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过年最好的5种说话方式:不扫兴、不吐槽、不攀比

情感   2025-01-23 12:05   浙江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今日主播 | 山茗

还有5天,就要过大年了。

打开小红书搜索下过年的年货,谁知排在前列的热搜内容全是:

越来越不喜欢过年了

不喜欢过年什么心理?

不想回家过年怎么办?

……

网友A调侃 :我比猪都还怕过年

问工资的,问对象的,问房子的,每个问题都像一颗定时炸弹,真的让人又焦虑又烦躁。

网友B说:一到过年,别人家热热闹闹,我们家为了一盘菜是放生抽还是老抽都能吵得噼里啪啦,一年到头就相聚这几天都不能安生。

老话说,家和万事兴。

想和和气气过个好年、团圆年,其实是有很大智慧的。

只要在面对亲人时,三思而后行,在嘴上装个“过滤器” ,该说的话咱就说,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必能一团和气过大年。


不压迫,晚辈的事自己做主

虽说上一代都希望下一代有能耐独立。

但涉及到晚辈的人生大事,作为“吃过更多盐”的长辈却总是忍不住要指导一下。

28岁的小廖说,每次过年回家最怕走亲戚。

“我父母兄弟姐妹多,过了年三十,给姑舅姨拜年一个都不能落下。

每次走亲戚都免不了被催婚,我说工作忙没时间找,亲戚立马说给介绍,我还没答应,三姨介绍的对象就去我家了。头都大了。”

小廖的三姨说,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村里的娃娃们25岁孩子都有了,我是心疼你妈,担心你的事担心得睡不着。

你一年到头不在家,你爹妈在村里因为你的事都抬不起头。”

小廖父母在旁边沉默不语。

被催婚、催生、催二胎成了多少年轻人过年回家的梦魇。

TA们说:

  • 我真的很怕一回老家就被逼着见各种男的;

  • 聚会的时候别老盯着我的肚子巴拉巴拉,我们只是暂时不想要孩子,不是生不出;

  • 我老大还不到3岁,每年回去都被婆婆逼着生二胎,真不想回去;

……

为了逃避被长辈逼迫的压力,其中一些人干脆选择就在工作地过年,不回家。

恋爱、婚姻、生子,是个体的人生大事,理应尊重个体的自由选择。

虽然这与传统观念相悖,但却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和价值观念。

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婚姻、生育不再是唯一的生活目标。

长辈要适应这种变化,尊重年轻人的选择,不要被环境噪音裹挟其中,影响心情。

不赶在过年这个节庆点给晚辈施加压力,让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家庭才能真正成为年轻人在一年工作疲惫之余愿栖身的心之港湾。

对有些总是忧心子女人生大事的长辈,我们能理解这样的一份焦虑担心。

其实,当对抗产生的时候,放手反而能让孩子更愿意考虑你们的建议。

这样孩子也能更从容、勇敢地活出自己的幸福,家庭关系更良好。


不攀比,亲戚的隐私少打听

有人说,过年就是一个大型的八卦现场,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人情现形记。”

在电视剧《烟火人家》里,三姐妹回娘家过年。

二姨得意地炫耀自己的女儿考上博士了、女儿给自己买了新裙子,在众亲戚面前,掩饰不住的得意。

却让穿着旧衣服的大姐一脸晦暗。

逢年过节,一个家族团聚。

团圆饭上,家常一拉起来,便是谁家的小子当了科长、处长了,谁家的侄子买了宝马车花了上百万了。

画风一转,便问:你现在大城市,一个月挣的不少吧。

或是,你房子买的多大?谁谁买了别墅了,好几百平了,家里几个保姆。

  • 一番攀比下,混得好的面露红光,沾沾自喜。

  • 混得一般的只能低头尴尬不语。

就像网友萌萌说的:在外面混不好,本来就是一肚子郁闷,过年回家还要再接受一次功利扫射。

其实,日子都是过给自己看的。

打听窥探他人的隐私,无非是想看看身边人过得怎样,是否比自己过得好。

如果他人过得更好,内心往往充满苦涩,如果他人过得不如自己,一点比较后的优越感也会在散席后消散。

都是一家人,维持基本的界限。

亲戚的隐私少打听,既尊重了亲人、也给自己留有了余地,更给一家人留下了快乐的空间。

如果你总是忍不住与他人比较,

也许你对自我价值还存在一些不确定,需要他人做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闪光处。

其实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轨迹,花期各有不同,不被攀比所累,自己也能让生活得更开心。


不吐槽,自己的家事关门解决

俗语说,家丑不可外扬。

但有些人就是喜欢趁着过年这个节点,倾诉心中的苦与痛。

抖音上有这样一个视频:

一个阿姨在大年初二回娘家团圆的时候,突然在饭桌前哭诉儿子儿媳不孝顺,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也跟自己不亲。老公更是常年甩手掌柜。

哀叹自己命苦。

好好的一个娘家团圆饭,硬是弄成了诉苦大会。

确实,很多人过年,见到许久未见的亲人,难免情绪上头。

把心里的苦啊,愁啊,怨啊,一股脑儿地在至亲面前倒出来。

却不知,自己情绪舒畅了,嘴里“不是好人”的伴侣、子女、至亲却在“外人”眼里跌了份儿。

人无完人,家庭生活各有各的旮旯、隐秘。

伴侣钱挣少了,身体出了隐疾,孩子不懂人情世故和领导处不好关系……

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说出去哪个当事人能高兴了?

