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合奏江南韵”

文摘   摄影   2024-04-20 09:00   北京  

/胡晓东

/胡朝志 胡晓东


春节后南方一直被云雾笼罩,成天阴沉沉的。三月初的一天,太阳终于透过密布的阴云,露出时隐时现的面容。何不趁此难得的好天气拍一拍正当时的油菜花开呢?一直久闻与我同在北大的胡朝志老师单枪匹马走天下,此时我俩正好都在南方出差,大胡和小胡就近结伴来一个“二胡合奏江南韵”该多好!跟小胡老师一说,一拍即合。说走就走,我们驾驶着小胡老师的蓝色越野车,离开喧嚣嘈杂的都市,驶向诗意的田野和远方的乡村。

第一站来到江西兴国均村,正赶上这里的油菜花节。大片的油菜花正在开放,置身花田内,满眼都是金黄,山谷田野间仿佛铺上一件耀眼的黄色织锦,雍容大气。四周多是混凝土的新农舍,少有传统古民居。

穿过竹林和农舍后,一处新建祠堂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座孤立的单体建筑的墙体类似马头墙,形式上借鉴传统的三叠马头墙,随屋顶坡度跌落成三级,但也有所变化,不是水平延展,而是上翘,类似飞檐结构,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

第二天日落前我们来到篁岭,山村依山而建,随形就势,美得让人难以置信,视觉冲击巨大。古村建筑多是二层结构,一楼为客堂或门面,二楼则是居住区,有开放的大窗台——看得见风景的大窗台!窗外支起一排木架,大圆的簸箩里晾晒着农作物,有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和雪白的稻米等。这美妙的丰收景象,如今成了画家、摄影家们热衷追逐的画面,并赋予其诗意的称呼:"晒秋"。现在为发展旅游,村里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在晾晒。当下正值早春,依然“晒秋”。

这些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风格相似又富于变化;装饰上运用木雕、砖雕和石雕工艺,灵巧的高脊飞檐、素雅的水墨彩绘,美不胜收。我特别偏爱这种粗看简约,细看精致的美学风格。

完美的建筑形式之外是完美的建筑空间,山坡上成百座屋舍鳞次栉比,和谐唯美。掩映着小桥流水,穿插着石梯小巷,曲径回廊、亭台楼榭散落其间。溜达在石板铺就的小巷,亦或是走进精巧的阁楼,会给人别有洞天的惊喜。所有建筑体量适度,洋溢着浓烈而温馨的舒适感,融化了我的心。人在其中,既没有面对高大建筑的渺小,也没有在空旷之处的孤独。我想篁岭是天地人最诗意的表达,是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的人们的梦中家园。

小胡老师因为用较笨重的中画幅相机拍摄,三脚架不离身,每一次按动快门都要调节半天。我嫌其费劲,不如手持相机自由,便自己随心所欲四处抓拍。太阳落山后,光线越来越暗,这下我有点后悔,念叨起三脚架的好处。但不知小胡老师在何处,找他太花时间,只好利用各种依靠,尽可能地稳定拍摄。

天黑后见到小胡老师,他说发现一处出大片的场景,遗憾等了好久都没有等来入镜的人。风景中的人对于表现主题,展现空间尺度等都十分重要。摄影人惺惺相惜,我说返回去吧,我给你当模特。于是在小胡老师的导演下,我从左边入镜,迈上石梯,然后依靠门栏,在长曝光的同一张照片中,留下我两个身影,一个模糊、一个清晰,颇有一种时空穿越之感。然而他还是不满意,说错过了宝贵的蓝光时刻,天空暗淡无彩。我安慰他,有总胜于无。

摸黑下山,在路边晚餐后,夜宿江岭村。早上五点起床,上山拍日出。用上小胡老师价值近万元的高级三脚架和云台,俯仰转动,横竖变换十分灵活自如,拍了一幅多张合成的全景图——江岭春晓。

随后,小胡老师驾着蓝色越野,越过青山,跨过小河,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继续游走在婺源的山间乡野。我坐在副驾驶座紧盯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物,心情无比欢愉。突然,我俩异口同声:“这儿不错!”于是,立即停车,想不到我们就这样误闯误撞来到庆源村。

