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依伙阿呷聊毕摩————“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七

文摘   2024-11-30 09:01   北京  


文/雪虹

图/彭艳 雪虹

访谈/黄永山

2024年6月22日到24日,从美姑到西昌,看完了卫星发射,其他时间几乎都用来考察毕摩文化了。于是有了与大毕摩依伙阿呷的一次长谈。

依伙阿呷,1962年12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一个世袭毕摩家庭。他的高祖依伙伍助和父亲依伙里哈都是当地有名的毕摩和德古(民间调解纠纷者)

受家庭的影响,依伙阿呷从4岁起跟父亲学习毕摩文化,13岁出师,开始独自作毕。因其毕术专深,治病有方,与仪式主人家和谐,汉、藏、蒙、傈僳、纳西等民族的人家也都纷纷邀请他做毕。

依伙阿呷的汉语是通过《看图识字》《汉语文扫盲课本》以及报刊、广告牌、影视等媒体等自学的。1985年7月,23岁的依伙阿呷被盐源县语委聘用,为彝文古籍做搜集整理编写翻译工作。1990年又受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古彝文文献课程,2020年,被推选为凉山彝族自治州毕摩文化科学性研究管理专委会主任。

依伙阿呷多才多艺,有很多头衔,其收集整理翻译编辑的古彝文文献有320多部。也发表了许多专著和论文,有多篇诗歌、散文被选入大学、中小学教材。经常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学者和国内外民族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前来和依伙阿呷毕摩请教探讨彝族文化。

能与这样一位毕摩文化的传承者面对面交流,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机遇。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堆问题等着向他讨教。

黄永山第一个抛出问题:毕摩文化是怎么产生的,在彝族历史和文化中处于何种位置?

依伙阿呷略微沉吟了一下,说道:毕摩是彝族人民心目中一个德高望重的形象。现在许多人包括一些专家都不太了解毕摩,以为毕摩只有男性毕摩。其实我们在远古的时候,在母系社会的时候,是由女性来做毕摩的。这一点在学术方面至今是一个空白。目前我在和一些彝族学者一起对女性毕摩的课题进行研究。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毕摩还有女的,但在我身边,仍然有活生生的女毕摩存在。

我认识的就有四位女性毕摩,一位是住在马边彝族自治县烟峰乡二村八组的俄木罗五,她是常做彝族祭祖仪式的比较有名的女性毕摩,第二位是住在盐源县棉桠乡核桃园村八组的毛巫呷,她也是常做彝族日常需做的各种仪式,第三位是德昌县铁炉乡烂坝村康家堡组40号的杨阿牛,常做彝族毕摩常做的法事,毕摩应有的法器她全都有,并有61部经书。第四位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李芳,业务和上面几位相同。

德昌县女毕摩杨阿牛和她的经书

依伙阿呷的这个话题,立即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在这些天里,我们听说了好多有关毕摩的说法,比如,只有男的能做毕摩,女的不能做;毕摩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还有,毕摩只能家族世袭,祖上没有毕摩的家庭的后代是不能学毕摩的……然而,这些说法,在依伙阿呷这里,全都被颠覆了。他说,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不符合历史事实。之前,只要你的八字相符,都是可以学毕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凉山的大毕摩阿苏拉则,她的女儿史色就是一个大毕摩,后来史色传授给她丈夫勒俄阿则,他也成为有名的毕摩。

马边县女毕摩俄木罗五

依伙阿呷说,据古彝文文献记载,在远古的时候,毕摩是由女性创造的。彝族的古文字或者说“符号”,比如在爱情方面、婚丧方面的一些符号,就很可能是由女毕摩创造出来的。只是到了奴隶社会,女性地位下降很厉害,男性毕摩才占了主流。

我们好奇地追问:女性是怎么创造出彝族文字的?

依伙阿呷:远古时男女相爱,或者女的要找男的,他们约会的地点会要有符号,比如画在某一棵树上,某一块石头上,这样两个人才能找得到。另外,男人要出去狩猎、打仗,女人会在他的衣服上缝上或绣上一些相应的图案或符号,祈愿他平安和勇敢等等。这些符号在很多经书上都有记载。我们彝族衣服上的许多图案和符号也都是有含义的,这就是最早彝族文字的起源。后来这些符号多了,由毕摩集中起来,整理之后就慢慢形成了文字。

盐源县女毕摩毛巫呷

另外,从毕摩经书的书写方式来看,也是与算女性八字的方向一致的,算男性的八字是相反的方向。另外,在作毕的时候,家里的女主人是地位最高的。作毕的时候,喝一口汤,吃一口肉,都是女主人先喝、先吃,之后毕摩才能吃喝。还有在做毕摩仪式“转头”的时候,男女也是有区别的,女性右手绕七圈,男性左手绕九圈,方向也是不同的。说明以前彝族女性的地位是相当高,是相当受尊重的。

彝族女主人的专座

依伙阿呷的这个观点,在史书上也有印证。据《毕谱•颂毕》记载,上古曾有十代女毕摩。但“尼能(女毕摩名)学识浅,心愚手也笨,不会背经卷,不会扎神签,驱鬼鬼不散,治病病不愈……”后面若干代女毕摩也跟尼能差不多,“不会卜筮术,不会占骨卜,不会编织竹神笠,不会使用竹神签……”这样几十代之后,绝大部分女毕摩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之中。

