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经济如何重回正轨?薪酬专家做出这样的预测

财富   2025-01-02 08:48   浙江  
  • 文 / 文跃然,著名绩效管理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华夏基石商学训战导师

  •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在笔者拙文《物质向下,精神向上,写给2024年(华夏基石e洞察;2023.12.31发布)公众号文章中,关于中国的经济动力,笔者提出如下观点:
1.过去几十年修公路、修高铁、修房子,每年有十几万亿用在买房上,有几万亿投在基建上,加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动力。但是随着道路和房子修建得差不多,基建投资急剧减少,对经济的拉动也变得越来越小。

2.什么是新的动力呢?我觉得40万亿的消费就是一个新的动力。40万亿是什么概念呢?在2008年,中国只有17万亿左右的钱可以到消费领域,而在2023年,中国则有44万亿的钱可以到消费领域,规模已经是15年前的2.59倍。40万亿的消费支出,可以带动一个非常庞大的经济体。今天这么大的消费能力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我们转型的最大底气。

3.要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力的答案,首先是要明确我们的经济发展观,把满足人民需要的收入能力和产品供应能力提高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水平上。

4.经济发展动力的核心是就业、收入、消费三者的循环。

时间过去了一年,笔者试图回答去年文章中想回答而没有回答的问题:消费靠什么驱动?收入靠什么驱动?经济靠什么驱动?本文侧重从消费、产业、工资三者的循环看如何启动消费,让其成为经济增长动力。

01

消费看工资

消费支出派生了对应的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如下:
(1)食品烟酒:人均支出6206元,增长7.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1%。

(2)衣着:人均支出1109元,增长5.1%,占比5.4%。

(3)居住:人均支出4560元,增长1.0%,占比22.1%。

(4)生活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1117元,下降0.3%,占比5.4%。

(5)交通通信:人均支出2865元,增长10.0%,占比13.9%。

(6)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支出2295元,增长10.1%,占比11.1%。

(7)医疗保健:人均支出1900元,增长3.5%,占比9.2%。

(8)其他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579元,增长10.9%,占比2.8%。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排前三位的消费分别是:

吃(30.1%)、住(22.1%)、行与通(13.9%)

对应的,我们看到了各个行业的产生以及规模。

将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各类消费支出总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如下:

第一位 食品烟酒:87,608.25亿元

第二位 居住:64,375.8亿元

第三位 交通通信:40,446.64亿元

第四位 教育文化娱乐:32,309.66亿元

第五位 医疗保健:26,823.25亿元

第六位 生活用品及服务:15,769.25亿元

第七位 衣着:15,656.31亿元

第八位 其他用品及服务:8,174.04亿元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吃、住、行和通是居民的四项最大开支。其中,吃和住是两项最大的开支,也是两个规模最大的产业。其实,这个结构在1995年前就是这样。根据一份统计资料,“上海工人在粮食上的支出占53.2%,北京工人占80%,另外房租也是一个不小的支出比重,一般要占工资收入的10%,最高可以到26.6%。”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消费结构里,排前三位的依次是吃、住和行,第四位是通信。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产业依次是吃的行业、住的行业、行的行业和通的行业最大。地产作为最大需求源,并没有消失,只是它的作用从过去20年的高峰走到了它的合适位置上而已。

我们再来看看一些产业规律。

第一,每一个消费的类别,都会形成对应的需求。需求创造供给。

第二,就业是与产业链条相关的。

第三,每一个链条都有自己的增长规律,每10年会增长一次,会经历高峰和低谷。这些链条的增长都有一个自己的周期。

第四,在这些链条中,人均产值是衡量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人均产值越高,生产率越高,竞争力越高。

第五,生产力的进步主要由技术进步主导。

第六,每一个链条的工资率都由人均产值决定,人均产值越高,工资率就越高。

第七,工资投向规模决定了产业规模。

第八,从长时段看,有些产业会慢慢萎缩,占比会缩小。这样就形成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结构变化的表象是各产业链产值占比变化、规模变化,而它的本质是由需求驱动导致容量增加、投入增加和供应增加。需求决定产业。这是基本规律。

