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然:教育体系的演进:高校与独立学院的新合作机遇——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

教育   2024-11-17 00:01   吉林  
▲王皓然

作者简介:王皓然(1994—),江苏南京人,东南大学党委办公室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政教育。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26 (S1):48-52

摘要: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通过探讨高校与独立学院合作的必要性、模式、新机遇、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案例分析了高校与独立学院在学术、研究、教育、产业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当前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需求的拉动,以及双方资源优势的互补,为高校与独立学院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但是合作也面临管理体制差异、资源分配及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挑战。建议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协调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利益均衡,加强教学资源双向交流与共享。

关键词: 高校合作  独立学院  教育资源 

独立学院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办学体制创新的产物,指由公办高校与社会组织或自然人合作,不依赖国家财政经费进行本科学历教育的新型办学模式①。独立学院作为一种灵活多样的教育实体,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和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推动创新教育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有关政策,对独立学院的转设进行重点关注,将独立学院的学校教育指导作为当前教育改革方向的重点,支持和鼓励高校与独立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②。高校与独立学院合作的内涵不断拓展与深化。

一、高校与独立学院合作的需求

(一)高校的需求

高校需要不断拓宽教育资源的渠道,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学生入学需求。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往往面临庞大的入学压力,而独立学院成为缓解这一压力的有力支持。高校通过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和资源,扩大招生规模,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创新中,同时聚焦于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也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独立学院往往具有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这使得高校能够通过合作与之分享各类创新教育资源,从而提供更多元的学习体验。通过充分整合各自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科选择和教学支持,有助于培养更具综合素质、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独立学院的需求

独立学院与高校的合作是一种互惠互利的教育合作模式,同时也是独立学院自身需求的体现。与高校合作能够为独立学院带来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育技术和丰富的课程内容③。这有助于提高学院的学术声誉和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独立学院能够扩大其课程和专业领域,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这种多元化有助于提高学院的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高校通常拥有更多的教育研究和实践资源,与之合作帮助独立学院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的学生。

(三)合作的利弊分析

高校能够通过与独立学院合作,扩大其教育资源的范围,满足不断增长的学生需求,从而提高入学率和声誉。这种合作还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机会,有助于培养更具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毕业生。高校借助独立学院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需求,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课程。

然而,合作也伴随一些挑战和潜在的不利因素。例如,合作涉及师资整合和课程标准的协调,这需要时间和资源。合作关系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以确保顺利运作。高校需要权衡合作带来的机会成本,即放弃了自主发展的机会,是否与合作的好处相匹配。

二、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案例研究

(一)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概况

1.学院特点与特色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承袭了东南大学百年办学传统,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其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满足产业和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工科专业占据重要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就业前景。学院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提供全面素质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育模式,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和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学院拥有先进的教育设施和现代化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校内设施齐备,图书馆资源丰富,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完备,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2.学院师资力量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在师资力量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学院充分利用民办体制的人事自主权,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先进的用人新机制。这一机制以竞争、开放法制等新观念为指导,旨在为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学院采用了“相对稳定、合理流动、动态管理”的师资配置模式。这种模式注重了教师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允许合理的师资流动,以适应学院的办学定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学院审慎招聘专职教师,择优遴选兼职教师,严格把好进人关。学院致力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了完善的培养制度,包括入职教育、培训、导师制、授课竞赛等多个环节。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促进了老教师的经验传承,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合作模式

1. 学术合作

与东南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的学生享有与这些名校师生互访、交流的机会,为提高教育水平和学术素养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国际知名高校建立联合研究项目和交流计划,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教育体验和全球视野。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与天普大学的合作模式体现了一种成功的国际学术合作典范。这一合作深度融合了两所大学的教育资源,以3+2(4+2)DBMD项目为例,项目覆盖了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各个专业领域,使学生有机会在世界一流大学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机会,为学院提供多样化的学科选项,还能够促进跨学科研究和知识的交叉汇聚。合作模式的灵活性和相对低廉的费用使更多学生受益。3+2(4+2)DBMD项目不仅缩短了硕士学位的获得时间,还免除了GRE考试的要求(除商学院外),使留学深造更加容易实现。这种低成本的合作模式为更多学生提供了走向国际高等教育的机会,减轻了经济压力,使高等教育更加平等和普惠。学生在项目中不仅获得了课堂教育,还有机会参与研究项目和学术交流。这种互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跨文化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塑造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

