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蒋肖虹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学系系主任、教授
熊彼特曾说,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保持资本引擎运转的基本动力”。只有持续不断地高质量创新,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让企业具有持久的创新能力?
很多人认为,CEO是企业创新的关键。然而,我们是否忽略了高管团队中那些更年轻成员的作用?
实践和研究都证明,一家公司的成功,离不开整个高管团队的共同努力。虽然乔布斯被视为苹果的灵魂,但没有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领导的设计团队,苹果或许无法推出那么多革命性的产品。类似地,亚马逊的创新也不仅仅归功于贝佐斯,前首席技术官沃纳·威格尔(Werner Vogels)和前消费业务CEO杰夫·威尔克(Jeff Wilke)在云计算和供应链方面的贡献同样巨大。
#1
相比CEO,年轻高管
更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
高管团队内部的合作与相互监督,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高管团队成员的职场经验不同、教育背景各异,一方面可以互为裨益,促进合作;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他们各自的职业生涯视野和利益导向可能出现分歧,需要通过相互监督来避免道德风险,从而做对公司最有利的事。
CEO作为职业经理人,更专注于短期业绩,以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声誉,为下一次职业跃迁铺路。他们可能不愿意做风险很大、而具有长期收益的事情——例如,创新。毕竟,明天和离职信,谁也不知道哪个先到。
然而,高管团队的其他成员通常在公司中拥有更长的未来职业生涯,因而相比于CEO会更在意公司的长期发展。譬如,有统计发现,许多公司会从高管团队中选拔CEO,这种升职的可能性会驱使高管下属做出更长远的决策,毕竟,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将直接影响他们成为CEO后的薪酬。
高管团队成员不仅有激励监督CEO去执行长期创新战略,也具备这样做的能力。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高管团队成员拥有对公司具有特定洞察力和经验,这使得他们能够从公司内部有效影响CEO的企业创新决策。
总而言之,当CEO倾向于做短期决策时,高管团队中的其他下属成员便可能会出于自身职业发展考虑,并凭借自身具备的经验,提出更加长远的建议,从而形成对CEO的一种内部治理(Internal Governance)。
#2
内部治理机制至关重要:
减少短视,增加创新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我们计算了美国上市公司CEO和其下属的年龄差异,用来作为我们内部治理的主要衡量指标。我们发现,高管团队成员年龄平均比CEO小3~4岁。高管团队相比CEO更年轻,意味着他们有着更长的工作年限,从而有动机抑制CEO基于任期的短视行为,进而激发组织创新。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参考了大量创新领域的研究文献,选择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作为衡量创新的指标,并考虑了专利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估其质量。我们使用了1992年至2016年美国标普1500指数公司的数据,约占美国股市市值的90%。
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内部治理机制对减少公司管理层短视行为至关重要,并且可以有效增加企业的创新成果。当内部治理得当时,专利数量平均增加6.6%,专利的引用次数也显著提高。但更为关键的是,只有当高管团队成员比CEO更年轻时,这种创新提升的效果才显现。如果CEO比高管团队成员年轻,专利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更换CEO且年龄差距增大的情况下,专利产出会进一步上升。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在那些有较高概率由内部高管接任CEO的公司,内部治理对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例如,大公司或财务状况健康的企业更倾向于从内部提拔CEO,而不是从外部聘请。我们发现在这类公司中,年轻化的高管团队能更加有效地激励创新。
高管团队的角色并不均一,他们的监督和治理作用存在差异。我们将高管划分为“通才型”和“专才型”。通才型CEO往往对公司的具体业务、尤其是技术领域不太熟悉,这让他们更加依赖专才型高管的支持。我们的研究发现,在由通才型CEO领导的公司中,专才型高管对CEO决策的影响更大,治理作用更显著。
此外,薪酬最高的高管团队成员通常对CEO具有更强的监督能力。这是因为他们具有更大的晋升空间,也更有动力确保公司的长远发展。相比之下,财务总监等角色在监督CEO方面的影响力较弱,因为他们晋升为CEO的可能性较小。
最终,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的内部治理显著提高了公司的市场价值,尤其是在创新领域。企业专利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证明了年轻化的高管团队通过监督和激励CEO执行长期创新策略,推动了企业创新力的提升。
在科技浪潮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对企业的持久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有效的内部治理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本研究结论的启示在于,公司的内部治理可以通过“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式实现。通过将具有长期视野的下属与具有短期视野的上级搭配在同一团队里,利用恰当的升职激励,便有可能实现有益的“向上管理”,从而促进上级执行长期有效的策略,最终提升公司的价值。
或许,下一个伟大的创新,就源于那个默默耕耘的年轻高管的坚持。当 CEO 只顾眼前,高管团队如何守护企业的未来?答案就在他们的合作与相互监督中。
编辑排版丨刘蕊绮
审校丨宋朝阳
*本文改编自蒋肖虹教授发表在金融学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的文章:Count on subordinate executives: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2023, 154: 106931
改编人谭相宜,《管理视野》编辑
都看到这儿啦,点个赞
转发给更多的人吧!
关注公众号|复旦商业知识
转载|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