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研究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居民消费逐渐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力量,也直接体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2.5%,提高43.1个百分点,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其中,居民消费稳定占据最终消费支出的70%左右,居民消费明显回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为强劲的动力。在此背景下,促进消费回归成为当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策略。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效扩大内需是其中的战略支撑和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居民家庭收入预期和消费倾向都受到了极大冲击,如何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潜力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居民消费潜力的内涵与测度
居民消费潜力是在一定时间内居民在特定市场中可支配的消费资金总量。这一数字大小受到居民收入、就业、储蓄、社会保障、商品价格和消费环境等一系列供给和需求侧因素的影响,提升居民消费潜力的策略也必须在供需两端形成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这一论述表明,居民消费潜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在消费市场需求侧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加强社会保障,使居民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另一方面,需要在消费市场供给侧实现扩容升级,以更高质量的供给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为居民提供更多种类、更高质量的产品,增强居民消费的获得感。为此,本文从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消费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居民消费潜力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其中,居民消费能力体现了居民当期消费的物质基础,是居民可用于消费的资金总量;居民消费意愿则主要体现对居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力度,体现了居民出于谨慎动机而持有的资金总量,是居民基于自身长期规划而做出的审慎行为;消费环境则是供给侧因素的体现,包括消费市场的产品种类和质量,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的获得感。
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作用机制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实施的重要战略,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目标路径和主要任务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划,相比于传统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再只关注人口流动和土地利用,而是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更深入地推动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由此将在供需两侧的多个层面持续刺激居民消费,成为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关键性政策。
在消费市场供给侧,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了城市规模和结构,大量农民迁移到城市,转变为城市居民。这一变化不仅直接扩大了既有消费市场的规模,也创造了一系列新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使得当地消费市场在规模和层次上都得以充分提升。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推进了城市的规模扩张与空间优化,为消费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商业设施、休闲娱乐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都随之增多,为居民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消费选择。同时,随着城市的功能和结构调整,中心区、商业区和居住区的相互衔接与整合更加紧密,形成了有机的消费网络,便利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活动。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带来了消费市场的量变,还带来了质变。高品质的商场、专业化的市场和个性化的小店纷纷出现,满足了居民对高品质、多元化和个性化消费的需求。而这种消费市场的层次提升,更是为高收入和中产阶级居民创造了优质的消费环境,增强了居民消费的获得感,进一步释放了其消费潜力。
在消费市场需求侧,新型城镇化建设给居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就业市场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也应运而生,为居民提供了更为广泛和高薪的就业机会。这不仅提高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且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农业转移人口在转变为市民的过程中,其收入也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也为居民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完善减少了居民因疾病、意外等风险导致的预防性储蓄,为居民消费提供了更为稳固的保障,提高了其消费意愿和能力。而公共服务的提升,如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也减少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释放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消费。与此同时,由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资源和服务得到了更为公平的分配,从而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这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潜力。
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作用机制也受到了当地产业基础和数字化进程的影响。拥有更坚实产业支撑和良好数字化进程的地区有更强的消费品生产和热点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及时依据城镇化水平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以此更好提高居民收入和多样化居民的消费选择,更加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图1 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机制
研究结论和建议
整体上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保证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在消费市场的供给侧扩大了消费市场规模和提升了消费层次,优化了当地消费环境,提升了居民消费获得感,同时也在需求侧提升了居民的劳动收入和消费保障程度,从而激发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扩大了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作用在不同经济区域之间存在着异质性。东部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下,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东北部地区,中部地区的释放效应最小。这与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产业基础密切相关,进一步凸显了城市发展和产业支撑在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中的重要性。此外,产业集聚程度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城市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产生了影响。较高的产业集聚程度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作用,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能够进一步加强全球价值链在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中的正向作用。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作用是逐渐放大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初期,其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作用较小,随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作用也逐步增大。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创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提升城市消费吸引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建议政府鼓励商业地产的合理布局,打造多元化、特色化的消费场所。例如,结合当地文化、历史和地理特点,打造主题街区、文化创意园区等,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消费。政府可以提供土地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进一步丰富消费场景。此外,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展览、演出等活动,加强城市文化氛围,激发居民消费热情。
第二,扶持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推动就业和收入增长。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加大对小微企业、新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低息贷款和创业补贴等措施帮助创新创业者启动和扩展业务。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培训、导师指导和市场对接等服务,以此促进城市居民的创业精神,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政府应着力提升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一方面,政府应推动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确保农民进城后能够平稳过渡至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充分享受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运营,提升资金稳定性,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与社保相关的创新产品,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
第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有机融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当地政府应着力促进当地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供给侧效应。应大力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同时,建立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鼓励不同产业间的合作,形成产业生态圈,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刺激居民消费。此外,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产业培训基地,提供技能培训,提升居民在新产业环境中的就业竞争力,以此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文献来源
崔琳昊,冯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156-167.
CUI Linhao,FENG Feng.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n Releasing Residents' Consumption Potential[J].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24(2):156-167.
点击下方封面
搜索2024年第2期
免费查阅下载全文
设计:王子燊
编辑:张 园
审核:张 静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原文”
喜欢我们的内容
就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