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摩家观“作毕”——“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六

文摘   2024-11-20 09:00   北京  


文/雪虹

图/彭艳 高超 陈祥国 雪虹

(一)

说实话,在去美姑之前,我从没有听说过“毕摩”二字,更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所以,这次去四川马边,黄永山提出要去考察“彝族的毕摩文化”,就感觉很新奇。黄永山近几年对这些来自民间尤其是少数民族带有“神异”性质的传统文化兴趣浓厚,曾经深入考察拍摄过好几个令人颇感震撼的短视频,同时也吊起了我们的胃口。所以,此次主题摄影之旅,在完成给马边笆子房小学生的影像档案拍摄任务后,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跟着黄永山考察凉山彝族的毕摩文化。

毕摩文化之乡-美姑县城

2024年6月19日,我们按计划前往美姑县,去观摩一个黄永山事先约好的“家庭毕摩仪式”(成都的彝族朋友帮忙联系的)。待我们中午抵达时,一家人已经等我们有一会了。当天刚下过雨,山里的道路非常湿滑,车开到一个拐弯抹角似乎找不到路的山窝窝里,才见到来接我们的人。

沿着山路走下山坳,一座由几栋房子围成的小院子里已经有很多人在忙乎了。院子的当中搭起了一个铁皮做的火炉,火炉的周围放着许多新砍下来的树枝。有的人在削木条,有的人在砍木块,有的人在往火炉里添枝加叶……

袅袅升空的浓烟通报神灵前来助法

主人把我们一行迎进家门,黄永山跟主人交谈了几句,就对我们说:这样,让他们先开始,咱们有什么问题最后再问。

今天的毕摩仪式主要有两个内容,一个是为全家驱祸祈福,另一个是为主人家的一个女性治疗“头疼病”。

趁毕摩正在做仪式前的准备工作时(用青草扎草人,也称草鬼),我环顾了一下房间。做仪式的毕摩,坐在正对门的墙根处,旁边的一面墙有一组组合柜;靠院子的门窗处有一张双人床,我们则坐在进门左手边的一组多人沙发上。组合柜和毕摩身后的墙上有一些装饰物,还挂着一些我们看不懂的图画、文字和物件,显得很有神秘感。

经过聊天,我们得知,这家本身就是一个毕摩家庭,主人名叫吉后拉吉。但毕摩一般不给自家人“作毕”,于是就请了堂弟吉后拉惹来做。堂弟拉惹要比堂哥拉吉高大很多,不知道的很容易弄颠倒。

堂弟吉后拉惹(左)和堂哥吉后拉吉(右)

兄弟俩都不太会说普通话,我们只得求助于现场的年轻人当翻译。但年轻人可能对毕摩仪式中的一些含义似懂非懂,所以翻译出来的内容也让我们将信将疑。我们几乎对每个环节都有好奇心,但由于语言障碍,看得我们还是有点云里雾里。好在我们现场录了视频,回来后,我又从二手书市场买了一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中的《凉山毕摩》一书,两相对照,大致可以明白其中的一些道道了。

毕摩泥塑是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凉山彝族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他们敬畏大自然,崇拜祖先,彝族男性头饰上的锥形凸起(天菩萨),被认为是人的灵魂居所,神圣不能触碰。灵魂一旦离开肉体,人的生命也就随之结束;灵魂如果无处依附,就随时可能被鬼怪唆使而致祸于人,所以,灵魂的保护便成了彝族民众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草偶(鬼怪)也分男女

在凉山彝族的意识里,凶死者的灵魂、无人祭祀、无人超度或无嗣者的灵魂、未经安魂的灵魂多会变为鬼魂作祟于人,给人带来贫困、疾病、凶杀、自杀、冤家械斗等种种灾难。只有采取相应的禳解、驱遣等仪式,才能祛祸纳福,避免鬼怪邪祟带来的灾难。所以,大部分毕摩仪式都是以招魂、安魂、送灵、咒鬼、驱鬼等为主要内容。

(二)

这场毕摩仪式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有扎草人(代表各种祖先人物和鬼神),捏泥偶(主要是各种鬼怪),烫石净(除秽洁身)和用鸡蛋占卜。

毕摩拉惹用鸡蛋在患头疼病的堂哥拉吉大儿媳身上上下摩擦了几下,又让她朝鸡蛋吹了一口气,然后把鸡蛋磕破倒进一个盛着水的碗里,毕摩用鸡蛋壳反复从碗里舀水再淋下,时不时还拨拉一下水面,观察泡沫分布的情况。最后把蛋壳捏碎,放进碗里倒掉。

鸡蛋卜

捏泥偶的时候,也先要把泥块在大儿媳的头上绕三圈,然后再让她朝泥块吹一口气(将人身上的各种疾病祸患转嫁其上),才开始动手捏制。

拉吉和家人把一只白色公鸡和一头黑色乳猪分别捆扎好备用,一个装有小木块的小簸箩(代表金银,用来贿赂鬼灵)放在毕摩拉惹的脚下,簸箩里还放着一个铜铃(毕摩法器之一)

