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子钰 潘发勤: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角色定位、任务指向与行动策略

教育   2024-11-05 00:02   吉林  
▲潘发勤

作者简介:马子钰,青岛大学师范学院2022级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史;潘发勤,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比较高等教育。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 2024 (12):9-14

摘要:普通高校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成为终身学习资源的辐射中心、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实践共同体的协调参与者和终身学习文化的孕育载体与传播媒介。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发现普通高校应从“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各级各类教育、企业、社区等协调合作,借助于数字技术优化终身学习资源配置”等三个方面明确其任务指向,并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包括“以质量保证机制夯实继续教育发展的根基”“积极参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实践共同体”“面向全年龄阶段群体释放远程教育的潜力”“优化非学历教育,提升民众的认可度”。最后,还要发挥高校对终身学习文化的传播功能,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 普通高校  终身学习  角色定位  任务指向  行动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进一步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要坚持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全民终身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聚焦时代变革,服务终身学习已成为高校拓展自身社会服务职能、提高办学效能和社会声誉的重要着力点。有学者直接提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是高校的“第四职能”[2]。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从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这一概念开始,它所引领的终身学习思潮与实践从未间断。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人们对于知识技能更新的诉求愈发强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在终身学习变革的历史机遇期,高校应有新使命、新定位,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激活内部动力和活力[3]。当下,普通高校在服务终身学习上还存在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质量缺乏保障、非学历教育过度市场化、高校内外联动性不足等问题。在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历史浪潮中,普通高校有必要重新明确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角色定位和任务指向,以现实情况为基点,借鉴有益经验,调整行动策略,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上发挥更大的功能。

一、我国普通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角色定位

面对快速的技术进步,教育系统需要进行范式转变,以使所有年龄段的个体都具备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超越其传统角色,成为终身学习的坚定不移的灯塔[4]。这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的号召,也是新时代我国普通高校教育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未来,要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通高校需要突破传统角色和束缚,成为终身学习资源的辐射中心、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实践共同体的协调参与者和终身学习文化的孕育载体与传播媒介。

(一)终身学习资源的辐射中心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需要高校整合自身学习资源,调整资源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成为终身学习资源的辐射中心。一方面,自终身学习理念提出之后,高校就借助于其藏书质量高、学科门类全、专业知识性强、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和实用性强等特点[5],为社会民众提供终身学习的资源和场所。由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馆藏资源更多用于师生科研,社会普通民众的接受度和受益率仍需提升。随着开放大学的发展,高校可以为开放大学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在线学习资源以及技术支持等。另一方面,高校除了具备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数字化资源,还拥有许多可以开展群体活动的场所,如艺术中心、体育馆等。依托这些场所,既可以开展文化交流讲座、艺术展演、体育活动,也可以与产业之间协调互动,满足人们与时代接轨、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养的需要。高校应以自身优质资源为辐射中心,由内向外地引领民众在自身所处的社会圈层中践行生命价值,这是高校服务民众终身学习的价值旨归。

(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实践共同体的协调参与者

推进全民终身学习,需要社会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形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实践共同体,普通高校的协调参与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不同历史时期,普通高校通过举办函授、业余、脱产、网络等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6],但是应该认识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诸多教育形式涵盖其中,资源开放、智力支撑等诸多服务形式包含在内[7]。要想充分释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潜力,普通高校还需要与开放大学及校内外其他职能部门、社会机构协调联动,形成四通八达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网络。具体来说,高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8],有助于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政府、企业、社区等进行良性互动,以此形成合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就高校内部而言,继续教育中心的存在自然可以承担大量的服务终身学习的实践工作,但其他学院、科研机构等职能部门也应在继续教育中心的牵引下,形成服务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动,以此提升服务终身学习的覆盖面。

(三)终身学习文化的孕育载体与传播媒介

终身学习文化是学习型社会的“灵魂”和形成的标志之一,无可置疑地对广大社会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9]。充分发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能,高校必须重视校园环境中终身学习文化的孕育与弘扬,用文化环境涵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品格与能力,凝聚多方力量与外界沟通,成为终身学习文化的传播媒介。而正如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本身就是一种有价值的内容与讯息[10]。在接受终身学习文化熏陶的过程中,高校学生本身就转变为携带终身学习文化的流动载体,这种文化基因如果镌刻成功,就会影响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生态系统,带动终身学习理念的广泛传播,引领社会上的终身学习潮流。高校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以实际行动向公众传播“连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广大民众认识到高校可以作为一生随时更新和提升技能的地方,改变普通民众的观念,营造浓郁的全民终身学习文化氛围。

