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马边,见证重逢——“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一

文摘   2024-09-10 09:03   中国香港  

/彭艳

北大校友摄影俱乐部从2019年开始启动的“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活动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了,5年来,总计为500多名边远地区的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拍摄了“影像档案”。从去年开始,摄影俱乐部有计划地重访已经拍摄过的小学,开始为这些同学拍摄几年后的“成长照”。

2019年5月去马边笆子房小学视频↓↓↓
2024年春节过后,摄影俱乐部会长刘学红与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笆子房小学的苟老师联系重访事宜,得知这所小学下学期将撤销,学生全部并入镇里的中心校,当即决定,一定要在上半年完成对笆子房小学的重访计划。同时,从苟老师那里还得知,5年前拍摄的58位同学,除了11位上初中的,绝大多数都在镇中心校上学。这无疑为我们给更多的同学拍摄“成长照”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
20246月,我有幸成为“重返马边”志愿拍摄小组的成员,感到非常高兴。因为马边笆子房小学是摄影俱乐部启动“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的第一站。我还记得读完那一次的拍摄报道,我曾写下留言:“眼泪汪汪、感动!”。

5年前摄影俱乐部在笆子房小学拍摄

对于我来说,这次拍摄虽说是初到马边,但进入四川彝寨却是第二次。2004年,我作为亚洲开发银行的社会学专家,曾在四川彝族村寨做过入户访谈调研。那时,因为道路不通,我们需要“爬”,才能到达彝寨。20年过去了,我对再次进入彝寨充满了期待,希望重温昔日曾感受过的那一份语言之外的眼神交流,也弥补自己因错过了第一次去马边为小学生拍摄的遗憾。

这次马边笆子房小学志愿拍摄小组,除了黄永山学长和我,对于刘学红、高超和陈祥国学长来说,是名副其实的“重返”,那次拍摄还有德国校友会的前会长于芳,她这次因故没能参加。但事前多次嘱咐,一定让我们代她问候一下她当年“认下的两个干儿子”。

行前筹备会上,他们3位提起5年前的那次拍摄,一个个眉飞色舞,画面感十足。能够让我感受到他们对每一位孩子们的惦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学红师姐讲述时眼睛中露出的隐隐泪光:“我一定要再去马边,我忘不了临走前,有一个小女孩跑过来跟我说:阿姨您一定要再来看我们呀!我答应她了,就必须要履行这个承诺!”

根据预先商议好的计划,我们618日上午先到劳动镇中心校为上次拍摄过的同学拍“成长照”,下午再到笆子房小学为小学生和学前班小朋友拍摄“影像档案”。为了保证拍摄顺利进行,617日下午我们先到镇中心校“踩点”,物色拍摄场地,并将已提前快递到学校送给孩子们的“六一礼物”(一套彩色画笔画本和一个5年前的影像档案照片画框)分装好。

由于已经进入了雨季,为了防备万一,我们拟定了两套拍摄方案:天气好在室外,下雨天在室内,拍摄场地也都做好了安排。
618日一早,我们发现只能执行第二套方案了,因为天开始下雨了!

我们立即在学校食堂的一层大厅搭背景布,但却发现我们带来的背景布有点短,搭在足球门架上够不着地面,这对拍摄头像影响不大,但拍摄全身像就不行了。发现问题后,主动承担“摄助”工作的大魏和小魏当机立断,马上开车回酒店找背景布。酒店很给力,得知我们是为当地小学生拍照后,马上帮忙找了一张大床的白色床单,又把餐厅的蓝色大桌布从桌上撤了下来……

等到大魏和小魏把背景布运到学校时,时间已经10点多了。为了不影响学校中午开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把背景搭好,立即开始投入拍摄。

影像档案组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相框留念组的困难又来了,“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的背景横幅没地方挂。楼上楼下跑了好几趟,我发现只有食堂楼梯拐角处的空间勉强可以拍摄(食堂二楼全是餐桌)。高老师观察后,也认同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于是就带着几位同学去会议室取相框了。

我找食堂工作人员要了一卷双面胶,请几位正在等候拍摄的高年级男生帮忙把背景布粘在了墙上。

冒雨取回相框的高老师和同学们此时也相互认出了对方,欢声笑语不断。只听高老师对不同的孩子,重复着一句话:都长这么高了?!

