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几个小故事

文摘   2024-10-12 19:30   山西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我记忆中的几个小故事

■梁香玲


我是土生土长农民的孩子,人常说“农民的孩子早当家”,我也认为农民的孩子懂事早。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刻骨铭心的成长记忆。


童年时代随父亲卖白菜


那年冬天,一大早,父亲拉着装满一车白菜的人力小平车,我在后面帮忙推车,经过2里的石子路来到城里,开始卖白菜。不知是那一年的白菜种的特别多,还是当时物资流通差,白菜的价格特别低,零卖每斤八九分不到1毛,趸卖也只有5分钱左右。零零散散只卖了10颗白菜,黄昏时,我和父亲还在南门口等买家。


不多时,一辆“大车”来收白菜了,谁家的想让收去,就过去叫收菜的一个穿大衣的男人,“大衣男”被叫后,走到小平车旁,大概看一下后,一指大车的方向,嘴里说一个字:“过!”这家的白菜就算有着落了。眼看卖白菜的小平车将白菜一车车“哗哗”转移到大车上,“轻松愉快”地拉着空车回了。


见此情景,我这打小就乖巧伶俐的劲儿来了,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马上给父亲献策:“大大,咱们也卖给他们吧,卖了就能回!”父亲一只脚踏在小平车车轮上,两只手托着下巴,眼睛紧盯着车上的一个个大白菜,沉思了好长一段时间,没说一句话。“大大,卖了吧,不喽还得拉回去咧!”父亲还是没有回答,眼睛还是死死盯着小平车上的大白菜,都没抬眼看我一下。我想:父亲是冻傻啦!“大大,卖了吧么!”我声音提高了好几个分贝,父亲始终沉默着,大大的眼睛始终盯着大白菜。“真是死脑筋!”我心里直嘀咕。那一天,几乎还是一整车大白菜拉回了家。那天晚上,父亲把一车白菜一抱一抱挪进屋里,将每一颗白菜掰去两个菜帮子,又用干净笼布挨个擦拭一遍,嘴里自言自语道:“我这白菜好咧,又大又粗,5分钱卖给大车可惜了,我打理打理,明天还是零卖去!”我不知道父亲那一夜到什么时候打理完,因为生闷气再加煎熬了一天,早早就进了“梦家庄”。


第二天一早,小平车上又装满了白白胖胖的大白菜,我又满怀希望的和父亲上路了。事实上,还如昨日一般,直至黄昏时,也只是零卖了几颗。“大车”又来收菜了,我又开始耍伶俐了:“大大,卖了吧,如果再不卖,再拉回去,万一冻了,那就一文不值了!”这回我父亲沉思了没多会儿,真的去叫“大衣男”了,“大衣男”像规定动作一样:走到小平车旁,大概看一下后,一指大车的方向,嘴里说一个字:“过!”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早听我的多好,这下可不用再拉回去了!“你好好看看,往下翻翻,给个好价钱吧!”父亲边讨价边把车推到大车旁。卸菜、上磅、上车,整个流程很顺利。结账时,父亲近乎乞求的语气说:“看,这白菜上了你的车,和别家的不一样哈,从上到下亮哇字!”大衣男说:“还真就是你家的从上到下一样样的,不过,家数多了,不能坏了行情!”大大小小的钞票到了父亲手里,我清楚地听到他们的对话,一斤白菜4分7厘,300多斤一共卖了有零有整的十几元钱。那时候感觉不是父亲傻,是我傻啦,我觉得我伶俐错了,白菜兴许应该拉回去,兴许明天再来能卖5分钱一斤,兴许……那天菜卖了,空车回家了,我却没有感到一丝丝轻松愉快,反而想了许久许久。直到现在,我想到的更多的是为自己的任性和所谓的“乖巧伶俐”深深自责!


饱尝当农民的辛酸,更坚定了父母勤俭节约供孩子们上学的决心,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也只有靠知识改变命运了。


考上中专父亲送我去报到


1992年9月6日,我要去山西省物资学校报到。前一夜,我母亲真所谓“临行密密缝”!母亲在父亲的内裤上缝了一个兜,我报到的钱被结实地缝进内兜里。当天我和父亲坐上汾阳—太原的公共汽车。


下车后,在校友的热情接待下坐校车辗转到学校。学生科前来报到的家长学生真是人山人海。签到处,父亲解开裤带,摸摸索索从内裤里掏出960元钱,郑重的交到报到老师手中后,父女俩顿时如释重负!


“缝在内兜里的钱”时刻提醒着我:“勤俭节约,好好学习!”我们那会儿上中专是发饭票,每月助学金是28斤饭票,女生一天最多吃8两,28斤足够一个月吃了,所以以前农民的孩子就想考中专,考中专可以转户口,当市民户,吃“皇粮”!经历了这些,习惯了节俭,自然日子过得舒坦,也知足常乐了。


公公捡回了我扔的菜帮子


刚结婚时,我和公婆在一起吃饭,还挺勤快的帮忙做饭,但是有一次公公的一个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习惯了在自己家吃白菜要剥得扔好几个帮子,见了干干净净发白的叶子才上案板。那天,我无意中发现公公将我剥得扔掉的几个白菜帮子默默捡回,清洗干净放案板上切得细细的,煮了吃。说真的,我惊愕了,我脸“唰”地一下红了,自以为一向很节俭,居然……同时也深感说不出的滋味,原来“市民户”还不如“农民”咧?我把这个事回去跟我母亲说,没多少文化的母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儿啊,你公公婆婆也不容易咧,三个儿子,上有老下有小,你要理解和体谅,他们赚的是死工资,干啥都得花钱,不节俭些咋给儿子们娶媳妇?”我若有所思。


时至今日,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亲,非常感谢我的公婆,是他们教会我勤俭节约、宽厚待人,是他们教会我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坚强地过着快乐的日子。基于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从来不和街上卖菜的讨价还价,也很少去看他们的秤准不准,遇上刮风下雨天气不好的时候,还会一下买回摊上剩的不多不值得耗人的菜。我也常常记着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上学时哪个妗子给过我30元钱,哪个姨给过我一包月饼,哪个邻居送来一篮鸡蛋,哪个婶婶送来几斤粮票,我花了姐姐多少钱……一切的一切,我都一一记着,我也会像他们一样该节约节约,我也常常去看望他们,和他们聊起以前的种种,唠唠嗑,吃顿饭,我周身都被浓浓的情谊包裹着,感到特别幸福,特别满足!

文章选自《汾州乡情》2021年第5期,总第117期



汾州乡情
等待你的关注哦~

《汾州乡情》微信公众平台

总编|张立新    主编|亚男 凌珊   

编审| 李海萍 冯元明 孙雨亭 

电话|0358-7336476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汾州乡情
宣传、展示海内外汾阳优秀儿女的创业故事、情感生活。宣传推介汾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建设成就。承担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定的相关文化交流工作,组织编纂出版各类文化书籍,做好《汾州乡情》出版发行。积极搭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