二、我国普通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任务指向

(一)内修之策:承担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体责任

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两大支柱。普通高校要想落实贯穿人生命始终的终身教育,就要在推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思考如何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发展继续教育。对于普通高校来说,依托其专业学科优势、师资建设优势、平台管理优势等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截至2022年5月31日,我国共有普通高校2 759所,其中,1 725所普通高校(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占比超过60%,每年培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毕业生数百万人[11]。办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普通高校的重要使命,在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时代,知识更新、技术变革速度加快,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个体生活实践的需要。走向社会生产的成年人需要借助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进行再学习,不断精进自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高校首先要向内完善,主动承担起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体责任,对接民众充实自我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求。

(二)外联之道:与各级各类教育、企业、社区等协调合作

在推进终身学习的背景下,高校在抓住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这一核心方面的同时,也要以开放融合的姿态联合外界各主体力量,形成内外联动的服务终身学习的社会系统。高等教育要坚持与基础教育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在与基础教育学校的联系中从思想理念、方式方法、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着手服务终身学习。在我国,从中学升入大学仍然以选拔性考试为主,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选拔标准早已发生了变化。基础教育阶段所形成的知识技能、态度习惯、兴趣能力等素养,既是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前提,也是个体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持续学习的力量储备[12]。高校应主动向基础教育学校传达终身学习理念,表明对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诉求。在这样的诉求下,学生应该保持充足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高校可以组织师生进入基础教育学校进行讲座、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参与科技节等,让基础教育学校不要拘泥于学科学习与成绩提升,而是要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随着疫情结束后高校大门的重新开放,中小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研学旅行可谓正当其时。大学校园中各具特色的文化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激发探索未知世界、主动持续学习的动机,在内心埋下终身学习的种子。

对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开放大学来说,普通高校可以凭借自身的多专业人才、多样化资源为开放大学提供高质量的在线学习资源和技术设备支持。除了推动教育系统的一体化发展,高校还需与政府、企业、社区等联动起来,超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发展视域,围绕服务终身学习这一共同目标协调合作。高校、政府、企业、社区等作为不同的发展主体,在运作结构和发展导向上有诸多差异。为了更好地服务终身学习,高校有责任牵头搭建交流平台,探寻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从民众最紧要的需求出发,合理调配学习资源,协调开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活动。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借助于数字技术优化终身学习资源配置

在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质量和分配效率是开展终身学习活动的基础。当前终身学习资源的供给虽然具有海量性、多样化等特点,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标准化的供给内容无法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单一的供给渠道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基础性产品和服务供给过剩等[13]。普通高校由于长期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在终身学习资源的供给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我国作为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尽管发达地区一流高校辐射到周边的资源对服务民众来说可能出现资源过剩的情况,但欠发达地区高校资源的供给却难以满足当地民众的需求。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推动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资源分配效率带来了契机。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识别民众的学习需求,高校可以依托自身数字化的资源平台有针对性地生成民众需要的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让高校内部的学生及外部的社会人员都能够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普通高校提供的终身学习资源的再分配带来了红利,普通高校应建设数字化资源学习平台并面向公众开放,依托这样的智慧学习空间,让不同地域、不同生活条件的各年龄段群体享有平等获取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学习的机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我国普通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行动策略

(一)以质量保证机制夯实继续教育发展的根基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普通高校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2022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办学定位、教学组织实施、监督评估机制等方面探讨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在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之一是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加快构建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求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供给体系,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4]。

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学历继续教育,都需要高质量发展,这是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普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职能范围包括提供和销售教育课程和培训、课程开发和社区参与、促进灵活学习途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完成研究任务的能力等[15]34。对同一所高校内部来说,应保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服务品质上的一致性。普通高校举办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要与举办学校整体品牌和声誉相适应[16]。高校在面向普通学生开展教学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继续教育的发展质量,针对继续教育的管理漏洞、资金缺口、内容更新等问题适时提供帮助。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高校面向社会展示自身形象的两张名片,它们虽然面向不同的学习群体,在内容输出、形式呈现上均有差异,但是都应该凸显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推进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普通高校要构建服务终身学习的质量保证和审查机制。在学校层面,可以通过定期审查成人学习者的学业完成率、合格率来获取有关终身学习服务质量的信息。有条件的高校应由政府牵头设置终身教育发展管理部门,适时评估服务方案的质量并及时整改。同时,在院系和教职工层面建立若干质量保证程序,通过对培训学员的访谈调查、自我成长报告等来监督终身教育的质量,让每一个部门领导和成员都对提供高质量的终身学习服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以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HKU SPACE)为例,作为首批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开发全面质量保证系统的继续教育机构之一,它的质量保证机制从1999年开始正式实施,并定期进行审查和调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要求,包括学位和副学位课程以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习。《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质量保证手册》[17]概述了主要的质量保证机制,规定了几种方法,包括确认与审查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招聘和留任高素质员工和监测教学质量、安排一流的教学和学习设施、审慎调控整体学术水平、由相关学术委员会定期监测课程等[18]28。从多层职能部门和多元教育主体出发完善质量保证系统,是高校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内在要求。