2.研究合作

学院与东南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共享研究资源和成果。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还推动了研究领域的进展,为学院师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与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华盛顿州立大学(美国)、华威大学(英国)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了多项联合研究项目。这种国际合作不仅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声誉,还为学生提供了与国际科研界接轨的机会。通过与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与实际产业相关的研究项目,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养了具有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高级人才。

3.教育合作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拥有以东南大学专家教授为核心的一流教师管理团队,坚持选聘学术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坚持选聘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咨询顾问;各专业拥有由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领衔、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爱生敬业的专任教师队伍;聘请了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在内的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担任各专业的讲座教授和客座教授。此外,学院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寒暑期交流项目、学年交流生项目以及“3+1”“3+1+1本硕连读”“4+2本升硕”等多层次的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海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种教育合作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还培养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1)。

4. 产业合作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积极拓展产业合作,特别是与高校之间的产业合作,为教育体系的演进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学院充分认识到与产业界紧密合作的重要性,努力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学院与多家高校建立了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建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园区等方式,加强了与高校的深度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高校间资源的共享,还促进了教育和科研领域的跨界融合,推动了产业技术的进步。学院与产业界合作的范围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等。学院与企业开展联合研发项目,为企业提供科研支持,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加强了高校与产业界的互动,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高校与独立学院合作的新机遇

(一)国家政策支持

1.教育政策变革

从发展实践来看,独立学院在历经创新探索、规范发展、转型发展等阶段后,逐渐暴露出“校中校”、独立学院“不独立”、产权归属模糊不清、内部治理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转设解决这些办学不规范问题(2)。自2008年教育部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发生了一项重要的政策变革,即独立学院的转设。这一政策变革为高校与独立学院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在教育体系的演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这一政策,原则上由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要率先完成转设。这意味着高校需要更多地参与独立学院的管理和发展,促进了高校与独立学院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其中,允许符合条件的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高等学校的政策,直接打开了独立学院发展的新空间。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自1998年创立以来,在东南大学的指导帮助下,紧密依托东南大学雄厚的学科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人才需求大、国内有影响、就业前景好、支撑力量强”为专业设置原则致力于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实行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3)。2021年,成贤学院正式获批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成为江苏省属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标志着它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充分体现了国家鼓励高校与独立学院合作的政策导向,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政府资金投入

中央财政重视并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在财税政策、学生资助等方面,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全国有20多个省份设立了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民办高校发展。有些地区按照公办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一定比例作为标准给予财政支持,如重庆为20%,内蒙古为10%。有些地区按比例将高等教育经费用于支持民办高校发展,如宁夏将高等教育专项经费的20%用于支持民办高校建设发展(4)。政府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设立高校与独立学院合作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两者在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科研合作、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项目,直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政府加大对独立学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改善办学条件较差的独立学院,通过专项资金支持来提升教学和实验实训条件,为合作提供硬件基础。政府设立独立学院教师发展基金,鼓励高校优秀教师到独立学院兼职教学,改善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就聘请了近百名东南大学专任教师进行兼职教学。政府提供财政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独立学院进行转设。这些政府资金的投入为高校与独立学院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财政基础,促进了教育体系的演进和完善。

(二)社会需求拉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特定化。高校与独立学院合作能够更灵活地满足市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因为独立学院通常更加敏捷,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合作,高校调整课程设置,开设新的专业方向,以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现代产业对高素质、技术熟练、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巨大。高校与独立学院通过合作与产业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实践教育、实习实训等活动,确保学生具备满足产业需求的实际能力。这种合作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还能够为产业界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市场需求在推动高校与独立学院合作方面具有显著影响。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于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许多高校与独立学院合作,共同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备实际技能的毕业生,迅速响应市场的变化。例如:在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的需求。高校与独立学院合作,通过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和实验室建设,培养了一批在新能源领域具备高水平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学生,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专业医疗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提供丰富的医学课程,独立学院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得以在实际医疗场景中锻炼,培养了具备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的医护人员。

