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这是在综艺热剧《再见爱人》里,张泉灵老师提出的犀利问题:可能只有带着对爱的憧憬走进婚姻,并且坚持到底,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他总结说:“婚姻是一部智能手机,99%家庭都用来当作老人机使用了。”总是有人说“应该结婚”,但没人能真正告诉我们,好的婚姻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呢?互补的灵魂,
大多数人都期待自己走进亲密关系后,是1+1大于2,故而吸引来的伴侣,常常是互补的人。究其根源是我们渴望另一个人带我们体验不同的世界,扩充我们的心理体验。正如很受欢迎的偶像剧《恶作剧之吻》中,江直树和袁湘琴,就是典型的互补性CP。江直树是高智商学霸,他是典型的“脑系统”发达的人,傲娇又自负,不知道什么是“爱”,性格孤僻冷静。袁湘琴是典型的另一种性格,她看起来笨笨的,但有强大的“心系统”。她主动付出,勇敢表达爱,耐心等待,温柔陪伴,不计较回报,总是有回应。江直树说,你能不能走路的时候离我远点,她就在三步的距离,蹦蹦跳跳地跟着走。她不惧怕一次次的打击和受伤,像一个充满能量的小太阳。![]()
有很多女生迷恋直树,但只有湘琴坚韧不拔地走进他的心。
她单纯炙热的爱,最终打开了直树的“心系统”,让他成为了有血有肉的男人。
而湘琴也借着对直树的爱慕,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她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成熟的护士。
亲密关系里的互补,会使一方冰冻的能量,被另一个人激活。
经由遇见另一个人,经历完全不同的生命体验,增加了我们的生命宽度,活出双倍的人生。
这是互补性婚姻带来的体验维度。
他的到来,是为了让你看见另一半的世界,帮助你完成更完整的生命体验。
内在的自我,
“有天下午情绪不太好,一个人跑到了天台上,老公跟了上来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在不远的地方陪我坐着,我就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看见了。”“我很想哭,但一直憋着,他拿出纸巾对我说,没事的,想哭就哭吧,我陪着你。”谈恋爱的时候,也许你也会有这样“被爱着、被看见”的体验。有人说:爱只有“被看见”这一种,除此之外的都叫善意。当我们开始恋爱时,总是充满了分享欲:每顿饭吃什么,看了什么新闻,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就连路边的小狗,天空的云,当下的心情,都渴望实时同步给对方。如果对方能够保持同频的回应,这样的体验,就仿佛自己被照亮了一般。这种“因为被看见而被照亮”的需要,最初是体现在母婴关系里,心理学称之为“镜映”。小时候的我们,经常一回到家就会找妈妈,告诉她:“我今天看到了什么,妈妈,你看你看”......在我们最初的信念里,所有发生的事情一定要经过妈妈的“注视”才真实存在。我们如果在早期,没有被母亲足够的“注视”,就有一种长期存在的缺失感。这种缺失感,只有在深度亲密的关系里,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当我们终于和一个人谈恋爱,就意味着,我们终于找到了那双眼睛,可以长久地注视我的存在,见证我的每一天。即便我们当下各忙各的,但由于这份心灵链接是存在的,于是那双“眼睛”,可以时时刻刻地种在我们心里。一份长久的亲密关系,会让我们的匮乏感,藉由被“看见”,而被填满。能量的交换,
两个人一旦有了性关系,就有了无意识里很深的量子纠缠,关系也更黏稠。很多有致命吸引力的伴侣,对彼此就是“生理性喜欢”:交换荷尔蒙的同时,也在身体的玩耍中,满足了更深的本能需求。有的人,更喜欢柔和的爱抚;
有的人,注重情感的融合;
有的人,对节奏感、力度、持续性要求更高;
只有最亲密的关系,我们才会愿意去探索最隐秘的需求,并且愿意彼此配合满足。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不仅得到了释放,甚至共创了更本能、更丰富、更巅峰的体验。我们的身体,有时候比大脑更智慧;它的选择,代表了我们基因的倾向。好的爱情,
你有没有发现,爱情在经历到彼此拉扯的时候,是最痛苦的,也最容易走散。当关系更进一步时,我们会打开更深的闸门:关系里的冲突、童年阴影、内心的黑暗,都会一一敞开。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真正让人晕眩的爱情,一般都具备二个部分:你遇到这个人,既让你重温了童年的美好,又让你有机会去修复童年时的创伤。有一次,男朋友不小心把床单烧了一个洞,他非常紧张,害怕自己挨骂。结果Lisa,只是轻描淡写地换了新的床单,完全没有指责他。他非常惊讶,然后感叹到:“原来做错事,不用挨骂,感觉自己被治愈了。”那个瞬间,他的心理退行到了小时候,变成了被妈妈责骂的小男孩。而Lisa温柔地抚慰了这个创伤。这个经验,让他重温了一遍童年经历,并且做了一次创伤的修复。没有一个人可以不带着过去的创伤,走进一段亲密关系。当我们在关系里被激发出童年创伤时,如果另一方没有配合当年的“剧情”,而是像Lisa那样,温柔地“修改”了这段经验,那么我们内在的伤口,会因为这段新的经验,长出健康的血肉。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好的伴侣胜过一万小时的心理咨询。固执的人,找到另一个更固执的人来“治”自己;
吝啬的人,遇见一个“挥霍无度”的人;
总之是:一个痛苦的人,找到另一个让TA更痛苦的人......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婚姻,也有一万次想要杀死对方的冲动。我们都希望可以“一劳永逸”,找到“对”的人,过上直接幸福的生活。但这份幸运只属于少数人,99%的幸福婚姻都是二个内在“残缺”的人,共同努力修成的成果。因为你找到的人,就像是照妖镜,刚开始出现的美好幻象早晚会破碎,照出我们内在的残缺和阴影。真正挑战的修行,就在红尘中,就在“错误”的亲密关系里。只有愿意“向内看”的两个人,才能在亲密关系里,修成最好的自己。他们去买家具的时候,老板说:“为什么别家夫妻,我都看得出家里到底谁做主,你们家我看不出来?”其实她们,都是做内在成长的。两个人都曾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刚结婚的时候,经常吵架,都觉得自己是对的。经过很多年的“战斗”,他们发现,“对错”并不在他们二个人任何一边,而是在他们中间。所以,他们家没有任何一方是绝对做主,而是这个中间的“空间”在“做主”。这个关系的中间地带,就是关系里最“灵性”的空间——那就是爱的空间。当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爱不爱我”上,而是关注自己的内在时;当我们各自内在开始丰盈,而不是紧紧地想抓住对方时;我们的关系才会打开新的格局:构建更大的爱的“空间”。这个空间,让我们的关系,有了突破二个自我的“爱”——也就是,“破执”的意思。这也是婚姻这部“智能手机”,最高级的功能。而大部分分手的伴侣,在这一步之前,就已经放弃了。而这个空间的构建,需要意志力、觉察力、耐心、信念,是长期共同成长的结果。可能会经过长年累月地“内在成长”,再不断地觉察,向内看......最终两个人,发展出独立的自我,真正地看见自己和对方,又真正的合一。不是因为婚姻本身没有美好的可能,而是大家不再相信可以去到那么美好的地方。好的婚姻,的确是凤毛麟角;而当我们仰望星空,知道这条路终究往哪里走。但愿我们足够幸运,能遇见愿意与我们伴侣一起同行的伴侣;也愿我们带着一颗勇士之心,在这一条苦甜参半的路上,收获理想的馈赠。
*本文由萝卜和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编辑丨李小豆
总 编 | 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