(二)积极参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实践共同体

卢曼在其社会系统理论中强调:“我们对社会的分析无一不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的。”卢曼视界中的沟通,实质上就是通过沟通系统,将多元的异质主体整合到一起,让子系统与更大的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以及在子系统自身内部形成和谐的关系[19]。对于服务终身学习来说,高校作为教育中的子系统,仅凭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将自身置于社会发展系统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其他社会子系统协调联动,形成服务民众终身学习的共同体。

实践证明,基于部门之间联动而开展的内部学习计划和外联活动能够使高校更好地服务终身学习,践行服务社会的第三使命。位于黎巴嫩的贝鲁特美国大学(The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 ,AUB),旨在通过卓越的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公民责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个人。在这所大学中,成立近50年的继续教育中心(CEC) 为所有受教育者个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并将学校的资源扩展到社区。除了在AUB提供的课程,CEC还为黎巴嫩、中东和北非及其他地区的企业机构提供量身定制的内部学习班[20]。为了满足老年学习者的需求,老年大学为成年人(50岁及以上)提供教育和文化学习机会,包括学习小组、讲座、文化旅行计划以及与AUB学生的代际活动[15]27。与此同时,行政教育中心、推进研究支持社区中心、公民参与和社区服务中心等也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中起到辅助作用。

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终身学习服务共同体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企业教育等既有其特定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也有其特有的活动规律[21],这就导致这些系统在形成教育合力上存在阻碍。为此,必须成功地解决共同体内部的疏离和困境问题,实现多元服务主体的有机融合。高校可以将自身所在地作为中心辐射点,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由企业提供资金或设备,高校提供人力资源,一起走进社区,面向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就强调通过“与政府、企业、机构、社会团体的各种形式的合作”,扩大民众对终身学习的接触范围。除了通过文化活动、公开讲座和研讨会参与社区,华东师范大学还牵引社区与私营部门合作,促成了共同设计的研究项目,并招募在职人员参与教学活动,为员工制订培训计划,在过去的8年里,已有4 500多名员工从中受益[18]31。这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劳动力水平,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此外,高校还可与企业、社区等共享图书馆、体育馆等硬件资源,结合时代发展挖掘主流、优秀的文化素材供民众学习。高校通过与社会各子系统之间进行资源整合、阵地融合、优势互补,让儿童的基础素养得到提升,让成年劳动者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再更新,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精神文化的需要,实现高校在终身学习服务范围上的拓展、内容上的充实、质量上的提升。

(三)面向全年龄阶段群体释放远程教育的潜力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增加终身学习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机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高等教育机构终身学习的实践》中列举的案例,将创新的数字工具整合到服务终身学习中的一些高校,如阿根廷利托罗国立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其工作人员和学习者对终身学习向在线学习的转变和继续教育的显著增加反馈良好[18]60。

高校要主动拓宽服务终身学习的渠道,借助于大数据赋能终身教育的发展。中国是人口大国,民众学习需求基数大、差异大。通过大数据的调研,可更精准了解和分析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方式方法的需求,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需要,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教育的同频共振[22]。特别是对于终身学习的主体——成年劳动者来说,工学矛盾突出,集中统一面授困难大,数字化应用的普及可以让成年学习者超越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学习,能够有效拓展民众终身学习的渠道。

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可以将自身所承载的知识文化、科技创新资源,以智慧学习空间的方式由点到面地传递给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依托于远程学习提供的终身学习服务,基于其内容的针对性、形式的新颖性、获取的便捷性等优势往往比线下亲自举办的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远程教育服务终身学习、扩大受众群体参与的优势。对于参与终身学习的弱势群体来说,政府和高校要积极为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学习者解决互联网接入有限的问题,设立视频会议室,确保大部分课程和交流能够在网络设置欠发达地区正常运行。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接受程度,他们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方面需要额外的支持。可以探索以普通高校或者外部企业开发平台为基础、以智能化技术服务为核心的线上线下老年教育模式[23],使老年人也能够共享数字教育发展的成果。例如,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成立了上海智能教育研究所,开展针对老年人在线学习以及教育和人工智能的研究[18]30。其他有能力的高校也可与当地政府或智能数字企业联合开展相应的研究,为老年人创建学习的资源和平台,提升老年教育资源类型的多元化、内容的适应性和获取的便捷性。作为终身教育实践大国,能否破除老年人在现代社会进行学习的数字鸿沟,是检验终身学习服务成效的“最后一公里”。