一切准备妥当后,一个小伙用铁夹夹着一块烧得滚烫的石头走进屋内,将石头放进一个盛水的碗里,碗中立即升腾起一股白烟。小伙拿着冒着热气的碗原地转了一圈后,交给了毕摩拉惹。拉惹将装着小木块的簸箩在碗上绕了三圈,又往身后的一捆青草和削尖捆扎好的枝条上(代表众神的神位)倒了一点热水,之后交给小伙拿走。

烫石净:用蒸汽除秽、洁身

此时,毕摩拉惹突然开始诵经,念了一阵之后,就把装着小木块的小簸箩递给拉吉。拉吉拿着簸箩走到在床边等候的家人面前,让家人挨个触摸木块。一位岁数较大的女性怀里抱着一大堆衣服(代表未在场的家人),她把每一件衣服都要扯出一角跟簸箩里的木块接触一下。

诵经期间,拉吉从柜子上拿起一张纸交给拉惹,拉惹拿着纸念着上面的内容(将家人的名字依序报知祖先或神灵),念完之后抓起簸箩里的一把小木块朝门口扔去(意为把鬼怪赶出去)。扔了几次之后,又让一个年轻人拎着那只白公鸡(外带一杈树枝),在拉吉所有家人的头上顺时针饶了七八圈,又让每个人(包括一堆衣服)都与公鸡亲密接触了一下。

完事后,小伙又拎着小乳猪重复了一下与公鸡同样的动作,之后令人不忍卒睹的一幕开始了,小猪被三个年轻人摁在地上,其中一个拿着一把小刀,非常熟练地刺进了小猪的咽喉……

小猪死去之后,毕摩拉惹开始对那只白公鸡下手,他拿着菜刀,不停地用刀背击打鸡的头部(打鸡,代表打鬼的头,让鬼离开),在鸡将死未死之际,再割开鸡的脖子,将鸡血滴在身边那些草人、泥偶、树枝和小木块上(献祭神灵),接着用刀背在鸡的身体上狠敲几下,拔下鸡毛粘在草人、树枝和碎木块上……

之后,带着鸡毛和鸡血(包括猪血)的草人、泥偶与小猪一起被放在门口(以示撵鬼),毕摩拉惹摇着铜铃一边诵经一边往门口扔着小木块,此时拉吉也加入到诵经中来,他拿着挂着羊角和鹰爪的一本经卷,与拉惹像二重唱似的唱和着。间或,拉惹扯着公鸡的头,从折断的翅膀处吹着气(杀鸡后,毕摩用嘴对着鸡的肋骨下吹气,使死去的鸡发出啼鸣)。接着,一个小伙将彻底死去的白公鸡头朝外放在了躺在门口的小猪后面(向神灵或鬼魂报送牺牲,让它们前来笑纳)……

仪式的最后,公鸡和一把树枝被拿回到毕摩手里,毕摩从公鸡的翅膀上揪下几根粗羽毛,放到了那把代表神灵的树枝上。小伙们将门口的物品全部清理出去,小猪和公鸡直接放到了火炉中烧煮,成了所有在场人的口中肉(分享神力,集体消化鬼怪)

视频:毕摩作毕  第一集 驱邪祈福
(视频内有感觉不适镜头,请谨慎观看)

(三)

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仪式第二部分“招魂引魂”开始。

拉惹和拉吉在打扫干净的门口,用纸盒子和削好的树枝搭了一个“神座”,他们一边搭,我们一边问,大致弄清楚了是怎么一回事。招魂其实招的是祖先的魂。神座的前方放着一个装水的蛋壳,里面有一个青草编的象征祖先的小草圈(还魂草),一根细绳从蛋壳里牵出,顺着树枝搭建的荆棘路(归魂路),一直延伸到“神座”后面的一个带盖陶罐里(装魂钵),陶罐放在一个高脚彩盆里,底下有一个煎好的鸡蛋饼。

据说远古时遭遇大洪水,彝族的祖先就是靠一根绳子从水中爬到山上,才存活下来的。招魂仪式就是毕摩把祖先的魂招回来,与家人团聚,保佑后代子孙平安。

装魂钵

仪式开始,先是拉吉拿着之前沾过血的一小把枝条,在每个家人的头上绕一圈,然后送到外面的一个地方。接着,拉吉抱来一只用来招魂的黄母鸡,用烫石净熏过,递给正在诵经的拉惹,又拿来两条煮好的猪肉倒在身后放着的那丛象征神灵的树枝和草棍前面。拉惹拿着鸡走到门口的神座后面,拉吉拿着烫石把整个屋子的边边角角走了一遍,最后放到门边的地上。拉惹端起一碗水,直接泼到门边的热石头上,激起一股白烟(清洁环境,迎接祖魂归来)