但是正如第七条规律所说的,工资投向规模决定了产业规模。消费增加,必须要靠收入增加。

02

工资增长看生产率

1.2024年企业薪酬领域的三个故事

我们先来讲三个薪酬故事。
故事1:京东大幅涨薪。我从一篇公众号文章得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在(2024年)12月25日将发布再次提升京东客服薪酬福利的升级计划。今年初,京东宣布自2024年2月1日起,超2万名京东一线客服员工实现全年平均薪酬上涨超过30%……截至目前,京东已为62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并计划未来继续扩大招聘规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京东过去一年的人力资源总支出达到了1116亿元(人均约40万元,笔者加注)……这一系列激励背后,是京东良好的业绩表现。11月14日,京东发布三季报,得益于主要品类销售势头强劲,京东三季度营收、利润均超预期,活跃用户数和用户购物频次连续三季度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

这个信息表明,在2024年京东为其一线客服人员涨薪30%,2025年还会增长。而涨薪的底气来自它的业绩的大幅度增加。

故事2:一家特大央企在过去两年(2022-2023)薪酬零增长的情况下,今年薪酬额度预计增加5%。这是因为今年的利润增加了不少,达到了国资委薪酬增长的利润业绩指标要求。如果把5%平均到三年的话,每年平均增长1.8%。

故事3:一个企业因为行业周期问题,精明的管理者用尽全力,获得的业绩也不好。根据经营状况情况,必须裁员才能渡过难关。不管员工多努力,加薪就变得不可能了。

京东代表大幅度增加薪酬的企业群体。那家央企代表平均加薪(根据相关资料,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5.7%,也就是工资达到5%的增幅的企业,可以算是达到了平均水平)的企业群体。最后这家企业代表降薪的企业群体。笔者估计,这三种情况的比重分别是10%、50%和40%。

2.美国人的工资在过去五年(2020-2024年)为何创造了20年来的新高?

根据Payscale的2024年薪酬最佳实践报告,组织预计2024年平均基本工资将增长4.5%。Payscale预计2023年平均增幅为4.8%。

Payscale发现,绩效加薪和绩效奖金将成为2024年基本工资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79%的公司将其列为因素之一,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内部薪酬公平(40%)。

因此,WorldatWork的“2022-2023年薪资预算调查”显示,美国加薪预算达到20年来的最高水平,2022年平均上涨4.1%,中位数为3.8%。此外,调查显示这一水平预计将保持不变,2023年预算平均增加4.1%。顺带说一下那边的邻居印度的工资增加最快,2023年是10%左右。

我们也可以通过图一来了解这一点。

(图一:美国员工薪酬预算变动)
过去20年,中国劳动者的年工资增长率(约7%)与美国劳动者的工资增长率(3%)之比是2.3倍,中国劳动者的工资增长率大大高过美国劳动者。但是从疫情以来,用2024年的数据看,这个数据变成了0.8倍。这是因为,美国人的工资增长率在上升,而我国劳动者的工资率在下降。

笔者预测,中美劳动者工资增长率接近的情况可能会持续20年。理由是: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率在下降,GDP走向5%的年增幅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薪酬增长一般都不会超过GDP增幅太多。另一方面,因为科技的驱动,美国经济在向上升。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里,我国劳动者的工资增长率在5%左右,美国劳动者的工资在3%~4%左右。这是中美竞争的新赛道。

3.薪酬增长背后是什么?

消费和薪酬之间的链条大致可以描述为消费——产业——产业人均产值、人均利润、人均GDP——工资增加。从这个链条中可以看到,薪酬增长的关键是人均生产率。这一点马克思从他的角度提出过,J.B.克拉克在其财富分配原理中也提出过。他们都认为生产率决定薪酬的高低。这说明,要提高薪酬水平,必须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国家有关部门原有的一些薪酬管理政策的核心思想也是如此。

4.生产率管理新思路

我们可以从消费支出派生出来的链条看技术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率提高大体归因于四个原因:第一,技术进步;第二,人力资本;第三,管理水平;第四,宏观经济政策。我们重点讨论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提高。

按照我们前面提到的产业分析方法(消费支出决定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的发生原理也可以从“消费决定产业规模”这个定理出发来分析。我们可以问:技术进步有什么行业特征呢?

第一产业(解决吃的大部分—米、面、油)。这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用机器替代人力,更好的种子、化肥和农药。信息技术在这个领域应用会慢一些。

第二产业(解决产品制造问题,如生产家用电器、家具、盖房子的材料)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作为工具,如吊车、生产自动化、材料更新、工艺改进,为此信息化、数字化和AI就会大有用武之地。黄仁勋先生提出来的智能工厂就是一个在第二产业中的应用场景设想。

第三产业(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投递、创造精神满足产品)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平台建设(如京东)、信息技术使用(如客户画像)、AI(如创作工具)等。

