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探险与自然——南极⾏之感悟篇

文摘   2024-06-30 09:01   北京  

文/樊镕(北大1980级地质系)

⼀说去南极,“危险”两个字就会让很多⼈望⽽⽣畏。⾃从 1820 年南极⼤陆被发现,⼈类便开启了前赴后继去南极探险之旅。“探险”本⾝就意味着事情会出错。南极的寒冷、荒凉、复杂的地形和极端且不可预测的天⽓,使南极探险产⽣过许多悲剧。最著名的是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的南极探险队,1913 年在抵达南极点归途中全部遇难;1914 年到1917 年,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率领的南极探险队被冰⼭困住,经历艰苦卓绝,顽强求⽣,28人全部获救,成为南极探险英雄时代的绝唱。

斯科特晚于阿蒙森到达南极点

沙克尔顿乘小船南乔治亚岛求救

即使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去南极旅⾏依然有⻛险。2022 11 29 ⽇,维京游轮公司北极星号游船,在南极探险回程中遭遇⼗多⽶⾼的⼤浪,船舱玻璃被击碎,乘客被抛到空中,导致⼀名乘客死亡。灾难发⽣的前⼀天,这条船上的游客在乘冲锋艇巡游时,船底曾发⽣“爆炸”,导致⼀名游客腿部⻣折,另两名游客轻伤。

我们乘坐的这艘游船是专为极地探险改装的探险船,船体⼩,只能容纳124 名游客,但却具有超强的引擎;船上安装了稳定器和破冰装置,可以在漂有浮冰的海⾯上进出冰区。船的锚不是通常系在锚绳上的钝头锥形铁块,⽽是⼀条⻓⼏⼗⽶的粗铁链,这样不会轻易被海⾥的⽔草绕住,此外还配有个⼀模⼀样的备⽤锚。

船上所有的座椅桌⼦都⽤铁链固定在地板上,防⽌它们在船颠簸时到处乱撞。此外,船上要求所有客舱的⻔ 24 ⼩时不锁⻔,以便⼀旦发⽣意外,探险队员能够尽快进⼊舱内抢险。

我们上船的第⼀件事就是救⽣培训。船上配有四只橘⻩⾊的救⽣艇,每个艇可以乘 30 多⼈,艇内备有够所有⼈吃 10 天的⻝物和⼀些饮⽤⽔。尽管如此,有规定上救⽣艇后 24 ⼩时内不提供饮⽤⽔,所以我们被要求⼀旦发⽣意外情况,每⼈需装上⼀瓶饮⽤⽔带到救⽣艇上。为此船方给每位游客发了⼀个能装680毫升水的保温⽔杯。

去南极必须经过以狂涛巨浪著称的德雷克海峡,那⾥是世界著名的危险航道,海峡⼀年四季⻛凶浪急,海浪最高可达 20 多⽶,有“暴⻛⾛廊”、“魔⻤海峡”之称。

我们⽤了两天三夜横渡这个魔⻤海峡。这次运⽓好,赶上了⻛平浪静的⼏天,但是“⻛平浪静”只是相对⽽⾔,德雷克海峡在最平和时也有三四⽶⾼的浪。我们的船像⼀⽚⻛中的树叶,时⽽被抛上浪尖,时⽽被摔到⾕底。船上所有游客包括绝⼤多数的船员都需要吃晕船药。

晚上睡觉,时时会被房间⾐柜⻔被甩开的砰砰声以及叮叮当当的⽔杯等物件被甩到地上的声⾳所惊醒。

在魔⻤海峡,⼈在船⾥⾛路跌跌撞撞,个个像醉汉⼀样,好在⾛道两旁墙壁上有扶杆,随时可以抓到。更难的是船上的⼯作⼈员,照常打扫卫⽣,端饭送⽔,煎炒烹炸⼀⽇三餐。探险队员告诉我们,这已经是最平稳的海况了。他们上⼀个班次过海峡时浪⾼ 7 ⽶多,在浪的巅峰时,船内的楼梯几乎直⽴起来,在这样的颠簸强度下游客完全⽆法⾏⾛。为安全起⻅,游客的舱⻔临时被锁上以防⽌有人被甩出客舱。厨房没法烹饪,只能动⽤储备的三明治。船上的探险队员带上装有三明治的背包,像突击队战⼠上战场那样,⼿脚并⽤曲折迂回攀爬,来到游客的舱⻔⼝,瞅准巨浪稍微平缓的瞬间,打开舱⻔,掏出三明治,像扔⼿榴弹⼀样扔到舱⾥的床铺上。
船方领导者的能⼒和素质是南极探险的⼀个关键因素。难以想象当年沙克尔顿探险队员的南极⾃救,若没有沙克尔顿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强的意志⼒,全体 28 名船员的命运将会怎样。他的同伴这样评价沙克尔顿:“当你处于绝望中,处处都是死路⼀条的时候,那么你跪下来祷告吧,祈求上天给你送来沙克尔顿。”

我们的旅程叫做“沙克尔顿精神之旅 (Spirit of Sheckleton)“。船上有⼀个由 17 位来⾃世界各国的探险勇⼠组成的探险队。他们的职责是领导船上的 124 名游客进⾏海上和陆地上的探险。这些探险队员都有独特专⻓,有海上探险专家,有独⾃⼀⼈攀登喜⻢拉雅⼭的登⼭勇⼠,有自然科学家、⻦类⻥类专家,还有⼀位在南乔治亚岛野外⽣活 40 余年、经历了南极近半个世纪⻛霜雪⾬的⽣态学者。他们个个都必须独当⼀⾯,有带游客出⻛⼊浪跋⼭涉⽔的领导⼒。就连随船医⽣,也是曾赴⾮洲义诊的“⽩求恩”。