(四)优化非学历教育,提升民众的认可度

非学历教育是指高校在学历教育之外面向社会举办的,以提升受教育者专业素质、职业技能、文化水平或者满足个人兴趣等为目的的各类培训、进修、研修、辅导等教育活动[18]30。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学历教育的补偿功能逐渐式微,非学历继续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和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在转型发展非学历教育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新生事物,与成熟的学历学位教育相比,在规范化程度、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均显不足[24];另一方面,由于对各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证制度尚未完善,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只有学历教育才有社会认可度的惯性思维。非学历教育是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必要补充,要想实现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更好地践行服务终身学习的使命,就必须不断优化非学历教育。

首先,打铁必须自身硬,高校需审时度势,根据社会发展导向和自身发展实际,不断优化非学历教育办学规模和结构,引领各种形式学习齐头并进的新风尚。立足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需要整合专业学科、校园师资、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为非学历教育的参与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内容,让他们真正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针对目前非学历教育过度市场化的问题,高校需要秉持育德育才的教育初心,明确非学历教育是教育主导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非市场主导的经济行为。优等的培养质量是高校面向社会最好的宣传工具,让非学历教育的学习者成为实用型人才,终身学习理念自可深入人心,终身学习实践融入社会潮流指日可待。

其次,对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尽快完善一套对于各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证制度,加快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建设,建立资历之间的转换标准和规范体系[25]。在我国,教育系统类型庞杂,民众对各类教育之间差异的认识仅停留在感觉层面,无法准确认知各类教育所代表的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而国家资历框架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按照一定的层级进行排列,将学习者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获得的知识、技能可视化,使教育成果以阶梯状呈现出来,通过考察学习成果对学习者的资历进行分类、分级。这种基于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价值上的学习成果对学习者能力进行评价的形式,能够打破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界限,提升民众对非学历教育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求是网.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EB/OL].(2023-08-12)[2024-03-28].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3-08/12/c_1129800105.htm.

[2]郑润廷,陈勇.大学的第四项职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J].成人教育,2023(3):1-7.

[3]贾小鹏.高校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与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20(18):52-53.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机构应成为终身学习的灯塔[EB/OL].(2023-06-12)[2024-03-28].https://untec.shnu.edu.cn/05/b8/c26039a787896/page.htm.

[5]周红.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构建与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拓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177-179.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将带来什么[EB/OL].(2022-08-18)[2024-03-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208/t20220818_653608.html.

[7] 郑润廷.上海市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

[8]王福胜.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义、路向与突破[J].成人教育,2022(12):1-7.

[9]王洪兵.终身学习文化的结构、特征和培育[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6):59-62+110.

[10]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增订评注本.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87.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助力全民终身学习的中国模式[EB/OL].(2022-09-28)[2024-03-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2/2022_zl26/202209/t20220928_665677.html.

[12]侯怀银.从终身教育视野审视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2023(7):1.

[13]沈欣忆,许玲,苑大勇.元宇宙与未来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资源的供给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23(8):22-28.

[14]银奕淇,郭文斌,刘彦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实践指向与行动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4(3):83-90.

[15]UNESCO UIL &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International trends of lifelong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research report [R].2023.

[16]林世员,李翠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定位:历史之争与时代诉求[J].中国远程教育,2022(11):39-45+57.

[17]HKU Spac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chool of Profession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2016a.Quality assurance in HKU Space.[online] Available at:https://hkuspace.hku.hk/page/detail/8572[Accessed 9 August 2022].

[18]UNESCO UIL &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Institutional practices of implementing lifelong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research report[R].2023.

[19]LUHMANN,N.The Differentiation of Society[M].Trans.by S.Holmos & C.Larmor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2:264.

[20]American University in Beirut,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Policies and procedures[R].Beirut:American University Beirut,2019.

[21]常素梅.终身教育共同体的可能、现实与展望[J].职教通讯,2016(13):39-43.

[22]李霖.大数据赋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10-116.

[23]江颖.面向学习型社会的老年教育变革:历史溯源、本土扎根和未来转向[J].教育与职业,2024(7):5-12.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EB/OL].(2021-11-11)[2024-03-2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1/20/content_5652136.htm.

[25]李森林,张忠义,钟周.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成人教育,2023(12):19-23.

了解作者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曲艺  罗燕: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制度比较——兼论中国体系的构想

林杰  刘业青:新加坡职业教育融入“终身学习系统”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王晓丹 桑宁霞:终身教育的边界逻辑

高教研究前沿
长春光华学院高教所主办,刊载高教科研前沿成果,引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