我们今天所言的提高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场景,就必须了解各种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场景。所以中国的服务业发展得特别快,服务业这块因为它是基于个体消费者的,所以它需要信息技术,如滴滴打车、美团外卖都是建立了强大的信息系统。

这么分析下来,哪个行业的工资可以增长得比较快呢?一般是使用技术比较多的、比较新的行业会比较快。在中国,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技术使用场景是制造业,再下来是服务业(为众多消费者提供服务)。

中美技术差距可能体现在AI这个浪潮中。英伟达等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在用GPU提高算力方面已经取得领先优势。如果做法不得当,我们可能会像芯片那样,跟随美国三四十年,从而失去很多技术红利。

中国劳动者的工资能不能获得较好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看我们在“GPU”上的进步(注意,这里的“GPU”只是算力的代名词,而不是指唯一的技术路线)。

03

经济看投资

工资提高看生产率提高,那么生产率提高看什么?有人会说,看技术。这个固然没有错,但笔者认为,要使技术得到运用,必须要有实际应用场景。企业主才能提供技术的运用场景,因为是他们买单技术产品。因此,要让技术进步,必须找到企业主买单,鼓励企业家投资、创办和发展企业。

1.投资创造就业岗位。企业7万亿利润可以雇佣6亿人。1.2万亿利润可以促使一亿人就业。增加5000万元利润,大概可以帮助4000万人就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工资利润率一般在多少?5%?一个人帮助企业赚5%的利润。这样就可以从工资总额推导出利润总额。

2.那企业家为何投资?是因为对利润有预期。这一点理论上可以证明,实际上也可以证明。因此它是一个具有理性和实证的双重特性的原理。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天天在喊增加消费。殊不知,增加消费要有收入支撑。而收入支撑要有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提高,需要企业家去购买支持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

3.政府政策如何支持企业家投资?

这里有很多方法,我们只谈一个方法,那就是改变收入分配结构。在GDP的分配中,通过各种措施,每年给企业家让利1万亿,可以带动9000万人就业。这1万亿很困难吗?不会。另外发1万亿消费券可以增加1万亿的购买,1万亿的购买能够带动的就业要小于1万亿补贴给企业带动的就业。这是因为,50万亿消费对应7.7亿人就业,而9万亿企业家的利润对应7.7亿人就业。这里面存在这样的关系。

04

投资看施策

如果要让经济变得更好,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的政府考核指标呢?笔者认为只要用如下6个指标建立起政府的政策结构,就会让经济变得更好,从而实现经济繁荣-就业增长--收入提高--消费增加-驱动力转型成功的良性循环。治大国若烹小鲜。能烹好以下“7只虾”,就能治理好国家的经济。

1.GDP增长

以由消费支出引发的产业链条为抓手,以提高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人均产出、就业和收入为目标,进行政策制定。并把GDP增长的来源与这些产业的贡献相联系。如果要GDP增加5%,可以这样算:从十几万亿规模的食的行业中要几个点?从住的行业中要几个点?从行的行业中要几个点?从通的行业中要几个点?以上四大行业合起来可以贡献多少GDP?不够的部分,到哪些最终消费品行业中去弥补?我相信这种仅仅依靠发展最终消费品行业的算账方法可以简化我们的思考难度。从目前情况看,抓住吃的行业、住的行业、行的行业和通信行业,就可以完成3%左右的GDP增长组合。政策的中心也在这些行业上。

2.消费增长率

(1)现在最要稳住的消费是吃、住、行、通。吃的增加可以朝健康食品方向发力。住的增加可以从发育租赁市场发力、可以从家居服务方向上发力,如家电等耐用消费的以旧换新政策的频率可以更高一些。行的行业可以从汽车以旧换新角度发力。通的行业可以从手机以旧换新的角度发力。以上种种不一而足,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清晰的:促消费政策要从大的民生产业入手。

(2)让居民有时间消费
普遍推广弹性工作制。延长假期。如把重阳节扩充为法定假日,并把重阳节调到农历九月的第二个星期五。非必须不加班。

(3)给低收入群体发消费券。过去四十年,因为各种原因形成了一些弱势群体。农民、创业失败的人、因为各种原因生活遇到变故的人。他们没有钱消费,也不敢消费。这部分人大概有3亿人。可以给这些人发放带有救济性质的消费券,国家也可以给这些人一些构建长期抗风险能力的帮助,如帮助这些人建立社保账户。

(4)尊重居民的消费权利。只要不违法,不要干涉其在消费方面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消费者自由选择消费的权利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这样消费的范围可能会扩大一些。同时尊重消费的社会属性,如礼品经济、面子经济。