(三)双方优势互补

1.资源优势

高校通常具备丰富的师资力量、科研设施、图书馆资源等,而独立学院在灵活性和创新性方面更具优势。鼓励高校与独立学院在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共享独立学院的创新教学模式和实践经验,同时让独立学院充分利用高校的研究资源和教育专业知识。例如,高校提供顶级教授为独立学院开设讲座,而独立学院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和机会;允许高校的教师到独立学院兼职或合聘,提高独立学院的师资水平;支持图书、仪器设备等资源互借互用;共建实验室、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等。这种资源互补使双方在教育和研究方面都能够得到强化,提升独立学院的科研能力和高校的综合实力。

2.教育模式创新

传统的高校和独立学院在教育模式上存在差异,而通过合作,双方共同探索创新的教育方式。例如,高校可以借鉴独立学院的实践导向教学模式,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项目驱动式教学,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同时,独立学院从高校那里学习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提高教育的学术性和专业性。这种教育模式创新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还有助于培养更加多层次、宽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四、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体制不统一造成的冲突

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校,办学主体多为普通本科高校与各类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其办学目标与立足点不同于公立高校,更加强调自主决策和机构自主权(5)。而公立高校则要遵循国家制度和规范运行。这两种管理体制的差异会导致在具体合作中产生一些矛盾。独立学院更倾向于开设热门专业,因为这有助于吸引更多学生和增加收入。相比之下,公立高校更注重整体专业布局,包括一些基础和不那么热门的学科。这种差异导致在合作项目中选择合适的专业和课程时出现分歧。独立学院通常更侧重经济效益,因为它们需要通过学费和自筹资金维持运营,而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而公立高校则更受到国家政策和学科布局的制约,会更注重学科平衡和国家需求。

独立学院对办学经费收支平衡更为重视,而高校更加注重招生规模的控制,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师资比的平衡。独立学院的自主性更强,它们的经济生存更依赖于学生的数量。相比之下,公立高校通常会受到政府拨款和规范的监管,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以保持教育质量。独立学院通常享有更多的决策权和自治权,能够更自主地制定课程、管理师资、招聘教师等。而高校在这些方面会受到更多的政府政策和制度限制。独立学院的管理主体通常是社会团体或个人投资者,他们更能够灵活决策并独立运营学院。而高校作为公共机构,需要遵循国家法规和政策,因此在某些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

在师资配置、资源共享、学分认定等方面,由于双方在管理体制和目标定位上有差异,如果权责划分不明确,容易产生“权责不对等”的现象,导致决策执行产生偏差。具体来看,独立学院过度依赖高校资源,而自身建设被弱化,或者高校过分干预独立学院内部事务,影响其自主运作。高校向独立学院提供教师,但在师资管理和分配上比较模糊,独立学院无法灵活安排师资,或者高校过度依赖独立学院来解决自身的教职工问题。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双方在教职工管理和分配方面缺乏明确的权责划分。独立学院和高校应该明确规定教职工的分配、管理和职责,确保师资合理配置。

(二)资源分配与合作利益

高校与独立学院在合作过程中,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具体来看,独立学院希望能够获得更多高校先进的教学资源,如名师支持、实验室开放、图书数据库使用等,来提升自身办学水平。但是高校也需要优先保证自身师生的资源需求。如果划分不当,导致高校内部反对声音,影响合作积极性。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资源配比和使用机制,确保双方的教学科研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同时,还需要加强过程监管,防止资源的非理性浪费,以实现资源合作的平衡与公平。在具体的合作项目设计和执行中,高校与独立学院由于利益诉求不一致,也会出现一些协调问题。例如,双方在项目投入产出比例、项目决策程序、成果归属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项目推进缓慢,甚至出现“内部剥削”的情况。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项目合作基础不牢固,相关利益主体的义务和权利没有得到明确定义。

(三)教学资源共享不充分

高校与独立学院之间在教学资源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这一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些独立学院的实验仪器设备更新较慢,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求。相比之下,高校往往拥有更多、更先进的实验设备,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独立学院的专业实验室数量有限,这对于一些依赖实践教学的学科来说,影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学习效果。高校通常具备更多的专业实验室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一些独立学院的信息化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包括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较低。高校在信息化教育方面投入更多,提供更多在线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知识。

高校与独立学院在教师资源共享方面存在一些障碍。例如高校教师对于进入独立学院兼课的积极性不高;独立学院聘任兼职教师的数量和结构与本科教学要求不完全匹配。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教师学科科研任务繁重;另一方面,也与独立学院的聘任机制不完善有关。这些问题使得双方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合作与共享发挥受限。需要通过转变观念、改进机制来逐步增进教师队伍的合作与流动。

