间立即缩回来,以防被敌人射中。我上去以后看到:在我们窗口南侧的山坡上,有敌人用麻包筑起的地堡,与我们相距只有八九米远。中间躺着许多尸体和几支横七竖八的枪枝,还有一些带 U 字标记的钢盔。夜间敌人的咳嗽声、打火机声都可以清晰地听到。距离敌人如此之近,若不是身临其境,实在难以置信。两军对峙,近在咫尺。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恐怕也是罕见的。
我们曾多次在夜间用3至5斤重的炸药包,在点燃导火索的瞬间扔过去,把地堡炸毁。但一到白天敌军就又持枪押解着韩国的老百姓,扛着装有沙土的麻袋包,再修筑起来。我们看得一清二楚,完全可以将其击毙,但战争再残酷,也不能伤及无辜的平民百姓。

三排战士们的斗志十分高昂,经常利用夜暗,采取速战速决、即打即撤的战术手段,摸到敌人阵地的后侧,去"抓舌头"、炸地堡,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通过小分队的短兵出击,取得了丰硕战果,当然也有些牺牲。

战士们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都以能主动参加这种极其艰险的杀敌活动为荣,请战书纷纷递到排长手上。轮上出击的就兴高采烈,暂时轮不上的就有情绪。我只好协助排长做这部份人的思想工作,耐心劝说:"主动要求出击杀敌是好的。但凡事总得有个先后,这次没轮上,下次可以轮上。再说,仗总是有得打的,咱们不是还要准备大打吗?"经过我和排长的反复说服,大家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服从排长的统一安排,不急不躁地轮换出击。

我到6号阵地第二十一天的下午,李副主任打来电话说他从作训股了解到,杨岐荣现在已经击毙敌人82名,他代表团首长向我们表示祝贺,并希望我们再接再厉,坚持到底,一定要圆满完成任务。同时他还嘱咐说,天气转暖了要防止各种传染病。要让战士们洗脸刷牙,讲究卫生,我把副主任关于要讲究卫生的指示,传达给了周排长,他说:"我们保存了两汽油桶的水,但谁也舍不得敞开喝,战士们说,这不是水,而是战友们的血。运输部队每隔两天就来送一次弹药、食品和水。我们接防不到三个月,就牺牲了三个战士,还有六七个人负伤。"全排对水倍加珍惜谁也不愿多喝一口。实在渴极了,就喝一口润润干裂的嘴唇,有的战士常常靠着吸吮洞壁上的潮气,给体内补充水分。这比金子还贵的水,怎能不惜用?我和杨岐荣到了三排坑道,也是惜水如金,不忍多喝一口,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更没洗过一次脸,刷过一次牙。

6月16日下午,我接到作训股值班参谋的电话,说我们已经完成了任务,让我们迅速撤回。接到电话,我和杨岐荣惊喜不已,三排的同志们也都为之高兴。

我与杨歧荣商量,根据三连连长孙明的经验,不等夜晚,乘黄昏时分,出敌不意,快速猛跑,直奔448高地一营营部阵地。他同意这一方案。为慎重起见,我打电话再次征询张连长,他嘱咐我们动作一定要快,途中不能停息。并表示要组织全连火力,掩护我们安全返回营部。

17日下午7时,太阳已落西山。我们和周排长及三排全体可亲可爱的战士们一一告别后,迅速跃出坑道,踩着满山坡的尸体,向着448高地跑去。当我们跑到山脚下刚要过河时,被敌人发现,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向我们打来。子弹嗖嗖地在耳边划过,河里冒起一个个水泡。一连三条坑道也同时向敌人开火,掩护我们过河。我俩不停地迅跑,敌人跟踪射击。当我们趟过河去,踏上448高地的山坡时,泥土松软,像踩在一尺多厚的雪地上,拔不出脚来。由于一个多月没有见到太阳,没吃上荤腥和蔬菜,体内又缺少水分,两条腿软绵绵的,气也不够喘的,实在跑不动了。我就仰面朝天,躺在那里呼哧呼哧直喘粗气。杨歧荣也没了力气,跟着我也躺下了。

敌人的机枪仍在不停地向我们射击,一连掩护我们的火力也一直没停。这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看来我在此时此地就要实现自己的入党誓言了——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就在我准备"光荣"的时候,不知是敌人以为我俩已被打死,还是敌人的射手被我们击毙,突然停止了射击。

