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林
说起推硙,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一头雾水,他们既不认得这个硙(wei),又不知道推硙是一种什么劳动。而六十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知道,那是一种粮食加工的劳动。
上世纪60年代前,市场上还没有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也没有大量的面粉供应,那时人们吃的面粉都是“推”才能加工而成的。那时所推的粮食加工工具叫硙,或叫石磨,汾阳的话俗称“硙儿”,一般是由上下两层圆形红砂石合成的,硙的中心有金属轴,底层是公轴,顶层是母轴,上下对合的层面,由石匠按照一定原理,凿刻出十组左右的石槽,以将磨碎的粮食通过硙的转动顺槽推出。推硙时,人们将粮食装入一个木漏斗,对准进料孔,在孔中插入几根高粱细杆,以调节进料速度。开硙时,在两扇硙盘中铺一层粮食,硙上置漏斗,硙一转动,粮食便从进料孔中落入硙中,随着硙的转动,粮食被上下两盘硙搓做细粒,顺槽流出。
落到硙盘上的粮面混合物要过箩,叫箩面,箩面时,将从硙盘上收过来的粮面混合物搲到箩中,在箩床架上推拉并在拉回时磕到箩床架的木档上,面在推拉磕碰的过程中落入长簸箩,即是食用面粉。箩过面的糁子,再置入进料斗中推第二遍,一直推到仅剩粮食表皮为止。那时的粮食比较单调,主要有小麦、高粱、玉米,豆类也有一点,主要以前三种为主,推硙磨面也就以白面、红面、窝子面为主。推麦子得用凉水去揩(qiai)麦子,一是为了把麦子中的土揩(qiai)干净,二是将麦子吃些水分,可以提高出面率和面的成色。推高粱时要用热水煮一阵,甚至半熟,其作用同样是提高出面率和成色。玉米一般只推成窝子面,因为粗一些,加工也简单些。推粮食一般要推四遍,剩余的粮食表皮,麦皮叫麸子,高粱、玉米表皮叫糝子,这些副产品主要用于喂猪和羊。硙用的时间长了就会慢下来,人们把磨面效率高低用快慢来形容,硙慢了时,并不是人推或驴拉的速度慢了,而是说明硙中间刻的石槽快要磨平了,咬合力降低,粮食破碎程度低了。这时就要碫硙,硙的主人或请石匠或自己拿凿子乒乒乓乓碫上一天,硙的石槽被凿深,增强了两扇硙的咬合力,磨起面来就快了。我们街上有一个叫王立甲的人,就是自家有硙,又自己能碫硙的人,人称其为十二能人。
推硙得有动力,1960年以前,汾阳的农村还没有电,虽然有锅驼机和柴油机,但尚未用于粮食加工,因此,推硙的动力就是人力和畜力。有强劳力且人口少的人家,一个后生人力一上午或者半个晚上,就能靠人力推出全家半个月或更长时间的面粉,如果人口多又没有强劳力的人家,就得用整整一天或两天的时间,去推全家人一个月的面粉。没有强劳力的人家,自然也没有能推一上午或半晚上硙的人力,那就得向生产队借用一头牲口来拉硙。生产队也为适应推硙的需求,专门饲养一两头温顺的毛驴给社员免费拉硙。我家就属于这种情况,记得小时候要推硙前,父亲向生产队问下驴,母亲去有硙的人家问下硙,并将要推的粮食切理好。到推硙那天,父亲从生产队饲养处拉回毛驴,就开始推硙了。大约在三四岁时,我跟着父母亲推硙时,还能坐在硙上享受自身以外动力带来的快感,一旦驴子走得慢点,还在硙上喊几声“驾”,这样,毛驴就不敢偷闲。长大一些后,大人就不再让我坐在硙上喊“驾”了,因为体重重了,毛驴拉得吃力,就偷懒,所以让我拿条柳枝什么的跟在驴子后边呼哨,以免驴子偷懒。到六七岁,磨完面,父亲就叫我往生产队饲养处送驴,我高兴地接受了任务,拉上驴子向饲养处走去,结果半路上出了情况,原来驴子有在土地上打滚的习惯,为的是解除疲乏和去掉身上的油腻。结果走到半街上一处土多的地方,驴子停住脚步,一下子躺在地上翻滚起来。这一下可难住了我,驴子一直在地上翻滚,我虽然拉着缰绳,也在嘴里喊着“驾嚯”,但那驴子看我是个小孩,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一直等到解了乏,洗完了土浴,方才爬起来上路。有了第一次的教训,我对送驴充满了畏惧,但父亲还是坚持让我去送驴,大概想让我锻炼锻炼。经过几次送驴后,我摸到驴子的脾性,等它打完滚后再送它到饲养处。用于拉硙的牲口,一般是那种体型不太大、性格温顺的驴子,但生产队农闲时,也会借给人们体型大、力量足、走得快的大些的驴子,这种驴子往往不老实,会弯过头来偷吃硙盘上的粮面,这时,人们就想办法治这种牲口,一是给它蒙眼罩,叫它看不见粮面,这个办法还治不住偷吃,就上一根柱咀棍。柱咀棍有一米左右长,一头拴在驴嘴边,一头拴在硙盘上,驴子想偷吃,无奈有柱咀棍顶着,加上人的喝叫,驴子就只有乖乖转圈拉硙的份了。
1960年以后,汾阳农村通了电,各村、队纷纷学习外地经验,把人力水车改装成电硙,其原理是将水车传动方向倒转过来,再通过增减飞轮的大小调解硙的转速到安全为止。电硙还配置了自动箩,硙中磨出的粮面混合物落入自动箩,那箩在曲轴的带动下一前一后拉动并通过磕碰将面箩入面箱,糁子被单另攦到簸箩中进行下一遍加工,人们直接把面装袋扛回去就行了。那时,我们村除大队副业有一盘电硙,各生产队都有自己的电硙为社员加工粮食。电硙配备一至两名看硙的人员,夏秋季首分粮食,家家推硙,电硙就得白天黑夜连轴转,平时也要给人们推到凌晨一两点。再后来出现了钢硙,磨面效率进一步提高,人们推一次硙,几十斤粮食也就用一个多小时,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有了电硙以后,虽然比过去推石硙的效率高了许多,但那些年国家电力不足,为了保证工业和城市用电,农村除非紧急用电浇地外,在用电高峰时往往被拉闸限电,有时电硙正在开动,忽然停电,看硙人和推硙人就得等电,一般得等到晚上十点才能来电继续推硙。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上逐渐出现大型粮食加工厂,人们吃面都从粮店中购买,从此基本告别了古老的推硙吃面的历史。
文章选自《汾州乡情》2021年第5期,总第117期
《汾州乡情》微信公众平台
总编|张立新 主编|亚男 凌珊
编审| 李海萍 冯元明 孙雨亭
电话|0358-7336476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