这是坐落在青山翠谷间、遍地金黄田野里的一座古朴优雅的小村庄。一条小河从村中穿过,十来座古桥跨越其上。河水清澈,节奏舒缓,静静的流啊流,流过了上千年,完美的诠释了时间流逝、世事沧桑的意象。

我们心里满是感动,默默的举起相机拍摄,甚至不忍出声,生怕打破了村庄的平静。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河边洗菜,在屋前晒太阳。我试着与他们交流,无奈他们口音太重,很难听懂,只好作罢。整个村子不见年轻人,屋前矮墙上晾晒的一双小孩的鞋吸引了我的注意,啊!小鞋(四川话中鞋与孩同音),是新生,是希望!立即特写一张。

一位约莫花甲年岁的老乡主动与我们打招呼,他坐在河边,点燃一根很有年代感的长烟斗,示意我们对准他拍摄。随后又主动带我们走进深巷,“一看你们就是专业的,我让你们拍,不理那些人。” 他开锁推开双扇大木门,领我们走进一处老宅。天井居其中,门厅、中堂和厢房环绕四周。横梁立柱、窗棂门栏上都有人兽花鸟图案的木雕装饰,精美绝伦。

我注意到所有木雕人物都残破不全,一问原来是在以文化为名的那场革命中惨遭刀劈斧砍之故。我们慨叹老宅留存至今的不易,木质建筑在潮湿的南方地区容易糟朽,老乡说他实在无力维修,只能勉力维护。老屋是农耕文明的载体,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我们都对其命运感到担忧。

他手持长烟斗,不停地指挥我们站位、选角度,甚至给出镜头焦距、光圈参数等建议,口里还不时冒出一些摄影专业用语。我本来觉得好笑,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收起笑容认真听他摆布。变场景、换道具,他表演,我俩拍,忙乎好一阵。

拍摄中我心里一直犯嘀咕,这是演的哪一出呢?临别,“是不是也表示一下,多少随你们给?”说起钱总是令有点书生气的我们不太好启齿。片刻后小胡老师出价,老乡立即回应:“痛快!” 显然很满意。

我们背着长枪短炮,追逐着老旧的东西,目睹老乡生活的窘迫和乡村远离现代文明的困境,感觉在消费着贫穷。我心里五味杂陈,心情有点沉重。如何既留住古村落,又能让老乡们享受到现代文明,这是新时代面临的一个课题。

日落前赶往菊径,这里四周高山环绕,一条小溪划出一个圆,环抱整个村庄。拾级登上观景台,溪水环绕的菊径村尽收眼底。天色渐暗,小胡老师执意要等灯火闪烁,我又没有带三脚架!他说下山取,我不好意思劳累他,机会只能让给有准备的小胡老师了。

夜幕降临,村中只亮起几处零星的灯光,不是期待中的万家灯火。还好左边公路上驶来开着大灯的汽车,在长曝光中拉出四分之一圆弧。追求完美的小胡老师不甘心,等啊等,好不容易等来左右两边同时来车,各划出四分之一圆弧,终于完成一个半圆。有了!完美收工。

夜深了,蓝色越野在村间公路上静静行驶,一座座小镇、村庄从眼前闪过,岭南、大鄣山、沱川、鹤城、古溪,像流星般飞走。前面是紫阳、清华,还有赋春......记起我们来时路过的江湾、苏庄、秋口和思口,这些充满诗情画意、撒落在皖南大地上的古老村庄啊,连名字都是那么美!那么富有诗意!它们曾经宛若耀眼的明珠点缀了农耕文明的灿烂星空。此时,它们都沉睡在茫茫的夜色中,我心里一遍遍默念着它们的名字,希冀古老的村落能够在现代文明的曙光中醒来,让活态的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下去。

二胡合奏江南韵——我们的拍摄是记录,是追念,是发自心中的歌,一首难言的歌……

未名光影
北京大学校友摄影俱乐部由历届各院系各专业热爱摄影的校友组成。有海外归来的摄影师、设计师,有中央级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有重点高校的教授讲师,有企业高管,也有自主创业的新锐精英……俱乐部下设未名光影工作室,宗旨为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