五、解决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高校与独立学院共同制定合作管理规范,明确双方在教学管理、资源共享、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职责和准则。具体来说,建立统一的教学标准,完善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学分认定的规范,形成合作办学的协同机制。在资源共享方面,明确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原则,划分好权责边界。在质量监控方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推动双方共同提高办学水平。通过管理规范的统一,减少体制差异带来的磨合成本。在高校与独立学院之间设立合作办学的协调机构,通过制度化的沟通协商来推进合作。协调机构由双方管理层组成,下设各类专业委员会,负责教务、资源、质量等细分领域的协调工作。协调机构的运作增进双方的战略互信,及时协商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把合作成效最大化。高校与独立学院应加强文化融合,形成合作共赢的办学理念。通过管理者交流、师生交流、联合主题活动等,促进双方了解,凝聚合作共识。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职员工的管理教育培训,提高变革适应能力,为合作创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二)优化资源分配,利益协调

高校与独立学院共同制定资源分配的原则和机制,确保合作中资源匹配与配置的公平公正。资源分配应考虑双方在学科、专业、学生数量等方面的差异,按需进行配置。建立定量的资源配比方案,如教师数量、仪器设备数等,也可以设定定性的优先资源需求原则。在分配过程中实行信息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公平原则的制定防止资源的不合理浪费和重复建设。通过签订明确的资源共享协议,规范各类教学科研资源的开放共建共享、使用权限、费用支付等,防止合作过程中的矛盾。协议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共享资源的具体内容、使用范围、使用费标准,以及监管考核措施等。协议应由双方充分协商制定,在遵守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保护参与主体的利益。协议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资源合作的顺利开展。合作双方建立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充分协商化解合作项目中的利益冲突。重大问题应提交协调机构研究解决。同时,完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加强合作项目的全过程监管,规避风险。合理的利益分配与风险管理将有助于维护各方权益,实现合作共赢目标。

(三)加强教学资源的双向交流与共享

高校与独立学院应加强对各自教学资源的互补,实现优势互补、不足互济。高校向独立学院提供优质的教材、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学内容资源;独立学院可依托自身的办学灵活性开发应用型教学资源,供高校使用。两者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上实现互补,拓展教学资源的广度与深度。互补不仅局限于资源单向流动,而是双向交流、优化整合,实现“1+1>2”的合作优势。依托高校的信息技术优势,搭建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两校师生资源的无缝对接。平台功能可包括公共课程库、教学交流区、资源下载共享区等。高校可提供更多优质资源,独立学院可依托自身应用型资源优势进行补充,促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也有利于加强双方师生的交流互动。通过聘请优秀教师兼课、专家讲座、师资培训等方式,实施高校教师向独立学院的流动。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深入独立学院讲学传播先进理念和方法。独立学院的教师也可通过挂职锻炼、联合指导研究生等,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实现优质师资跨校流动,将促进教学方法和水平的共同提高。

注释

① 蒋严谨、王胜国:《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独立学院向民办高校转设发展的若干思考》,《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② 叶敏:《独立学院转设为公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年第14期。

③ 阙海宝、苏婷:《资源依赖视角下独立学院转设的发展战略》,《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1)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概况》[2023-06],http://cxxy.seu.edu.cn/107/list.htm。

(2)钟秉林、周海涛:《独立学院发展再审视》,《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

(3)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概况》[2023-06],http://cxxy.seu.edu.cn/107/list.htm。

(4)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261号建议的答复(教高建议[2020]200号)》[2020-09-21],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gaojiaosi/202010/t20201009_493611.html。

(5)阙明坤、耿菊萍、雷承波:《国有民办型独立学院转设的困境与对策》,《高校教育管理》2021年第1期。

了解作者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谭智雄:教育组织如何实现成功转型?——基于广西各独立学院转设的经验研究

蒋严谨 王胜国: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独立学院向民办高校转设发展的若干思考

任强:独立学院加快转设的困境及路径

阙明坤 王慧英 原珂:我国独立学院转设发展效果的实证研究

阙明坤:混合所有制视角下独立学院办学体制创新研究

高教研究前沿
长春光华学院高教所主办,刊载高教科研前沿成果,引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