南极地区的天⽓变幻莫测,快速的⽓温变化、云层变化、⻛暴的来临都是家常便饭。尽管在南极的绝⼤多数时间⾥船⻓都能得到天⽓预报,但每⼀次的登陆仍然会⾯临诸多不测因素。

118日下午,当我们驶近 Devil Island 后,两位探险队员先去探路,回来时两⼈浑⾝湿透像落汤鸡⼀样:海上⻛浪太⼤,登陆不安全。我们不得不放弃上岛观看阿德利企鹅栖居地的机会。

只要有可能,探险队员们都会设法让我们实现登陆⼼愿。在南乔治亚岛的 St. Andrew Bay ⾥,岸边⼀波⼀波的⼤浪湍急且⾼,探险队决定采⽤反向⽅式登岛:将冲锋艇的尾部⽽不是通常的头部先靠岸,以应对随时可能卷来的巨浪。由于浪⼤,游客从冲锋艇下到海⽔⾥后必须快速上岸,否则靴⼦⾥就会被海浪灌满海⽔,或被海浪拍倒在⽔⾥。浪⼤冲锋艇停不稳,探险队员们就泡在海⽔中为我们扶住冲锋艇,浪来时,冰冷的海⽔没过他们的胸部。探险队为我们多有⼀次登陆的机会真是拼了!

冲锋艇随波摇晃,每次上、下冲锋艇,都需要探险队员抓住游客的⼿来搀扶,我们抓⼿的⽅式是特别的“海员式握⼿”(sailor’s grasp)——不是握对⽅的⼿,⽽是互相抓住对⽅⼿腕以上的⼩臂,这样,万⼀⼀⽅没抓住松了⼿,另⼀⽅仍然能抓紧对⽅。

探险队员不仅勇敢威猛,还必须粗中有细明察秋毫,因为他们同时要充当南极⽣物安全稽查员。为保护地球上最后⼀块未被⼈类污染和破坏的净⼟,1959 年联合国通过的南极条约,严格限制和规范⼈类在南极的活动。1991 年,南极旅游组织协会成⽴,该协会详细规定了南极旅游的安全要求和南极环境保护的要求。

我们在 Range Island 还⻅到⼀艘私⼈游船,据说它每年夏天都来,主⼈喜欢在南极远⾜。私⼈船只也需要遵守这⾥的环境保护规则。凡是到南极的⼈必须将所有⽤品和废弃物带回船上。我们登陆不许带任何⻝物,所携带的物品中不可以有松动可能被⻛吹⾛的⼩物件,除了双脚以外,⾝体的任何部位和⾐物不能着地。在岛上露营的⼈员必须将当晚的所有垃圾和排泄物带回船上。我们登陆前要将所穿的⾐服、⼿套,帽⼦、背包送给探险队员们检查,他们把⼝袋、⾐褶等⽤吸尘器吸⼲净,避免种⼦或⾍卵被携带进南极。

⾄于船上为每个游客准备的⾼筒防⽔靴,每次出⾏或回到船上,都必须先在⾐帽室⾥消毒,仔细⽤⽔冲,⽤刷⼦刷,再⽤细⻓的铁锥把靴底凹部的泥⼟挖出来。我们把靴⼦清洗⼲净放回到带有个⼈号码的架⼦上后,探险队员们仍然要挨个靴⼦再检查⼀遍。没洗⼲净靴⼦的⼈会被⽤扩⾳器点名叫回到⾐帽室,探险队员和他们⼀起再⼀次仔细清洗。被叫到名字的⼈多少会觉得脸上⽆光,游客们也戏谑地把这些被唤去回笼清洗的经历叫做“羞耻之⾏“(walk of shame)

121日是中国年,餐厅贴⼼地准备了中式晚餐,有煮饺⼦,烧⻨,还有酸辣汤。南极游船在南极和海上没有任何补给,所有⻝材和消耗品都要在开船前全部装载。后勤事务琐碎,容易挂⼀漏万。相传当年沙克尔顿的“坚忍号“船就闹了个⼩笑话:船上配置了⼀台当时很先进的留声机,临⾏前他们购买了⼀⼤包放唱⽚⽤的唱针。⼏天后到了海上,需要⽤的时候打开包,发现包⾥的不是唱针,⽽是 5000 只缝⾐针!

都说⽣存环境能够塑造⼀个⼈的性格。对我来说,南极⾏的这⼆⼗天,是与世隔绝、荡涤灵魂的⼆⼗天,是⼀次改变⽣命、重塑⼼灵的旅⾏。到达过太空的⼈,会发出惊世的感叹,到达南极的⼈,同样会⽣出由衷的敬畏。伴随着感叹和敬畏,⼈的⼼境被拓宽,情怀被滋养,⽣命线被延展。也许是⼤脑⾥不曾使⽤过的神经元被唤醒了,我的⼼底骤然增加了⼏多天赐的神圣和纯净。回到尘世之后,南极的静谧纯净壮观雄伟在我脑海⾥持续地呈现,让我回味、沉浸其中,这来⾃地极的神圣和纯净,⽆声地改变着我的⼈⽣。

南极⾏是⼀次⾃我超越,南极⾏是⼀次出世之⾏。



南极:宁静与喧闹 
视频&剪辑:黄永山(1980级经济系)

相关链接

难忘那一抹梦幻蓝——南极⾏之冰雪篇
呆萌可爱的精灵们——南极⾏之企鹅篇
企鹅的伙伴们——南极⾏之动物篇


未名光影
北京大学校友摄影俱乐部由历届各院系各专业热爱摄影的校友组成。有海外归来的摄影师、设计师,有中央级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有重点高校的教授讲师,有企业高管,也有自主创业的新锐精英……俱乐部下设未名光影工作室,宗旨为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