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每天都会接到一些外地的同行电话,推销的内容都是他们可以做“软件类、无交底、包授权、包预审”的高质量方面专利撰写同行合作。最开始,我是不太信这些推销的,毕竟行业就这么大,如果有这实力的同行机构,还需要靠每天这么低端的电话营销来拓展业务吗?如果有这实力,不得全国的同行都去找他们合作啊。
《盛世随笔.谈知产》 第16期
但是,听得多了,就容易让人觉得这个事情就是真的!不是也有人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嘛!为了验证这一切,我决定以身试法,“卧底”这个可以“无交底包授权”写发明专利的行业一探究竟。因为最近写文章,加上对这些新鲜事物的好奇,我还是想看看,这些批量生产出来的发明专利究竟能不能做到包授权?
都说,你要谈论一件事情,就先要了解这件事情;你要批判一件事情,至少你是这件事情的亲历者。我花了点钱,同这些推销的机构“买了”两件“包授权”的发明专利,在这过程中,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付钱和等待。这等待的时间也没有很长,也就过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我预定的发明专利就“写好了”,如果没有修改问题的话,就可以安排申请预审和提交了。
我不想做那个搅局者,更无意砸别人的饭碗,毕竟这样的事情对我也没有任何好处。我们仅就事实谈点看法,顺便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事情的真假。我没有以办案子的标准去看这两件专利,我只从一般角度分析它们。我们都知道,看一件专利能否授权,要看它是否满足“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是比较客观能确认的,你检索不到就是有新颖性,这里体现的是审查员和代理人之间的“博弈”,专利写的多的代理人基本能掌握这一点。这两件能承诺“包授权”的案子,确实在这方面也没有大问题。
创造性就有点主观➕客观的存在了,需要让审查员认为这件申请具备创造性,就能提现这个撰写的水平了,不光需要切入点和选题要好,还需要体现一定的文字整理能力了,毕竟你做的都是“无交底”的编写,如果一眼就让人看出来你是个外行的话,审查员主观上肯定是偏向驳回的,这就跟为什么我们在答复一些审查意见前会跟审查员电话沟通一下一样,就是更加直观的让审查员知道,申请人是有东西的,不是瞎编编的。一点点的偏向,确实能改变一件申请的走向。
实用性就完全主观了,很多人会说实用性不是一件很客观存在的事情吗,实施例里不都是写的很清楚的吗?但实际上,申请专利的大多数实施例是基于实验或者想象的,能真正实施后再来申请专利的毕竟是少数,特别是谈论这些编写的专利。
从纸面上分析理论的实用性,真的就很主观,我到现在其实也是很难想象,回收火箭只能靠“筷子”设备夹接的。这类的专利,就算是星舰公司来中国申请专利,搞不好也可能被非正常。因为在主观上真的太难被接受了。能不能被接受这一点,就是这类“包授权无交底”专利的核心,而我认为,写这类专利的人真的都有两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