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紧接着上一期的文章,写一写专利快速授权虽然有极大的好处,但是其潜在的风险巨大!我们让申请人充分了解快速授权的好处和坏处后,由他们自己选择,到底要不要接受快速授权这种模式?事实上,我也在这样做,但是申请人的选择只会让你大跌眼镜!
《盛世随笔.谈知产》 第27期
这就引出了这一期的话题:“中国的专利90%都是垃圾”!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前面我们提过,快速授权专利最大的缺陷可能就是,专利得不到充分审查,专利质量得不到保证,专利技术无法获得充分保护。但现实的选择告诉你,根本就没有人在意我的专利能不能获得保护!我们在充分告诉了申请人快速授权有这样的缺陷后,几乎没有在意的,他们在意的是证书,还有什么时候能获得证书。这就是目前中国专利的大现状!
“中国的专利90%都是垃圾”!这话不是我提出的,我肯定也不敢提出,我只是在言论上表示一定的支持。这话是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云庭先生在2018年一次论坛中公开说过的话,他的原话大致为:“我觉得中国研究专利创造花瓶,按照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到去年年底,我们全国的专利已经有714万件,但好多院士包括我认为可能90%都是垃圾。只能够充当花瓶用骗项目的钱。”
我想,这个级别的专家说这话,不应该是毫无根据的,他至少是做过一定的研究或者经过相同层次的群体的讨论,才有的观点,至于为什么只有他说了,而没有别人说,我想,就不需要展开来说了。存不存在垃圾专利,我们心知肚明,但是垃圾专利存在的原因,大多数人总结的其实并不到位。
关于“垃圾专利”形成的原因,曾有一些权威观点,我大致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是由于审查专利申请时没有严格把关;
二是许多人钻了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不实质审查的空子,才导致“垃圾专利”的产生;
三是中国的专利资助制度,为了获取专利资助金,一些企业或个人肆意胡编大量劣质专利;
四是科普宣传不够,公众以为专利都是一样的,不知道还有不经实质审查就能拿到的专利证书,给不法者留下的欺骗的空间。
将上述观点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垃圾专利的产生是由于,不当的资助,加上片面的宣传,让一些有利可图者钻了空子,通过大量申请专利获得政府项目和资金,而各级部门却以此数字为荣,没有及时严格把关,导致后期失控,无力严格审查,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专利。
为什么无力严格审查?上一期文章里也提到过,申请量太过庞大以后,审查员也是人,在有限的审查时限内,根本无法仔细审查,区分好坏专利。这也是我预言,如果无法给足审查员充分的时间仔细审查快速通道的专利,申请量一旦到达极限,即便是预审和优先审查的专利,可能也会变成90%是垃圾专利。
虽然我们在预审和优先审查的前置审查中,已经对这些申请人和申请件做过一定的“排查”,但也不能因此而认定,通过“排查”的申请人全部都是诚实且信用的。因为事实已经证明,我们已经错误的相信了一次!我们错误的相信了,申请政府项目现金资助的申请人全部是诚实信用的,而现实反馈给我们的是,尤其是补助金额较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领域,技术注水严重。
当我们将全部的审查希望都寄托在审查员身上的时候,其实审查员是很无力的。我们将“垃圾专利”的定义稍微客观一点:可能指的是关键技术效果不真实的专利。但仅就材料领域的专利而言,材料领域技术效果的可预期性差,一般以实验数据作为技术效果的确定依据。审查员虽然多是本领域出身,但是一般只是书面审查,不会做实验重复验证,目前的审查并不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第三方验证,并且关于专利法第26条第3款公开充分的审查可能是不严格的。
专利法未对以欺诈方式获得专利权作必要的惩罚规定。以上可能是导致材料领域垃圾专利比较多的客观原因。另外,申请人和发明人有很多理由制造垃圾专利。当制造垃圾专利的成本远远低于专利申请所获得的收益时,谁不想从中分一杯羹呢?这样便导致专利申请数量越来越多,申请数量增多,审查时限给的越来越少,审查质量必定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