随后的一个多小时里,高超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送上5年前拍摄的相框,我则举着相机为他们拍下这值得纪念的一刻。
每一次高老师将相框交到同学手里,几乎都会有这样的对话:

你长这么高了?!

你长大了,越来越漂亮了!

这张照片里的人是你吗?认得出来吗?

你还记得上次我们给你们拍摄吗?

你的理想变了吗?还是老师/警察/医生/军人......吗?



有一位外形俊朗的高年级同学,当高老师给他相框时,两人先是交谈甚欢, 随后男生害羞低头,进而一头扎进高老师怀里。我没有听清他们的对话,只是迅速抓拍了这位同学在两三分钟内变化的神情。他与高老师之间那种或师生、或父子的自然亲密,他对高老师的信任和依赖,令我动容。

还有一位外表淡然酷帅的男生,他从高老师手中接过相框时,依然是不苟言笑。高老师问:你当年的理想是拍电影,现在变了吗?男生的眼神瞬间亮了:没有变。我立即抓住时机按下了快门。

拍摄女生的过程中,“重逢叙旧”的主旋律进入高潮。高老师问一位女生:你都长这么高了!上次我来时,还抱过你呢!你记得吗?女生怎么回答的我没听太清楚,但这位女生略带羞怯望向高老师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镜头里。

按照分工,摄影俱乐部副会长黄永山负责花絮和无人机拍摄。在大家为背景和背景布忙乎的时候,他正以食堂大门口外雨中的操场为背景,架着三角架,为等待拍摄的同学们拍视频花絮。看到一位女同学脚受伤走路不方便,他亲自扶着走过来,拍摄完又亲自扶着回到食堂……

快到十二点了,中心校的吴校长来到食堂,提醒我们同学们要来食堂午餐了。我们马上抓紧收尾工作。人群中,我看到刘学红师姐正和一个女生交谈。原来这就是5年前那位对她说:“阿姨你一定要再来看我们”的小姑娘。这回轮到小姑娘“眼泪汪汪”了,我的镜头又一次定格了“重逢”的画面。

我很欣赏学红师姐践行承诺的精神。来时特别替师姐准备了一个小礼物送给这个小女孩。因此,在拍摄她们重逢的画面时,我也有一种情感参与其中。

在食堂,还有一个意外重逢令我感动:上次马边行中,拍摄小组在高山茶场偶遇了一位三四岁小姑娘,并为她拍摄了照片。这次,我们也特意为这个小女孩做了相框,希望能够找到她送给她留作纪念。没想到,高超老师在排队领午餐的同学中一眼就发现了她。虽然背景布已经收起来了,但并不妨碍我们为她再拍一次照片。

此次马边之行,是我们最满意的一次“回访”,除了少数几位同学因故没来拍照,绝大多数5年前拍过“影像档案”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成长照”。这为今后我们继续记录他们的“成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看着他们5年前后的对比照,能够见证他们的健康成长,让我们从心底里感到欣慰!



原笆子房小学生部分“成长照”

原笆子房小学生部分“影像档案”


本文摄影:高超  陈祥国 黄永山  彭艳  雪虹

特别鸣谢:北京大学校友会

相关链接

点燃心灵的希望之火——“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马边行纪实之一
笆子房村小学影像档案——“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马边行纪实之二

北大人举起相机,为边远山区的孩子拍摄“人生照片”


未名光影
北京大学校友摄影俱乐部由历届各院系各专业热爱摄影的校友组成。有海外归来的摄影师、设计师,有中央级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有重点高校的教授讲师,有企业高管,也有自主创业的新锐精英……俱乐部下设未名光影工作室,宗旨为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