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是我在上网时经常刷到的一个梗。
以前,我更多地把它理解为一种带有幽默心态又不失礼貌的糊弄学,一种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精神状态的淡淡发疯。对话场景通常发生在遇到过于爱聊天的司机、过于热情的大爷大妈、拉着家常推销办卡的托尼……
直到经历了前几天的一场魔幻旅程,我终于迟钝但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给自己身份,在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保护,一种反击。
当时我从家打车到机场大巴发车点,想到马上就要去玩了,我的心态很放松,司机跟我搭话我也礼貌回复了。
他问我是不是出门玩时,我说了是,接下来司机又问了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比如最近的机票贵不贵、在上学还是在工作、做什么工作之类的,我都比较简略地一一回答了。
到这里,我觉得对话都还算正常。片刻后,那名中年男司机突然开口说:“小姑娘看你这么年轻,又这么漂亮,有没有男朋友啊?”甚至神态和语气都和刚才一模一样。
这种语言上的冒犯到底应该怎么衡量呢?我隐隐感觉到“冒犯”和“骚扰”仅仅一步之遥,想要跨过来非常容易。果然,我装聋作哑的方法还是太软弱且无效,中年男司机完全不在乎我没有回答,继续说:
“你们这些小姑娘哦,在外面读书心都玩野了,玩归玩是吧,我跟你讲你们结婚嫁人一定还得回咱们这里来!不能便宜了外面那些男人是不是!还有你朋友也是一样……”
我被恶心地赶紧出言打断:“你这样打听乘客的隐私不好吧!麻烦开快点,我怕赶不上车。”
等坐上通往机场的大巴,我才发现自己后背已经出了一层冷汗,整张脸都是木的,又愤怒又怪自己懦弱,想来想去总觉得自己一开始就做错了。
对于一个旅途中只见一面的陌生人,我没有必要为了保持礼貌友好的形象就交代贴近自己真实情况的信息,于自己毫无益处不说,还可能带来潜在的麻烦和危险。
“离婚了,结婚太早,现在带俩孩子也没法工作,老公不是人在我孕期出轨还想分走房子,我这次回娘家就是找人商量怎么对付他的。”
嗯,我暗暗决定下次可以就这么说,第一次可能会有些紧张,但经验都是练出来的,不试试就永远不知道有多好用。
到达另一座城市与朋友涂涂会合后,我忍不住第一时间就跟她讲了这件事,俩人一起生了半天气,朋友提议说可以投诉司机,但我当时是直接在街上拦的车,没用打车软件,最后还是只能算了。
第二天,我们在酒店房间打算看看电视,主菜单跳出来之后遥控器怎么按都没反应,于是打电话给前台叫工作人员来。
上来的人是个年纪比较大的男性保安,对着电视鼓捣了一会也没找出问题,又打电话叫了其他同事来。等待的空隙里,他开始跟我们搭话:问我们多大了,读书还是工作,学的什么专业,来这边做什么……
我就在这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犯了第二次相同的错误。
明明觉得酒店工作人员和住客之间这样的对话并不合理,觉得对方不停问问题缺乏边界感,但难道要直接不回答吗?我犹豫着应付着提问。结果保安大爷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对于我的糊弄作答一再追问,涂涂见状接过话头,义正辞严地道:“我们是博士,来外地开研讨会的!”
这句话有效止住了保安大爷的提问,他自顾自感叹着这么年轻这么厉害,再没多问。这让我再次暗下决心,要让自己的人设立得起来,要敢于让别人的话掉在地上,敢于让他人尴尬。
女性被规训要懂得察言观色、善解人意太久了,而这常常需要付出非常消耗人的情绪劳动,以出让自身利益和个人边界为代价。
在这一方面,我的朋友涂涂是我的榜样。面对不想继续的谈话、不想答应的请求她总是能一步到位,态度明确不留余地。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和涂涂有一次去图书馆自习。当时图书馆默认的规则是可以占座,同伴帮忙占座或者拿东西占座都可以,所以我们帮另两位女生占上了座。结果在座位渐渐占满之后,有个男生过来问能不能坐,涂涂直接说了不行,他还是一屁股坐了下来,说人不来凭什么占着座位。
涂涂当即问他怎么不去抢搂在一起谈恋爱的情侣的座,怎么不去抢书都没翻开过一直打王者的男生的座,结果对方特别欠揍且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我就坐这了怎么着吧,你长这么丑还好意思占座。”
我一下子也火了,让他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这时候涂涂完全没有被带偏,很冷静地说:“我长什么样子都轮不到你多嘴,座位是我们的,你自己收拾东西还是我给你收?”说着就真要动手收他的书。
这么回忆起来,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涂涂总是能够果决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益。每次面违背自己意愿、有损自身利益的情况,我总是顾虑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回避尚未发生的冲突。而涂涂永远专注于自己的意愿和自身的利益。
我多希望自己可以跟她一样,毫不犹豫地维护自身的边界,回击别人的冒犯。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的确,我在与陌生的他人交往时过度秉持与人为善了,尤其出门在外时,“对人真诚”应该远远远远远远排在保证自己安全舒心之后,甚至可以非必要不动用。
我以为自己可以做到先礼后兵,然而在这种短暂的交集里,“先礼”就会让对方不断试探你的底线,“后兵”可能根本来不及,出了拳头也是打在棉花上。
当我还在为随口立的假人设羞耻时,涂涂却会指出来,人设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立人设时的心态才最重要。就像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身份是自己给自己的,同样,要展示怎样的气质面貌也是由自己决定的。
所以比起“她很友善”,我现在更想追求的是“她不好惹”,像涂涂一样为自己据理力争。即使我知道这很困难,但我会一直练习,直到我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他人的需要之前;直到我看重自己而不再被他人的目光和期待捆绑。
想必那时我就不会再纠结“人设”,眼里只有作为主体行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