枪声一停,我忽地一下爬起来,喊了声:"上!"杨歧荣也爬起来,提着他的轻机枪,跟在我后边继续往上爬。当爬到离448高地堑壕只有几米远处,从堑壕里跑下来两名战士,把我俩拽了上去。我俩这才松了口气,躺在堑壕里再也不想起来。心里暗暗庆幸,又过了一道鬼门关,以后还能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做贡献。这时,敌人的机枪又朝我们这里猛烈射击。赵营长派来的这两名通信员,催促着并带领我俩弯着腰,顺着堑壕走进了营部坑道。

赵益桂营长、缪志峰教导员已在坑道里等候我们。他们特地让炊事班增加了几个菜,还拿来几瓶啤酒,热情款待现们,以示祝贺。

平生第一次喝啤酒,喝了一口,觉得一股马尿味,立即吐了出来。赵营长叫通信员拿来白糖,兑进我的茶杯。再喝时,甜丝丝的改变了啤酒味儿,我一口气喝了一瓶。

酒足饭饱之后,营长叫通信员领着我俩到坑道口去洗澡。我既欣喜又惊奇:咦!在炮火连天的阵地上还能洗澡?

走到洞口一看,有一个汽油桶截去上半截儿,桶底下垫着两块高约40公分的石头,在两块石头之间烧着柴禾。桶内的底部垫有两块约有20公分厚的木板,双脚踏在上面,不烫脚。这是战士们智慧的结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是我入朝以后,第一次洗了个非常惬意的热水澡。我和营长、教导员叙谈到深夜十点多钟才休息。

一个多月的过度劳累,使我一觉睡到次日下午四点,其间,营长、教导员怕我出事,曾多次去察听我的呼吸,测摸我的脉搏。他们看到我睡得那样香甜,都不忍心把我叫醒。

当晚,营部通信员把我俩送回团部。全处的同志听说我安全回来,都无比高兴,先后到李副主任的坑道里来看望我。保卫干事周维德跟我开玩笑说:"廷益,你得给我们讲讲,死神是个啥模样?"青年干事孟尔贵也凑热闹说:"哎呀,你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呀。"

这一次杨歧荣在32天时间里,用600余发子弹,击毙108个敌人,荣立二等功。(团里申报一等功,因214团张桃芳打狙击立了头功,所以师里给他批为二等功)。给我记三等功一次,志愿军总部颁发了证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颁发军功章一枚。

这段经历,是我最引以自豪的一段往事。在去6号阵地的往返途中,在坑道里三十二个日日夜夜,一桩桩一件件生活细节,周祥排长和那些我没记下名字的战士们的音容笑貌,都还历历在目,铭刻在我的记忆里,永远不会抹去。

事隔49年之后,2002年4月28日,我的老领导陈国文,从苏州给我来信嘱咐我:"你要写回忆录(我曾去信向他夫人张幼玉,核实她在那次行军中,被摔伤的具体情节,说到我要写回录的事),关于你在上甘岭6号阵地培养了一个百名狙击手的事,一定要用重墨书写。因为那件事,你不仅做出了突出贡献,更反映了你的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件事,对我印象太深刻,至今没有忘记……"


作者简介:李廷益1930年 12月16日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海郑乡大李家村。1948年11月入伍,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文书、文化助教、文化教员、宣传干事、代理指导员、文化干事、宣传股长、宣传科副科长、科长、宣传处副处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郎(溪)广(德)战役、解放长山列岛、福建剿匪、抗美援朝。
1951年10月被二十四军授予"工作模范"称号并记一等功。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8次,四等功4次。被评为五好干部、优秀党员、优等生。

1983年12月离休。先后11次被干休所评为先进离休干部、6次优秀党员。5次被评选为陆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先进离休干部"。1993年、1997年、2002年先后3次被评选为北京军区"先进离休干部"。1998年11月被评选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受到总政治部的通报表彰。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功章2枚。并获解放奖章、胜利功勋荣誉章。


文字编辑:江川

音频制作:黎子


公众号推荐



长按二维码

关注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文字编辑:江  川

音频制作:黎  子

江川黎子朗诵文学
坚持原创文学,朗诵经典美文,聆听美好声音,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