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中秋月

文摘   2024-10-26 19:30   山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一年一度中秋月


文/韩守林


白露以后,天气逐渐转凉,而田间垄旁的香味却越发浓烈起来。看着饱满的稷麻,嗅着瓜果的清香,古人想,总得有一个什么日子来隆重纪念一下才好。于是《唐史》中特别写了一笔:“八月十五中秋节”。从那时起,中秋的月亮格外的圆。


汾阳的中秋节,节日味道是仅次于春节的。


这两天,农贸早市上“本地的秋果,本地大红”、“新下来的核桃”的叫卖声又在提示中秋节即将来临了。街面上,主妇们匆匆的脚步,有好多是步着汾阳月饼的香味去的。夜里的月亮,也从像括弧似的那么简单一勾,渐渐变得丰润起来。


中秋之夜,最好是有一个庭院,最好是院子里有两棵枣树一架葡萄。待月至中庭,把方桌在当院摆了,依序摆好月饼、瓜果干果,还有五谷的代表——毛豆荚,然后焚香,看月亮从云里偷偷钻出来,掠过桌上的供品,再悄悄进入别的人家。全家人欢坐一桌,儿子闹着要桃榴榴,女儿喊着要月芽芽,争出一番喜气。接着是新开瓶的酒香和菜香混成一方陶醉,开始召开一年一度的家庭会。


院子里静静的,桌上团圆饼的圆,对着天上月亮的圆,对话着梦一般的安宁。




或许是受刘伯温用月饼串联农民起事“杀鞑子”的影响,以前的汾阳民间一直有着节前节后亲朋好友互赠月饼的传统。虽然是送的,但没有哪一家能好意思把人家的真正吃掉,往往是从中取一两个出来,再把自家烤制的换两个进去,说是“也尝尝我家的口味”。这样,明里的互赠,就演变成了暗里的比赛,一家比一家的更香更甜,慢慢竟至成了“汾阳月饼”的品牌。“饼儿脱脱”成为民间家家必备的实用工艺品,枣木、梨木剜了芯,广寒宫、玉兔、蟾蜍,甚或还有嫦娥、吴刚的线刻在木模里维妙维肖,艺术之花在家户里生根发芽。


2003年秋,《汾州乡情》编辑部给当时远在外地“铁粉”赠送过一次汾阳月饼。节后,年过八旬的贵州遵义乡亲刘汉书热切回信,说几十年没有吃到汾阳家的“饼儿”了,勾起了无穷的往事,感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绝没有想到,小小的几枚月饼,竟能勾起人载不动的乡愁。又逢中秋,不知老人境况是否如旧?


其实,月宫里还有一位汾阳老乡。唐段成式语:“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虽然不知道这个吴刚是汾阳哪乡哪村,但他却是被古人公认成了仙的人。连主席也引用这些个传说,在《蝶恋花》中写“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可见汾阳与月宫、与中秋节,确乎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但或许,吴刚捧出的不一定是桂花酒,而很可能是杏花酒罢!


时逢佳节,倍思乡亲。聊一通汾阳与中秋之事,权置卷首。而卷中美文佳构,请读者诸君把酒一阅,或可助兴。




文章选自《汾州乡情》2021年第4期,总第117期卷首语




扫码关注公众号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汾州乡情》微信公众平台

总编|张立新    主编|亚男 凌珊   

编审| 李海萍 冯元明 孙雨亭 

电话|0358-7336476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汾州乡情
宣传、展示海内外汾阳优秀儿女的创业故事、情感生活。宣传推介汾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建设成就。承担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定的相关文化交流工作,组织编纂出版各类文化书籍,做好《汾州乡情》出版发行。积极搭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