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观心性一元,动静一体;二为观妄心真心;三曰观过去、现在、未来三心;四曰观心物一元。
1. 所谓心性一元,定中观心之动静也。
以明心乃动与不动之复合体,其动与静皆生于无动无静之心的虚无本体。
动心以生静,静心而生动,有无相生,动静互根。若坐忘混沌则心无动无静,即返心之虚无本体也。其如水波,水起为波,水落则静,而水面下之水则无动无静。
如此明心性一元,不执其心亦不执其性,则对心性之起落动静皆可应之自然,用乎一体而无分割执着其一端也。
2. 所谓观妄心真心,去妄存真也。
妄心者,逐物随欲,颠倒流离也,真心者,去其假还其真,以观妄心所起之因而去之则真心见也。
如观自己有恐惧之心,则观恐惧心之源,或畏惧死亡、或畏惧不可知、或恐惧自己力不从心无法达到目标等等。既知其因,则去其因,明悟死亡无论恐惧与否皆为必然,唯有做好当下,坦然接受乃最佳选择则对死亡之恐惧乃去。恐惧不可知,则明悟恐惧与否皆不可知,不惧做好当下,努力探知为上,则不可知之恐惧心乃去,则恐惧之妄心得去。
其他诸如贪婪、迷恋、虚荣、执着、自卑、蛮横等等妄心皆如此类,去妄心之源而见真心矣,去其徒劳止其虚役,则妄心了。
3. 所谓过去现在未来三心,观三心为一心也。
过去心为过去的现在,现在心为过去的未来,未来心为未来的现在。
三心为一,若水之流,心心相续,无法分割独立而存,无过去则无现在,无现在则无未来,三心者,一心之变,一心之分别也。如此则过去心不追,未来心不求,当下即是矣。
4. 所谓心物一元者,物乃心之显,心不同则物不同也。
六官感物映于心而生物之象,若六官变则物之象必变。
故眼能盲则物无色,耳能聋则物无声,鼻闭塞则物无味,身失触则物无体,意落忘则物不存。
反之,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皆感官之扩而所见亦变。
非物不同也,而是心之感官变尔,故可明物乃心识,非物之全体,一物可显万象,因人而异也,而唯有己之虚空不动之心方可最大显现物之全体,此即心虚则物全也。
1. 止观
止精炁神之外漏,得身静、息伏、念止,而得小药,为炼己筑基之功。
2. 内观
内观身、息、意,见身如竹之中空、息如空中之风、意如古井之波,而得药乾、忘身、息住脉停、意净,为炼精化气、下关之功。
3. 中观
抱元守一,皆不离中,体之动静、炁之开阖、神之收放,皆出于中而入于和。起三昧之真火以驱体之阴魔。
元精之火,如炙如烤而体变凝脂阳酥;元炁之火,如烟如雾而炁甘露雨霖;元神之火,如雷如电而灭七情断六欲斩三尸,自可心明慧显,此为炼气化神、中关之功。
4. 虚观
体化虚空、神遍虚空,而正大光明,以虚观实,莫不见其真;无为而为,莫不能阴符,收则体化太阳万有之源,出则阳神万千慧照十方,为炼神还虚、上关之功。
5. 无观
观无所观、自然而然,无所观,无所不观,安住当下、若水之善,为合道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