民间有句俗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家里的矛盾内部解决,不要传出去让人笑话。

就像储殷教授在视频里讲的:亲戚啊,其实都是势力的。

大过年的,你把自己的伤口剖开给三大姑,六大姨看,虽然得到了一点点安慰,却丢了自己的里子呢。

生活中即使有情绪,过年咱也不吐槽。

给家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面子。

内部矛盾咱们关起门来自己解决,争取过一个祥和年。

有些人觉得愁烦心事就是要跟“自己人”说,不说就不痛快。

其实你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缓解情绪的通道。

除了倾诉,写日记、运动锻炼、正念冥想也都是很不错的疏解情绪的方式。

试试这些方式,既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也维护了家人的私隐。


不扫兴,过年多做“捧场王”

老话说,会捧场的暖人心,不会捧场的寒人心。

在电视剧《小巷人家》最后一集中,玲姐和宋莹两家人聚在一起过年。

不太会做饭的宋莹端出一道自己做的菜,说这是年年有余。

大家全部微笑鼓掌。

当玲姐和儿媳发现送给彼此的礼物一模一样时,旁边的林栋哲马上接口说:

这就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所有人都开心得笑了。

这件事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纯粹是因为在过年这个节庆点,喜欢扫家人兴的人太多了。

就像网友说的,

过年回去你买烟酒,她说不让老爸喝酒抽烟;
你说买车厘子,西洋参,她说外国东西有毒;

你拿工资给她买耳环,她说你败家,浪费……

其实,是人都喜欢听好话,尤其是喜欢听自己最在意的家人的好话。

当儿女晚辈们买回新衣服和美食时,作为家里的长辈完全可以高高兴兴地收下,并适当赞美和分享。

过年一起外出吃饭游玩时,也无需在意价格,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来自晚辈的孝心和美意。

如果能偶尔做个捧场王,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大年。

当然,生活中很多人做不到顺意捧场,也并非全是自己的错。

可能早年形成了节俭、清苦的生活习惯,一时还更改不过来。

但人总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一点改变就可以换来家人的和睦,又有何不可了?


不吝啬夸奖,当好情绪价值的发动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听到一句称赞,能使人陶醉两个月。”

每个人都希望他人能看见自己。

我想讲一个我家庭的小故事。

有一年过年,我的父母去了舅舅家团年。

在那场团年饭后,我的侄子在大表哥的支持下,拿出一摞奖状。

当场挨个给各位家人颁发奖状。

  • 我舅舅因为坚持阅读,拉二胡,获得了学习标兵奖状。

  • 我大表姐获得了社交部长奖状。

  • 我爸因为会做饭,拿了后勤部长奖状。

  • 连我快90岁的外婆都拿到了长寿老人奖状。

每个拿到奖状的人都笑声连连,大表嫂则在旁边做摄影师,抓怕各种欢乐场景。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幸福。

多年过去,我外婆已经过世,但当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这样的年味和家族的亲情一直停留在我心里很久很久。

过年,过得就是一个喜庆,团圆。

如果我们能在家族聚会的温馨时刻,多给予家人赞美、夸奖,做情绪价值的发动机。

这个年才算真正过好了,过值了。

其实,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会看到每个家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值得夸赞的地方。

有的家人做饭好吃,有的家人换了新发型好看,有的家人穿上了新买的大衣漂亮,有的孩子考试考得不错,有的孩子工作努力有发展……

在阖家团圆的时刻,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闪光点能被家人看到,关注到,赞美到。

多说一些赞美的话,多展现一些笑脸,多给予一些认可和支持,让和谐温馨的气氛在家庭里环绕,这才是真正的过大年的意义所在。

如果你暂时还做不到夸奖家人,没有关系,你也可以先从夸奖自己做起。

当你有一天能看见自己的长处,夸奖自己的闪光点,也许有一天赞美家人的言语也能自然从口中流畅出来。

等到那一天,你也便成了家庭中正向情绪价值的发动机,成了温馨氛围的源头。

在这里,祝愿大家新的一年有新的成长,新的改变。

都能过一个平安喜乐,福气满满的祥和年。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文由富仁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小熊

编辑丨李小豆

主播丨山茗
副主编 | 花花
总   编 | 康蕾

张德芬空间
由知名作家张德芬女士创办,倡导自我负责的个人成长理念。
 最新文章