彝族文献《勒俄特依》中,也记载着毕摩是原始彝族部落社会中的女酋长们创立出来的。在《帝王世纪序》中,也有是女性创造了毕摩的说法。

依伙阿呷与云南楚雄毕摩李芳夫妇

据彝族民间传说与文献记载,在远古时代,毕摩身兼祭司与部落酋长于一身,具有万尊之位;之后,下降为祭司佐政阶层;最后专司祭祀、占卜、禳灾祛祸之职,但地位仍高于普通人之上。

依伙阿呷说,苏尼最早是女尼,毕摩最早也是女毕,之后才由男性继承。现在我认识的女毕摩,有的是祖传的,有的是因为大病不愈,神灵附体后痊愈,与某毕摩八字相合拜师学成的,也有直接由毕摩测算八字可以做毕摩的。

西昌“毕摩街上的苏尼

问:苏尼与毕摩是同时出现的吗?
依伙阿呷:这一点有不同的看法。我的观点是,苏尼出现于毕摩之前,之后,一些有知识的人从苏尼中分离出来,成为毕摩。苏尼不需要掌握什么东西,毕摩需要经过长期学习,掌握了丰富知识后才可以作毕。毕摩和苏尼作法的时候是分开做的,不能在一起做。请苏尼的人,一般都是身体不好的,有病的,找不着魂的。有社会威望的是毕摩。毕摩可以做的事情更多,是全方位的。苏尼和毕摩,你相信谁就可以请谁,也可以两者都请。

在之前的考察中,我们了解到,经书在毕摩作毕时是不可或缺的法物。我们问:经书在毕摩仪式里起什么作用?是否在一开始作毕时就有经书?
依伙阿呷说,一开始没有,是后来才有的。是从一个个符号,发展成文字,然后再形成经书的。孩子从小学毕,就是要背诵经书。经书的内容不同,不同的仪式要用到不同的经书,比如,有祈福、祭祀用的,有咒仇人的,有送灵的,也有用于凶杀的。这些都是有规矩的,不能乱用。

请毕摩作毕真的有用吗?我们提出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依伙阿呷肯定地说,毕摩真的有用,没有用谁还来请你?

接着,他给我们举了很多治病的例子——比如,有一些医院说只能活几个月的病人,经我们算八字、占卜、做毕摩,活了几年、十几年的都有。但是其中的缘由我也不清楚。但如果经过占卜显示,这人真的不行了,我们也告诉他,即便作毕也没有用了。

大型毕摩仪式神座布局图

对病人还有没有救,毕摩是怎么感知到的?

依伙阿呷:是通过占卜出来的。一个是鸡蛋卜,一个是羊骨卜。先从一年占,看怎么样,然后三年、五年、七年、九年,之后要看他的生辰八字,属什么方位等等,了解他什么时候生的病,给他推,看有没有希望。第三种是我们自身的感觉。占卜的经验一般来自祖传,自己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每个人都不一样。

您现在有弟子吗?有没有计划招一个女毕摩?

依伙阿呷:有,有60多人,都是我没有参加工作之前教的。对招女毕摩目前没有计划。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毕了,做毕摩是很辛苦的,白天黑夜都不分。特别是有一些仪式要做三天三夜,五天五夜,七天七夜、九天九夜的,饭都没有时间吃。

最后,依伙阿呷从家里的柜子上面把他的毕摩法器拿下来,一个一个给我们介绍。除了毕摩常用的经书、神铃、神扇、签筒、神笠外,常用的还有牛角、鹰爪、野猪牙、獐牙等,作为毕摩的护法者。

短视频:聊聊毕摩那些事 ↓↓↓

对此,凉山彝族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远古洪水泛滥时,天神派了三个毕摩带着彝文经书来拯救民众。三个毕摩各骑一头黄牛,把经书挂于牛角上。渡汪洋大水时,把经书浸湿了。毕摩下到凡世后,便把经书放在青树枝上晒,飞来的老鹰抓破了一些书页,粘在青树枝上又撕坏了一些书页,故而彝文经书不全了。毕摩念经作法时,都带有牛角、鹰爪和竹签作为法器,并在祭坛上插青树枝,意即弥补经书之不足。

毕摩,是彝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有了一代代毕摩的传承,我们才能在今天领略欣赏到神奇的彝族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无穷魅力。

(文中女毕摩图片由依伙阿呷提供)


相关链接

• 重访马边,见证重逢——“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一

• 为笆子房小学留下最后的影像——“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二

• 信马乐山,品味风情——“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三

• 升空1000米,航拍悬崖村——“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四

• 凉山彝族从这里发祥——“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五

• 在毕摩家观“作毕”——“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六


未名光影
北京大学校友摄影俱乐部由历届各院系各专业热爱摄影的校友组成。有海外归来的摄影师、设计师,有中央级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有重点高校的教授讲师,有企业高管,也有自主创业的新锐精英……俱乐部下设未名光影工作室,宗旨为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