(5)拓宽消费范围:健康消费、个性化消费、养老消费。

3.产业链条的技术进步

当下最核心的是芯片制造技术、操作系统和GPU算力进步。

4.就业率

按照与最终消费品相关的产业链条来思考就业政策。在中国,与“吃住行通”相关行业的就业总是大头,仔细维护好这些大头行业的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非常关键。另外在一些新的民生行业中,开发合适的就业政策。如家政行业的就业政策,需要一系列政策配套,包括能力培养、安全管理、收入政策等。

5.国有企业功能重新定位

国家提倡消费,大家也知道谁都想消费,但很多人不敢消费。不敢消费的主要原因是:1)怕生大病;2)怕老了没有养老钱;3)小孩教育要钱;4)农村还多一条:后代结婚需要一笔钱。因此,要消除老百姓不敢消费的顾虑才会有消费意愿。

那么怎么消除老百姓的担忧呢?我们可以从国有企业功能重新定位中找到解决之道。长期以来,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定位是保值增值,可以考虑将其功能定位在保障老百姓的民生上。比方说国有企业的利润不干别的,为老百姓交社保,做到免费医疗和人人老了有保障。其实国家并不靠国有企业的这些钱过日子(一年大概是万把亿的利润吧),但是用来给老百姓交社保,就很值钱。这样也许真正体现出国有企业的全民性质,国有企业的存在就会得到人民的欢迎,打起仗来,就会有人挺身而出了。因为他们保卫的是一个能够给自己的社保账户免费打钱的政府。

6.工资增长率

未来十年,期盼工资保持在5%的增幅。笔者在2008年预测,中国的工资水平在2008年到2020年,还有2.4倍到3.2倍的增长。事实上,笔者说对了。这也许是中国工资增长率的黄金时间,空前绝后吧。目前我们进入到了GDP增长5%,消费增加5%,收入增加5%,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的“四五”时代。未来10年,工资在5%左右的增幅是可以值得期待的。但是我们要做的是确保它的实现,并且在这个平衡下实现高质量的生活和高质量的就业,实现高质量的群众满意度。

小讨论:特朗普总统如何影响我们的工资?

特朗普如果真的给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60%的关税,有人估计这会导致中国GDP下降2%。也有人估计中国政府在采取对冲措施,GDP不会受到影响。特朗普如果真的使美国伟大,我们的工资增长环境会受到什么影响呢?笔者估计,GDP每下降1%,工资总额要下降5000亿,人均约7000元。

7.赤字、低利息和股票市场繁荣

罗斯福开启放水财政。里根开启印钞货币政策。财政放水和印钞票是应对经济危机、刺激经济的两个关键。过去二十年,又多了一个刺激经济的手段。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在过去24年分别上涨了3.13倍和 2.79倍。

这么多赤字、这么多货币,这么高的股市,会不会崩盘啊?心里总有不踏实的感觉。我们还是把纸币变成金子,放在坛子里埋在后山上比较踏实。想起毛主席的那句诗:吓倒蓬间雀。

不过笔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敢妄言哪一种方法更好。我只是想肯定我们在这方面的进步。自9月24日会议以来,实际上我们在财政、货币政策上有了不同的认知。这也许是好事情吧。同时,我个人觉得只要把握“问题导向、银行启动、财政给钱、实体经济争气的路径”,股市一定可以健康成长。

此外,维护好与各个国家的友好关系,继续营造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环境,改善教育公平,降低看大病的难度,就能使经济重新走上正轨。经济走上正轨,企业家就会投资。企业家投资,就会有就业岗位。有就业岗位就会有收入,有收入就一定会促进消费。

六君子塾是一个面向所在公司规模超过20亿的企业家的高端学习及交流平台,命名源于当年起草《华为公司基本法》的“人大六君子”,著名管理学者、《华为公司基本法》起草专家组组长彭剑锋教授倡议发起,旨在“成就新一代企业领袖”。创办六君子塾,既体现“人大六君子”40年孜孜不倦潜心经营管理理论建树及实践贡献,又体现他们对更多中国企业迈向世界一流所秉持的大爱之心。我们希望能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打造一批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领袖和产业引擎,帮助它们从十亿走到一百亿,并向千亿进军。

欢迎索取招生简章

华夏基石e洞察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的官方公众号,彭剑锋、黄卫伟、吴春波、洪天峰、施炜、肖知兴、田涛等是其主要撰稿人。我们努力提供具有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深度剖析最佳实战管理案例,零距离互动答疑解惑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提供咨询解决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