招魂鸡

拉惹念着专门的“引魂经”(其实更像唱经),不时站起来朝门外挥舞着手里的黄母鸡,之后,拉惹从蛋壳里拿出那个小草圈(还魂草),让每个人都轻触一下(包括衣服),与此同时,屋里有一个女的不断地在喊着什么(有资料介绍说,此时喊得应该是:魂兮归来吧,某某魂归来吧,家中有美食,家中有温馨……),最后,拉吉把小草圈放进陶罐里,并盖上盖子(表示魂已被招回)

接下来,神座被拆除,陶罐下面的煎鸡蛋被每一位家人分吃。由此,“灵魂得到了置换与回归,心灵得到了安慰。”

视频:毕摩作毕  第二集 还魂引魂

(四)

仪式的第三部分,是专给拉吉头疼的大儿媳治病。据说她也去医院看过,但一直没有彻底根除,这次寄希望于传统的毕摩祛病,看看能否如愿。

治病的仪式在院子里进行。也是先在纸盒子上用树枝插神座,比招魂仪式用的树枝子粗,数量也多(有说是象征森林)。本来神座应该是插在土里的,但是现在都是水泥地面了,只好改插纸盒子了。

在毕摩拉惹的诵经声中,大儿媳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坐在三个插满不同颜色枝条的纸盒子和草人、泥偶中间,一个男人用一只白公鸡在她头上饶了几圈,又在她身上蹭了几下,还让她对着鸡的嘴吹了一口气。这只白公鸡的命运跟前面的那只一模一样,鸡血鸡毛被分洒在纸箱上的树枝上。与前面不同的是,簸箩里装的不是小木块,而是一种白色粉末样的东西(有说是荞麦面);毕摩也不再是背诵经文,而是照着一本颜色发黄的经书念诵。净石烫也不再是一块石头,而是每个纸盒、草人、泥偶处各放一块。

后面的动作比较复杂,女的需要在各个神座和草人、泥偶处挨个用腿迈过去;同时,一个男人抱着草人围着她转圈;旁边还有人用嘴朝他们喷水,或用水分别去浇那些烧烫的石头;毕摩拉惹先是手拿一根细草条,在女的头上绕几下,又用一只黄母鸡(招魂用)同样在她头上绕几圈、在神座的树枝上碰几下;另有一人端着装有泥偶的盆子,围着女的转圈圈;女的解开脖子上系着的细绳(断颈线,代表鬼怪祸祟缠身),在自己头上绕了几圈之后,放到草鬼身上(以示当事人与各种鬼怪、祸祟、疾病断绝关系,并转嫁到鬼的身上)。最后有两人人手一只小白鸡,像黄母鸡一样,分别围着女的转圈、触碰那些神座、草人、泥偶……在鸡的鸣叫声中,结束了这个让我们看得有点眼花缭乱的治病仪式。

所有的流程走完后,要把三个环节所用的神座、草人和泥偶在火把的伴随下,统统送到村外通往“德布洛莫(鬼山)”的路边,放于树杈上,以示将各种祸祟、鬼怪、疾病驱逐回鬼域。在送去的人没有回家之前,毕摩要在屋里继续诵经,直到他们完成“送鬼”任务返回。

仪式结束前,全家人还要继续围蹲在一起,有人用象征神灵的树枝在他们头上再绕上若干圈,以示神灵保佑全家。

视频:毕摩作毕  第三集 禳灾祛病
(视频内有感觉不适镜头,请谨慎观看)

结语

在凉山彝族地区,有一句话广为人知,叫“一步跨千年”,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正是因为凉山彝族宗族林立,层次等级森严,社会发展缓慢,加之高山深谷的阻隔,其较为原始的传统文化才得以延续和保留。特别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毕摩文化保留得最为完整,内容最为齐全,形式最为复杂,是凉山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景。

毕摩拉吉在给卡车司机祈福

此次在凉山彝族腹地美姑,我们亲眼见识了闻所未闻的“毕摩仪式”(据说有上百种之多),尽管仍然懵懵懂懂,但的确在心底刻上了深深的烙印!之前,我们只是在书籍上知道古人崇尚祭祀、占卜,但对其具体的祭祀仪式,则只能靠想象和臆测。而在美姑,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凉山彝族延续至今的毕摩祭祀作法的完整流程。毕摩文化像一个“活化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先人祭祀活动的样本,它比任何史书上的记载和描述都要鲜活而具体。

毕摩拉惹带着徒弟作毕


相关链接

• 重访马边,见证重逢——“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一

• 为笆子房小学留下最后的影像——“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二

• 信马乐山,品味风情——“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三

•升空1000米,航拍悬崖村——“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四

• 凉山彝族从这里发祥——“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⑦之五


未名光影
北京大学校友摄影俱乐部由历届各院系各专业热爱摄影的校友组成。有海外归来的摄影师、设计师,有中央级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有重点高校的教授讲师,有企业高管,也有自主创业的新锐精英……俱乐部下设未名光影工作室,宗旨为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