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由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如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之一;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具有极高结直肠癌风险(约100%);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是经由锯齿状途径癌变最重要的癌前病变。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存在一些对结直肠息肉转变为肿瘤产生促进作用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果能够及早识别及干预,可以避免过度治疗及逆转疾病进展。
危险因素一:便秘
相关研究表明便秘可能参与了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机制可能是由肠道菌群失调所引起的菌群组成变化及其代谢产物异常,导致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和(或)免疫微环境异常。
因此,严重便秘者应及时使用通便药物,并适当服用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环境,避免相关不利因素的积累。
危险因素二:年龄、性别
此前大部分研究指出,50岁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及癌变的高危年龄。近年来,国内外各项研究均建议将结直肠癌筛查的年龄提前至 40岁。
我国颁布的结直肠癌相关早筛指南建议:40~74岁普通人群每 5~10年进行1次结肠镜筛查;若筛查对象的2个一级亲属确诊CRC或进展期腺瘤(或1个一级亲属确诊年龄<60岁),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息肉癌变的可能原因在于:①中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不佳易致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等,从而易诱发肠道炎症或机械性刺激,促进肠道壁增生,导致癌变。②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自身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抑癌基因失活或转变,肠道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使正常肠道黏膜异型增生,甚至进一步导致肠黏膜癌变。
图片来源:摄图网
2. 性别(男性)
一项研究纳入683例高危腺瘤肠息肉患者中发现有517例为男性,且这部分患者在 1年后的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中的发病率高达 86.36%,相较于女性发病率明显升高。
危险因素三:不良饮食习惯
1. 吸烟
香烟烟雾被人体吸入后可达结肠黏膜,并引起遗传和表观遗传异常,而且致癌物质可中断细胞分裂并阻碍 DNA修复过程。
研究发现,吸烟人群结肠息肉的发病率为非吸烟人群的 2~3倍;且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以引起结直肠黏膜细胞不可逆的基因损害,最终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对比未吸烟的健康个体,吸烟超过 30包/年的人罹患增生性息肉的概率明显增加,发生传统腺瘤的风险增加 13%,吸烟与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发生风险较高密切相关,尤其是近端结直肠癌。
2. 饮酒
相关研究表明,乙醇代谢产物乙醛对肠道黏膜具有毒性作用,且酒精会导致肠道中具有抗炎活性的细菌消耗,最终导致肠道损伤和“肠漏”,从而诱发肠道炎症及息肉、肿瘤。
3. 大量摄入红肉、加工肉类、高脂肪饮食
红肉是指原料肉为红色,并且在加热之后颜色不会变白的一类肉,包括牛肉、猪肉、羊肉等;加工肉制品是指经过腌制、风干、发酵、熏制或其他为增加香味或改善保存而处理过的肉类,包括腊肉、熏肉、香肠、火腿、培根等。
危险因素四:体重指数(BMI)
危险因素五:息肉大小、数量等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大小、数目、病理分型以及表面情况不同,其癌变率亦不相同:
腺瘤性息肉的体积越大、数目及绒毛成分越多、表面呈分叶或菜花状,其癌变率越高。
结直肠腺瘤可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以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最低。 研究发现,左半结肠癌变率高于右半结肠,并且乙状结肠及直肠为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可能的原因在于大便停留于乙状结肠及直肠时间较长,由于该处肠道黏膜长时间受到大便的摩擦及刺激,易诱发正常肠道黏膜炎症及异型增生,从而导致癌变。
危险因素六:幽门螺杆菌感染
Meta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的患者结直肠腺瘤风险增加 1.5~1.9倍,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 1.2~1.4倍。其中被学者们提及最多的发病机制可能是 Hp 诱导的高胃泌素血症,胃泌素可刺激生长因子传导通路促使黏膜增生增殖,导致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和发展,进而诱发癌变。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般情况下,息肉至少要经历很长时间才会进展为恶性肿瘤。因此,医务人员以及患者应对息肉有充分的认识并高度重视,积极对其进行筛查及处理,防止息肉恶变。
1.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关注“医会宝消化肝病视界”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上海方案(2023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年第34卷第1期
[2]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 .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 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48): 3896-3908.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30804-00164.
[3]杨小利,李兆申.便秘与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22,42(02):76-80.
[4]陈柬树,张虹雨,宋亚峰,等.结直肠息肉恶变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24,22(20):2215-2219.
[5]余玉云,王统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9(30):195-198.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43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