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胰胆管的出血。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由于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老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 年龄:
年龄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可达(400~500)/10万人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群则达1000/10万人年。
另外,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常继发于如脓毒症、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多种急、慢性基础疾病。有报道指出,脓毒症患者继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达43.8%,相反上消化道出血也显著增加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
纳差、吞咽不适、心悸、气短、乏力、冷汗、神志改变、晕厥或休克等均是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见的非典型症状和体征,患者首诊时容易导致误诊。如:
有研究显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引发贫血后常表现为心悸、气短、体力下降,且心、肾功能不全时可出现肌钙蛋白 I升高,常被误诊为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
老年患者因消化性溃疡或者肿瘤合并出血就诊时多表现为“无节律性"腹痛,少数疼痛可放射至胸背部、左腰部、心前区,易误诊为心绞痛、胆结石、胆囊炎等,且往往合并纳差、乏力、体重减轻等非特异症状。 老年人因胃黏膜血流量减少、糖尿病神经末梢感觉迟钝等,常会使其消化道症状常被掩盖而不能觉察。此外,老年群体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往往对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缺乏准确描述,甚至忽视疼痛。 老年人便秘患病率很高,同时伴有失能、失智、视力减退,常致大便标本不能及时采集和(或)不能及时发现大便颜色的变化,亦是造成临床误诊的原因之一。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疗专家共识》推荐: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急诊医师应详细采集病史和全面体格检查,当患者出现晕厥、心悸、气短、神志改变且合并贫血时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需进行筛查。
约70%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超过20%的患者伴有肝、肾疾病。
1. 很多老年人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脑血管病后遗症、痴呆、帕金森、脑动脉硬化等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等基础疾病,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后容易导致原有的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或者合并急性脑缺血缺氧,多伴有意识改变、咳痰困难或障碍、饮水呛咳和卧床等。常出现误吸、卧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很高,而呼吸衰竭也会诱发和加重上消化道出血。
2. 部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长期口服抗血小板或者抗凝药物,容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贫血常合并心肌梗死等可进一步加重心功能恶化,因此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很高。
3.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贫血和入量不足等,容易并发急性肾损伤。
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病史采集:询问病史时,重点关注患者大便形状、颜色及频次;对有呕血和(或)黑便症状的老年患者应注意询问呕血(便血)量、既往摄食水量、尿量等信息,有助于评估患者循环容量状态。
体格检查: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皮肤苍白及尿量减少,均可提示循环血量不足。
实验室检查:重点关注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动脉血乳酸、血尿素氮和肌酐等指标变化: 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是反映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实际出血严重情况可不相符,必要时应多次复查以观察变化趋势。 ②动脉血乳酸水平是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及组织低灌注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动脉血乳酸>2 mmol/L时,应警惕有效血循环量不足;动脉血乳酸>4 mmol/L时,应结合患者整体病情考虑开始液体复苏治疗。
③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是反映肾灌注和损伤的指标。在临床实践中,BUN/Cr比值的升高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的存在。当BUN/Cr比值超过30,即使缺乏呕血和黑便症状,也需要注意上消化道出血的筛查。
图片来源:摄图网
内镜检查是明确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关键检查,同时在疾病危险分层及治疗中也有重要作用。建议生命体征平稳的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行胃镜检查。
对于不适合急诊内镜检查的老年人,腹部 CTA对于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病因查找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应警惕造影剂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